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78,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58  59  60  61  62  64  65  66  67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止觀玄文
止觀行者
止觀法門
止觀義例
止觀輔行
止觀門論頌
止觀輔行傳弘決
中道觀
中道妙觀
中道第一義觀
中輩觀
中觀
中觀論
中觀釋論
日想觀
止觀玄文
【佛學大辭典】
(書名)即摩訶止觀也。
止觀行者
【佛學大辭典】
(雜名)修天臺止觀法之行者也。止觀之行法有四種,稱為四種三昧。
止觀法門
【佛學大辭典】
(書名)具名大乘止觀法門,四卷,陳南岳慧思,說其心要,立五門:一止觀依止,二止觀境界,三止觀體狀,四止觀斷得,五止觀作用,后更示禮佛止觀,食時止觀,大小便利止觀。
【佛學常見辭匯】
止是定的意思,觀是慧的意思,所以止觀法門,就是修定慧的法門。
止觀義例
【佛學大辭典】
(書名)二卷,唐湛然述。分七科而釋圓頓止觀。從義為之纂要,處元為之隨釋。
止觀輔行
【佛學大辭典】
(書名)止觀輔行傳弘決之略稱。
止觀門論頌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義凈譯,有七十七頌,明修不凈觀之法門也。
止觀輔行傳弘決
【佛學大辭典】
(書名)本為十卷,開為四十卷。唐湛然撰。釋天臺之摩訶止觀。
中道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臺三觀之一。觀中諦之理而斷無明之惑也。四教儀曰:「從此用中道觀,破一分無明,顯一分三德?!?br />【佛學常見辭匯】
觀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觀法,為天臺三觀之一。
中道妙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超絕假觀與空觀之真實中道觀法也。
中道第一義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觀中,中觀之德名。空假二諦,雙照而離有無二邊之觀法也。破障中道之根本無明者。止觀三曰:「二觀為方便,得入中道。雙照二諦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名中道第一義觀,此名出瓔珞經(jīng)。」
中輩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中第十五觀之名。觀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三種往生人之善行也。
中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三觀之一。觀中諦之理也。諸宗各以中觀為觀道之至極,法相宗以觀遍計所執(zhí)非有,依他圓成非空為中觀,三論宗以觀諸法不生不滅,乃至不來不去為中觀,天臺宗以觀三千諸法一一絕待為中觀。然天臺所立之中觀,有隔歷圓融之二法,別教所說,為隔歷之中,圓教所說,為圓融之中。隔歷之中,于空假之外,有絕待之中,乃但中也。圓融之中,為空假絕待之中,其中即不但中也。蓋別教之義,原隔歷空假之二者,故隨于空假之外不得不隔歷中道。然空假本來非為別物,空即假,假即空也,然則離此空假相待之絕待之中,亦非在相待之外。相待即絕待也,絕待即相待也,故空假中之三者為一法之異名,即假即空即中也??罩鉄o假,假之外無空,空假相待之外,無中之絕待,中之絕待外,無空假之相待。是為圓教至極之中觀。
【佛學常見辭匯】
觀想中諦之道理,為三觀之一。
【三藏法數(shù)】
中即中正,絕二邊對待之謂也。謂觀一念之心,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名之為中。由觀一念中故,一中一切中,無空無假而不中;以三觀當處皆能絕待故也。蓋言空則空外無法,言假則假外無法,言中則中外無法,三皆絕待,即為圓中,是名中觀。
中觀論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世稱曰中論,(參見:中論)
中觀釋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具名大乘中觀釋論,九卷,安慧菩薩造,趙宋惟凈等譯。釋中觀論二十七品中之前十三品者。
日想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觀經(jīng)所說十六觀之第一。日沒向西方觀想日輪之法也。觀無量壽經(jīng)曰:「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中略)當起正念正坐西向,諦觀于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