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觀音頂上十一面
【佛學大辭典】
(圖像)千光眼秘法經(jīng)曰:「頂有十一面。當前三面為菩薩相,右邊三面白牙出上相,左邊三面忿怒相,當后一面暴笑相,頂上一面如來相?!?參見:十一面觀音)
觀音曼荼羅八大菩薩
【佛學大辭典】
(圖像)一、金剛觀自在菩薩。二、與愿觀自在菩薩。三、數(shù)珠觀自在菩薩。四、鉤召觀自在菩薩。五、除障觀自在菩薩(亦云施無畏)。六、寶劍觀自在菩薩。七、寶印觀自在菩薩。八、不退轉(zhuǎn)金輪觀自在菩薩。見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經(jīng)。
觀音院三十七尊
【佛學大辭典】
(雜語)胎藏界曼陀羅之第三院云觀音院,中有三十七尊。
觀自在大菩薩三昧耶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大日如來出生西方金剛法菩薩之三昧耶也。見金剛頂經(jīng)。
觀音三昧耶形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八葉之蓮華也。大日經(jīng)疏十一曰:「蓮華者,以金作八葉蓮華等。此中持誦,若成即同觀音也。」
觀音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大日經(jīng)四曰:「以定慧手合,散舒五輪,猶如鈴鐸。以虛空地輪,和合相持作蓮華形,是觀自在印。」
觀自在六字大明咒
【佛學大辭典】
(真言)大乘莊嚴寶王經(jīng)四曰:「是時觀自菩薩摩訶薩,與蓮華上如來應正等覺,說是六字大明陀羅尼。曰:(歸命)(寶)(蓮華)(三身三降)此中為金剛部,為寶部,為蓮華部,為羯磨部,此四部之全體即佛部也。
觀世音母
【佛學大辭典】
(菩薩)稱多羅菩薩。見陀羅尼經(jīng)一。
觀音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法華經(jīng)卷第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一品別行者,稱為觀音經(jīng)。法華傳記一曰:「唯有什公普門品,于西海而別行。所以者何?曇摩羅懺,此云法豐,中印人,婆羅門種,亦稱伊波勒菩薩。弘化為志,游化蔥嶺,來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歸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語菩薩。即云:觀世音此土有緣,乃令誦念,病苦即除。因是別傳一品,流通部外也?!拱负游骶谇蛇d與姚秦并立為王,是本經(jīng)譯出(姚秦弘始八年羅什翻譯),不久即別行也。各家疏注如下:觀音玄義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觀音玄義記四卷,宋知禮述記。觀音義疏二卷,隋智顗說,灌頂記。觀音義疏記四卷,宋知禮記。觀音經(jīng)玄義記會本科一卷,觀音經(jīng)玄義記會本四卷,隋智顗說,宋知禮述,日本實乘分會。觀音經(jīng)義疏記會本科文一卷,觀音經(jīng)義疏高會本四卷,隋智顗說,宋知禮述,日本實乘分會。釋普門品重頌一卷,宋遵式述。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膚說一卷,靈耀說。觀世音經(jīng)箋注,丁福保注。觀音經(jīng)持驗記二卷,周克復集。
觀音品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之略稱。
觀音聰明咒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陀羅尼咒經(jīng)有觀世音說咒藥服得一聞持陀羅尼,又觀音聞持不忘陀羅尼,又續(xù)觀音感應集有觀音智慧咒,殆所謂聰明咒也。
觀音授記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觀世音菩薩授記經(jīng)之略。
觀音勢至授記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觀世音菩薩授記經(jīng)之異名。
觀音衲
【佛學大辭典】
(衣服)僧史略上曰:「昔唐末豫章有觀音禪師,見南方禪客多搭白衲。常以瓶器,盛染色,勸令染之。今天下皆謂黃衲為觀音衲也?!挂园滓聻榻渎伤鶉乐乒省?/div>
觀音簽
【佛學大辭典】
(物名)于觀音之前,引竹簽以卜吉兇者。釋門正統(tǒng)三曰:「又有菩薩一百簽,及越之圓通一百三十簽,以決群迷吉兇禍福。禱之誠者,纖毫不差。敘其事者,謂是菩薩化身所撰,理或然也。」依此說則有一百簽與一百三十簽之兩種:一百簽者從天竺寺之觀音院起,一百三十簽者從越之圓通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