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35
詞典
4
分類詞匯
31
共35,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詞典
警告
警告啟事
警告牌
黃牌警告
分類詞匯
懲示
警頭
彈指
桴鼓
告戒
譴告
警世
示警
豫戒
警誡
時儆
《國語辭典》:
警告
拼音:
jǐng gào
1.使人警覺的告誡。如:「前方不遠(yuǎn)處有一個連續(xù)彎道的交通標(biāo)志,警告駕駛?cè)硕嗉有⌒??!埂杜f唐書。卷三三。歷志二》:「黑月盡是月蝕節(jié),亦以吉兇之象,警告王者奉順正法?!埂端问贰>矶宋?。列傳。賈昌朝》:「近年寺觀屢災(zāi),此殆天示警告,可勿繕治,以示畏天愛人之意。」
2.一種對犯錯者的處分。如:「他違反校規(guī),因而被記了一次警告?!?/div>
分類:
警告
告誡
紀(jì)律
錯誤
處分
警覺
正當(dāng)
當(dāng)行
團體
國家
提出
七章
三九
《國語辭典》:
警告啟事(警告啟事)
拼音:
jǐng gào qǐ shì
事前做公開告誡的書面陳述。如警告逃妻的啟事。
分類:
事前
公開
告誡
書面
面陳
陳述
警告
啟事
《國語辭典》:
警告牌
拼音:
jǐng gào pái
1.標(biāo)示警告文字的牌子。如:「圍墻上掛了一塊『內(nèi)有惡犬』的警告牌?!?br />2.某些比賽中裁判員用來警告犯規(guī)球員的牌子。如足球賽中的黃牌。
分類:
標(biāo)示
示警
警告
比賽
告文
文字
裁判員
牌子
犯規(guī)
球員
《高級漢語詞典》:
黃牌警告
拼音:
huáng pái jǐng gào
原指足球比賽中裁判員對有較嚴(yán)重犯規(guī)行為的運動員出示黃牌以示警告,現(xiàn)也借指對人的提醒、警告
《漢語大詞典》:
懲示(懲示)
警告。 晉
葛洪
《
抱樸子·用刑
》
:“以肉刑代其死,則亦足以懲示兇人?!?/div>
分類:
警告
《漢語大詞典》:
警頭(警頭)
警告;警戒。頭,助詞。 明
無名氏
《魚籃記》
第三折:“著 張無盡 見個警頭,他必然回心向善也。”
分類:
警告
警戒
助詞
《國語辭典》:
彈指(彈指)
拼音:
tán zhǐ
1.捻彈手指作聲。用以表示歡喜、許諾、警告等。原為印度風(fēng)俗。后亦用來表示情緒激動?!赌鲜贰>硭奈?。王敬則傳》:「順帝泣而彈指:『唯愿后身生生世世不復(fù)天王作因緣?!弧埂杜f唐書。卷九一。敬暉傳》:「暉等既失政柄,受制于三思,暉每推床嗟惋,或彈指出血?!?br />2.比喻很短暫的時間。宋。普潤大師《翻譯名義集。時分。怛剎那》:「僧祇云:『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名一彈指。』」
3.比喻時間過的很快?!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笍椫赣诌^了三四年,王冕看書,心下也著實明白了。」
4.比喻輕易、容易?!度龂萘x》第五一回:「卻說周瑜、魯肅回寨,肅曰:『都督如何亦許玄德取南郡?』瑜曰:『吾彈指可得南郡,落得虛做人情。』」
分類:
彈指
情緒
手指
作聲
激越
佛家
印度
時間
風(fēng)俗
短暫
歡喜
許諾
警告
含義
《國語辭典》:
桴鼓
拼音:
fú gǔ
1.戰(zhàn)鼓。古代作戰(zhàn)以桴擊鼓進軍?!逗鬂h書。卷四一。第五倫傳》:「賊聞皆憚之,桴鼓不鳴?!固啤⒂礤a〈
和樂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見懷長句
