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78,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雙觀經(jīng)
雜想觀
雜觀想
罥索觀音
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
寶池觀
寶樓觀
寶樹觀
觀佛三昧海經(jīng)六譬
覺觀
覺觀風
觀音懺法
灑水觀音
權智實智之一心三觀
體空觀
雙觀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無量壽經(jīng)之異名。本經(jīng)為明凈土觀行之經(jīng),故名觀經(jīng)。有兩卷,故曰雙。以與單卷之佛說觀無量壽經(jīng)揀別。往生十因初曰雙觀經(jīng)。后曰雙卷經(jīng)。
雜想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中之第十三觀,觀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二菩薩三尊種種變現(xiàn)雜相之觀法也。天臺觀經(jīng)疏曰:「普雜何異而為二耶?普觀作自身往想,稱彼境界一一具觀。雜觀明佛菩薩神力自在,轉變非恒,大小不定,或隨物現(xiàn),故名為雜?!?br />【三藏法數(shù)】
謂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觀丈六佛像,在池水上。阿彌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國變現(xiàn)自在。或現(xiàn)大身,滿虛空中。或現(xiàn)小身,丈六八尺。所現(xiàn)之形,皆真金色,圓光化佛,及寶蓮華,如上所說。觀世音及大勢至,于一切處,身同眾生,但觀首相,知是觀世音,知是大勢至,是名雜想觀。(梵語阿彌陀,華言無量壽。)
雜觀想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雜想觀)
罥索觀音
【佛學大辭典】
(菩薩)不空罥索觀音之略稱。
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金剛智譯。說七佛藥師之念誦法。
寶池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中之第五。觀見極樂凈土八功德池之相也。經(jīng)曰:「次當想水,想水者,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中略)是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觀。」
【佛學常見辭匯】
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之一,即觀想極樂世界八功德池之相。
寶樓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法中第六,觀極樂寶樓珠閣之相也。經(jīng)曰:「眾寶國土一一界上有五百億寶樓閣,其樓閣中有無量諸天,作天伎樂?!?br />【佛學常見辭匯】
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之一,即觀想極樂世界寶樓珠閣之相。
寶樹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中之第四,觀凈土寶樹之相也。經(jīng)曰:「地想成已,次觀寶樹。(中略)觀見樹莖枝葉華果,皆令分明,是為樹想,名第四觀。」
【佛學常見辭匯】
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之一,即觀想極樂世界寶樹之相。
【三藏法數(shù)】
謂作七重行樹想,一一樹,高八千由旬,七寶映飾,珠網(wǎng)覆上。行行相當,葉葉相次,生諸妙華,成七寶果。其葉千色,有大光明,照映三千世界,十方國土,悉于中現(xiàn),是名樹觀。(梵語由旬,華言限量。有八十六、十四、十里三等之不同。七寶者,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碼瑙、赤真珠也。三千者,大千、中千、小千也。十方者,四方四維上下也。)
觀佛三昧海經(jīng)六譬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示念佛三昧之勝德以六譬:一,長者閻浮檀那紫金之喻。二,王寶印之喻。三,長者如意珠之喻。四,仙人善況之喻。五,力士髻珠之喻。六,劫末金剛山之喻。見往生要集下末。
覺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新譯去尋伺,舊譯云覺觀。粗思名覺,細思名觀。二者皆為妨定心者。因此覺觀之有無而判定心之淺深。智度論二十三曰:「是覺觀撓亂三昧,以是故說此二事。雖善而是三昧賊,難可舍離。(中略)粗心相名覺,細心相名觀。」往生要集中本曰:「愿除滅我粗動覺觀心。」【又】覺與觀者為發(fā)言語之因,離覺觀之心,則無言語。維摩經(jīng)弟子品曰:「法無名字,言語斷故。法無有說,離覺觀故?!拐刈⒃唬骸赣X觀粗心,言語之本?!?br />【佛學常見辭匯】
新譯作尋伺,舊譯作覺觀,粗思名覺,細思名觀,二者都能擾亂定心。
覺觀風
【佛學大辭典】
(雜語)智度論十七曰:「囂塵蔽天日,大雨能淹之。覺觀風散心,禪定能滅之?!?/div>
觀音懺法
【佛學大辭典】
(修法)宋咸平年中,天臺遵式治定請觀音經(jīng)消伏毒害之懺儀,現(xiàn)今所流布之觀音懺法是也。所述正意,為勸請觀世音及一切三寶,懺悔三業(yè)。以成就現(xiàn)當之二利也。其文或取經(jīng)疏止觀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辭,或文意皆自作。
【佛學大辭典】
(行事)向于觀音之懺悔法也。自梁武帝始,今之法式,為宋遵式所治定懺法小序曰:「梁武帝,修此法,救后妃死為巨蟒。(中略)大宋咸平年中,天臺遵式,治定請觀音經(jīng)消伏毒害懺儀,今所流布天下者是也。其文者,或用經(jīng)疏止觀等全文本意,或取其意而略其言辭,或文意共自作,以終卷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宋天臺遵式法師,治定請觀音消伏毒害懺儀,即今所流行之觀音懺法。此懺法勸請觀世音及一切三寶加被,消除三業(yè),以成就現(xiàn)當之二利。因此法以觀音為道場之主,故名觀音懺法。
灑水觀音
【佛學大辭典】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右手持瓶作灑水之相者。
權智實智之一心三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來所證之一心三觀,為實智之一心三觀,如來所說之一心三觀,為權智之一心三觀。以本跡二門配之,則跡門法華,當于權智之一心三觀,本門法華,當于實智之一心三觀。
【佛學常見辭匯】
如來所證的一心三觀,是實智的一心三觀,而如來所說的一心三觀,卻是權智的一心三觀。
體空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見體空之觀法也。為大乘菩薩之觀法,有利鈍之二種。鈍根之菩薩,依之而證空寂之涅槃,故同于小乘之覺,利根之菩薩,依之而達觀中道(體空之里含中道,于體空之下辨之)。
【佛學常見辭匯】
徹見體空的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