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5,分45頁顯示  上一頁  29  30  31  32  33  35  36  37  38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觀經(jīng)化前序
觀道
觀禪
觀智
觀達
觀解
觀慧
觀象
觀照
觀照般若
觀察義禪
觀佛
觀佛三昧
觀佛真言
觀佛經(jīng)
觀經(jīng)化前序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唐善導科分觀經(jīng)之序分與他師異意,以如是我聞之一句(通常六成就中信成就聞成就之二)為證信序,一時佛至而為上首之數(shù)句(通常六成就中之后四成就)為化前序。是為未入觀經(jīng)教化前之序釋,通述釋迦一代之化相者也。何則?本經(jīng)之正說,降臨王宮而后起,非靈鷲山上之事,故此序與本經(jīng)之正說無切實之關(guān)系也。因是科之為化前序,使觀經(jīng)以前之諸經(jīng)攝在此序中也。
觀道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法之道。止觀大意曰:「內(nèi)順觀道,外扶教門。」
觀禪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心坐禪。觀心即坐禪也。往生要集上末曰:「勤心觀禪,苦而得道?!?參見:八背舍)
觀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見法之正智也。游心法界記曰:「觀者觀智?!?br />【佛學常見辭匯】
觀察真理的正智。
觀達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智慧之用。觀理而達其源底也。大乘義章十二曰:「于法觀達,故稱為慧?!固炫_戒疏上曰:「觀達無始無明源底。」
觀解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念真理而解了也。大乘義章十二曰:「始習觀解,能伏煩惱?!固粕畟鳎ǖ澜軅鳎┰唬骸竷上O耄^解大明。」【又】謂天臺四釋中之觀心釋。
【佛學常見辭匯】
觀念真理和悟解真理。
觀慧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真理之智慧也。華嚴疏三十六曰:「觀即是慧。」
【佛學常見辭匯】
觀察真理的智慧。
觀象
【佛學大辭典】
(譬喻)盲人摸象,畢竟不得實,具眼觀之,則一瞥了然,此謂有觀象之目。(參見:摸象)。涅槃經(jīng)疏梁武序曰:「導求珠之心,開觀象之目?!?/div>
摸象
【佛學大辭典】
(譬喻)盲人摸象之喻也。涅槃經(jīng)三十二說:「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來示盲者。大臣受王敕,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否?眾盲各言我已見。王言象類何物?觸其牙者即言象形如蘿菔根,觸其耳者言象如箕,觸其頭者言象如石,觸其鼻者言象如杵,觸其腳者言象如臼,觸其脊者言象如床,觸其腹者言象如甕,觸其尾者言象如繩,善男子!如彼眾盲不說象體,亦非不說。是眾相若悉非象者,離是外更無別象。善男子!王喻如來正遍知,臣喻方等涅槃經(jīng),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眾生無明也。」菩薩處胎經(jīng)三亦有此譬。
觀照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以智慧而照見事理也。
【佛學常見辭匯】
觀察照見,即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是一種修慧的方法。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懺悔垢行,發(fā)心趨道,固為要道,然尤須觀照諸行。
觀照般若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三種般若之一。觀照實相之理之智慧,即般若之身體也(般若譯曰智慧)。肇論曰:「觀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心經(jīng)疏曰:「觀照能觀妙慧。」
【佛學常見辭匯】
觀察照見一切實相真理的智慧,是三種般若之一。
【三藏法數(shù)】
觀照般若者,謂觀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無相,名為觀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謂理本非照,因觀而照,以顯觀照之德也。)
【三藏法數(shù)】
謂觀照之德,非照而照,了法無相,名為觀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照謂照明,謂理本非照,因觀而照,以顯觀照之德也。一切智者,謂能知一切內(nèi)法內(nèi)名,一切外法外名也。)
【三藏法數(shù)】
觀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謂因觀照明了法無相,悉皆空寂,以顯即體之用,故名觀照般若。
觀察義禪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人法之無我,諸法之無性,漸進而見其他之義理也。
觀佛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觀想佛體也。觀無量壽經(jīng),觀佛經(jīng)等詳說之。
觀佛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一心觀想佛之相好形色也。此三昧成就,則見佛之來現(xiàn)。
【佛學常見辭匯】
觀想佛的相好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此三昧成就,即見佛來示現(xiàn)。
觀佛真言
【佛學大辭典】
(真言)二卷。教王經(jīng)上曰:「于虛空觀佛,遍滿如胡麻。則誦遍照明,歷然見諸佛。觀佛真言曰:(虛空又金界大日種子)(金剛)(界)?!?/div>
觀佛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佛說觀佛三昧海經(jīng)之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