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78,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繞房瓊草
絳闕神宮
駕岳開欞
錦帷飛還
景曜開扉
金堂架煙
梅梁桂棟
墨池遺跡
佛類詞典
一心三觀
一如觀音
一葉觀音
一實觀
二空觀
二諦觀
二觀
《分類字錦》:繞房瓊草(繞房瓊草)
張籍 靈都觀李道士詩 山觀雨來靜,繞房瓊草春。
分類:
《分類字錦》:絳闕神宮(絳闕神宮)
程鉅夫 七真山洞云觀詩 七真之山白云里,絳闕神宮半空起。
分類:
《分類字錦》:駕岳開欞(駕岳開欞)
沈約《桐柏山金庭館碑》:喬峰迥峭,擘漢分星;臨云置墠,駕岳開欞。
分類:
《分類字錦》:錦帷飛還(錦帷飛還)
見萬壽注。
分類:
《分類字錦》:景曜開扉(景曜開扉)
王袖《靈壇碑銘》云橋啟館,景曜開扉;明庭朝禮,仙館羽衣。
分類:
《分類字錦》:金堂架煙
駱賓王 游靈公觀詩靈岑標勝地 神府枕通川,玉殿斜連漢,金堂迥架煙。
分類:
《分類字錦》:梅梁桂棟(梅梁桂棟)
薛道衡《老氏碑頌》,乃建清祠,式圖靈狀,原隰爽塏,亭皋彌望,梅梁桂棟,曲檻叢楹,煙霞舒卷,風霧凄清。
分類:
《分類字錦》:墨池遺跡(墨池遺跡)
見金庭注。
分類:
一心三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又曰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或不次第三觀。為天臺圓教之觀法,利根菩薩之所修習。原出于大智度論二十七所謂三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論觀四諦品,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之意,天臺智者大師之義因之而立。天臺觀經(jīng)疏曰:「一心三觀者,此出釋論。論云:三智實在一心中,得秪一觀而三觀,觀于一諦而三諦,故名一心三觀。類如一心而有生住滅,如此三相,在一心中。此觀成時,證一心三智?!褂帜υX止觀五上曰:「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一假一切假,無空中而不假,總假觀也。一中一切中,無空假而不中,總中觀也。即中論所說不可思議一心三觀?!股w天臺之意,在對于別教隔歷之次第三觀,而明圓教之不次第三觀也。別教之說,先修空觀,破見思之惑,得一切智,而證真諦之理,次修假觀,破塵沙之惑,得道種智,而知假諦恒沙之法門,后修中觀,破無明之惑,得一切種智,而證中道法身,故三觀次第而用之。圓教之說則不然,三觀融即于一心,不縱不橫,恰如伊字之三點,又如一剎那之法,有生住滅之三相,三即非三一即非一。是故舉一觀,即圓具三觀。謂舉一空觀,則假中亦空。以三觀悉能蕩相著故也。舉一假觀,則空中亦假。以三觀皆有立法之義故也。舉一中觀,則空假亦中。以三觀之當處皆為絕對故也。是即三觀祇在一心,故得一一之觀,任運具三。如是三一圓融,修性泯絕,非次第而入,非并別而觀,故得三惑破于一時,三智發(fā)于一心。所以稱為不可思議之三觀也。維摩經(jīng)玄疏三,明一心三觀,有三意:一、所觀之境,即一念無明之心,因緣所生之十法界也。二、能觀,觀此一念無明之心,圓照三諦之理。三、證成,證一心三觀,即是一心三智五眼也。古來惟天臺一家,立一心三觀之論目。其馀諸教,絕不說一心三觀之旨。又見維摩經(jīng)略疏七及止觀輔行五之三。
【佛學常見辭匯】
又名圓融三觀、不可思議三觀、不次第三觀等,是天臺宗圓教的觀法。天臺宗說宇宙萬有,都具有空假中三種諦理,而這三種諦理又互具互融,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如果我們在一心之中這樣作觀,即叫做一心三觀。
【三藏法數(shù)】
一心三觀者,即于一念心而能圓觀三諦也。謂觀一念心,為從何處來?去至何所?畢竟無有,凈若虛空,名空觀。能觀之觀,所觀之境,歷歷分明,名假觀。雖歷歷分明而性常自空,空不定空,假不定假,名中觀。即三而一,即一而三,是名一心三觀。
一如觀音
【佛學大辭典】
(圖像)三十三觀音之一。為乘云飛行之像。
一葉觀音
【佛學大辭典】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為乘于一片之蓮葉中故,而有此名。
一實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實之觀法也。寶積經(jīng)百十二曰:「百千萬劫,久習結(jié)業(yè)。以一實觀,即皆消滅?!?br />【佛學常見辭匯】
一實的觀法。
二空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無生觀,法無自性而相由故生,雖生而非實有,則是即為空,性自不生,故曰無生。是與南山所立三觀中之性空觀相同也。二、無相觀,性無體,相即無相。見有相,猶凡夫之妄情也。離妄法而無相,如明眼而無空華。是南山所立三觀中之相空觀也。見游心法界記上?!居帧克嘉┤丝瘴铱绽碇^法也。
【佛學常見辭匯】
人空觀和法空觀。觀五蘊之中無人我故,不見有眾生相,名人空觀;觀五蘊諸法,但有假名,并無實體,不見有法相,名法空觀。
二諦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臺家三觀中空觀之異名也,空觀成就,不但成空諦,復以俗諦歷然顯現(xiàn)之故,故云二諦觀。
二觀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事觀,觀因緣所生之事相,二、理觀,觀萬法之實性也。諸宗之觀法,各分此二觀,如天臺一家,以占察經(jīng)所說唯識實相之二觀為事理之二觀,唯識觀為事觀,實相觀為理觀。
【佛學常見辭匯】
事觀和理觀。事觀是觀察一切因緣生的事相;理觀是觀察一切事物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