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2078
典故
28
詞典
746
分類詞匯
44
佛典
675
其它
585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2
43
44
45
下一頁
佛類詞典
(續(xù)上)
緣覺觀集諦為初門
菩薩觀道諦為初門
觀行供養(yǎng)
觀身不凈
觀受是苦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出觀
觀諸眾生熟與未熟
觀時至未至
觀諸國土何國處中
觀諸種族何族最盛
觀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yīng)為父母
為觀察病
多貪眾生不凈觀
緣覺觀集諦為初門
【三藏法數(shù)】
集即招集之義。謂煩惱之因則能招集生死之苦果也。緣覺之人,于十二因緣中,初從無明觀起,無明即屬集諦,了知苦果實由集因而生,故觀集諦為初門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菩薩觀道諦為初門
【三藏法數(shù)】
道即六度也。謂菩薩為利他故,廣行六度,化諸眾生;故觀道諦為初門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五禪定、六智慧也。)
觀行供養(yǎng)
【三藏法數(shù)】
謂依中道妙觀,觀于一念之心,具足三諦之法,無有缺減。眾生、諸佛,平等不二,煩惱、生死,即是菩提涅槃。念念觀之,即是供養(yǎng)諸佛、菩薩,是名觀行供養(yǎng)。(三諦者,真諦、俗諦、中諦也。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觀身不凈
【三藏法數(shù)】
身有內(nèi)外,己身名內(nèi)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內(nèi)外身,皆攬父母遺體而成;從頭至足,一一觀之,純是穢物。眾生顛倒,執(zhí)之為凈,而生貪著,故令觀身不凈也。
觀受是苦
【三藏法數(shù)】
領(lǐng)納名受,有內(nèi)受、外受;意根受名內(nèi)受,五根受名外受。一一根有順受違受,不違不順受。于順情之境則生樂受,于違情之境則生苦受,于不違不順之境則生不苦不樂受。樂受是壞苦,苦受是苦苦,不苦不樂受是行苦。眾生顛倒,以苦為樂。故令觀受是苦也。(五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樂受是壞苦者,樂壞則苦生,即樂極悲生也??嗫嗾?,于苦身上更加苦受,故名苦苦。行苦者,雖是不苦不樂,念念心有生滅,是故名行苦也。)
觀心無常
【三藏法數(shù)】
心即第六識也。謂此識心,體性流動,若粗若細,若內(nèi)若外,念念生滅,皆悉無常。眾生顛倒,計以為常,故令觀心無常也。
觀法無我
【三藏法數(shù)】
法有善法惡法。人皆約法計我,謂我能行善行惡也。善惡法中,本無有我。若善法是我,惡法應(yīng)無我;若惡法是我,善法應(yīng)無我。眾生顛倒,妄計有我,故令觀法無我也。
出觀
【三藏法數(shù)】
謂人沒于生死之河,而能隨順涅槃之法,欲求出離;如人既沒,思欲得濟,故先觀看方向,故名出觀。
觀諸眾生熟與未熟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將欲降生,先觀眾生根機,熟與未熟。以此土眾生根機成熟可度,故現(xiàn)降生也。
觀時至未至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將欲降生,先觀眾生可度之時至與未至。以度生時至,故現(xiàn)降生也。
觀諸國土何國處中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將欲降生,先觀世界何國居中,以迦毗羅國居大千世界之中,故于此國現(xiàn)降生也。(梵語迦毗羅,華言黃色。)
觀諸種族何族最盛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將欲降生,先觀種族貴盛,以剎帝利種族極貴最盛,故于此族現(xiàn)降生也。(梵語剎帝利,華言田主。)
觀過去因緣,誰最真正應(yīng)為父母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將欲降生,先觀過去因緣,誰可為其父母。以凈飯王、摩耶夫人真正無邪,宿有因緣,可為父母;故于此王宮現(xiàn)降生也。(摩耶,梵語具云摩訶摩耶,華言大術(shù)。)
為觀察病
【三藏法數(shù)】
為觀察病者,謂時有病僧,如來為瞻察調(diào)理,故不赴請。
多貪眾生不凈觀
【三藏法數(shù)】
謂多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著,須假作九想不凈之觀治之,令其貪著之心不起。故云多貪眾生不凈觀。(九想者,胖脹想、青瘀想、壞想、血涂漫想、膿爛想、蟲啖想、散想、骨想、燒想也。)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