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觀一切法無我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皆空,即能趣入無我之境,而未證得八自在之真我,是名觀一切法無我。(八自在者,一示一身以為多身、二示一塵身滿大千界、三大身輕舉遠(yuǎn)到、四現(xiàn)無量類常居一土、五諸根互用、六得一切法如無法想、七說一偈義經(jīng)無量劫、八身遍諸處猶如虛空也。)
觀一切法無作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念念無常,于是了知諸法無有造作之相,是名觀一切法無作。
觀一切法無味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皆是苦,即無快樂之味,息諸貪愛之念,是名觀一切法無味。
觀一切法不如名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無有實(shí)體,但有假名,是名觀一切法不如名。
觀一切法無處所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五蘊(yùn)法中,一一推求,我相了不可得。故彼五蘊(yùn)之法,亦無處所,是名觀一切法無處所。
觀一切法離分別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了知即空,離諸虛妄分別取著之相,是名觀一切法離分別。
觀一切法無堅(jiān)實(shí)
【三藏法數(shù)】
謂此菩薩,觀一切諸法,既離分別,則知此之諸法,悉皆虛妄而不堅(jiān)實(shí),是名觀一切法無堅(jiān)實(shí)。
觀諸法門修行受生藏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觀察一切法門,修學(xué)普賢諸行愿海,教化調(diào)伏一切眾生,即得生如來家,是名觀諸法門修行受生藏。(普賢,菩薩名也。)
觀普智門受生藏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生如來家,住童真位,普能觀察一一智慧法門,盡無量劫,演菩薩行,是名觀普智門受生藏。(童真位者,即十住中之第八位也。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shí)節(jié)。)
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三藏法數(shù)】
謂既修真因,善根成就,則知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既平等,故能成就一切眾生善根,無有遺失,亦無高下。經(jīng)云:真根既成,十方眾生皆我本性,性圓成就,不失眾生,名隨順等觀一切眾生回向。
令觀處明凈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欲修禪定,先須調(diào)適飲食,不饑不飽;次須隨順時(shí)節(jié),不先不后;又當(dāng)整肅威儀,無有懈怠。修此三行,用觀分明,則諸緣屏息,心常寂靜,安于禪定,是為觀處明凈。
遍起觀諸根
【三藏法數(shù)】
謂坐禪之人,欲修禪定,當(dāng)周遍觀察信等五根,不令消減,與定相應(yīng),心無懈怠,即得遠(yuǎn)離疑蓋等過,三昧現(xiàn)前,是為遍起觀諸根。(五根者,信根、進(jìn)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梵語三昧,華言正定。)
不自觀音,以觀觀者
【三藏法數(shù)】
不自觀音者,謂不隨聲塵所起知見也。以觀觀者,謂返照自性也。不起知見,則無所妄;返照自性,則一切真寂,無復(fù)苦惱。故令受苦眾生,蒙此真觀,即得解脫,是為無畏。經(jīng)云:觀其音聲,即得解脫。是也。
觀聽旋復(fù)
【三藏法數(shù)】
觀聽性動(dòng),則屬于水。謂菩薩能旋轉(zhuǎn)觀聽,以復(fù)真空。能令眾生,設(shè)為大水所漂,自不能溺,是為無畏。經(jīng)云: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也。
音性圓消,觀聽返入
【三藏法數(shù)】
謂受虛妄聲塵系縛,不異禁系枷鎖。菩薩以動(dòng)靜之性俱滅,則其觀聽返妄入真,聲塵解脫。能令眾生禁系等事,不能著身,是為無畏。經(jīng)云:禁系枷鎖,所不能著。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