〉:「從容自使邊塵靜,談笑不聞桴鼓聲?!?br />2.鼓槌與鼓。比喻相應(yīng)。語本《韓非子。功名》:「至治之國,君若桴,臣若鼓?!?/div>
分類:
鼓槌
戰(zhàn)鼓
報警
相應(yīng)
警告
告急
迅速
《漢語大詞典》:
桴鼓相應(yīng)(桴鼓相應(yīng))
以鼓槌擊鼓,鼓即發(fā)聲。比喻相互應(yīng)和,配合緊密。 梁啟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
:“由是言之,則企業(yè)家果為國民經(jīng)濟之中堅,而企業(yè)之榮悴,與國民經(jīng)濟全體之榮悴,誠有桴鼓相應(yīng)而絲毫無忒者,蓋甚明也。” 郭沫若
《洪波曲》
第九章三:“這些團體和三廳的工作是能夠桴鼓相應(yīng)的。”
分類:
鼓槌
槌擊
擊鼓
發(fā)聲
相互
應(yīng)和
《國語辭典》:
告戒
拼音:
gào jiè
勸告申戒?!度龂萘x》第九六回:「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也作「告誡」、「誥誡」。
分類:
告戒
警告
勸戒
上對
《漢語大詞典》:
譴告(譴告)
譴責(zé)警告。 漢
董仲舒
《
春秋繁露·必仁且智
》
:“國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災(zāi)異以譴告之。譴告之而不知變,乃見怪異以驚駭之?!?晉
袁宏
《
后漢紀(jì)·桓帝紀(jì)上
》
:“乃者暴風(fēng)迅疾,殆必有異,上天不言,以災(zāi)異譴告。” 明
楊漣
《劾魏忠賢疏》
:“天祚圣明,屢行譴告,去年以熒惑守斗告,今年以長日風(fēng)霾告?!?/div>
分類:
譴責(zé)
警告
《國語辭典》:
警世
拼音:
jǐng shì
警戒世人。如:「此肺腑之言,足以警世。」
分類:
警告
世人
《國語辭典》:
示警
拼音:
shì jǐng
緊急情況下,以信號或動作使人注意,以示警告。如:「警察對違規(guī)集會群眾舉牌示警?!埂队魇烂餮?。卷二二。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陛下飛龍在天,故天意以食龍示警。」《花月痕》第四六回:「何況天象示警于上,人事舛迕于下,而內(nèi)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于唯唯喏喏之間!」
分類:
示警
信號
發(fā)出
警告
注意
《漢語大詞典》:
豫戒
(1).謂預(yù)先有所防備。
《
管子·輕重乙
》
:“至於山諸侯之國,則斂蔬藏菜,此之謂豫戒?!?br />(2).事先警備。
《
韓非子·南面
》
:“説在 商君 之內(nèi)外而鐵殳,重盾而豫戒也。”
(3).事先警告、告誡。 元 劉壎
《
隱居通議·雜錄
》
:“比復(fù)豫戒春闈,以論策定去取,經(jīng)賦定高下?!?/div>
分類:
事先
預(yù)先
警告
警備
告誡
防備
《漢語大詞典》:
警誡(警誡)
警告勸戒。 唐
玄奘
《
大唐西域記·案達羅國
》
:“時 妙吉祥菩薩 知而惜焉,欲相警誡,乃彈指悟之。” 明
謝榛
《
四溟詩話
》
卷一:“是時君臣宴樂,相為警誡,猶有二代之風(fēng)?!?繆敏
《回憶五四時期的方志敏同志》
:“我們是來查 日 貨的,你這煙是 日本 貨,不能賣了,你們交出來,我們燒毀它,以示警誡!”
分類:
警誡
警告
勸戒
《漢語大詞典》:
時儆(時儆)
適時的警告。
分類:
適時
警告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