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妙觀察智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顯教所說四智之一。轉(zhuǎn)凡夫之第六識而得至于佛果,觀察諸法而說法之智也。心地觀經(jīng)二曰:「妙觀察智轉(zhuǎn)分別識得此智慧,能觀諸法自相共相,于眾會前說諸妙法,能令釋生得不退轉(zhuǎn),以是名為妙觀察智。」【又】密教所說五智之一。配于西方無量壽佛之智德。菩提心論曰:「西方阿彌陀佛由妙觀智,亦名蓮華智,亦名轉(zhuǎn)法輪智也?!?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相宗所立如來四智之一,即轉(zhuǎn)第六意識,妙觀諸法之相,眾生之機,而施展說法斷疑之用。
【三藏法數(shù)】
謂如來善能觀察諸法,圓融次第;復(fù)知眾生根性樂欲,以無礙辯才,說諸妙法,令其開悟,獲大安樂,是名妙觀察智。
妙觀察智定印
【佛學(xué)大辭典】
(印相)又曰蓮華部定印。阿彌陀如來之入定印也。(參見:智定印)
邪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觀凈土之依正,或違佛經(jīng)之正說,或離馀觀,稱之為邪觀。觀無量壽經(jīng)曰:「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箯浝丈仙?jīng)曰:「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不正當(dāng)?shù)挠^法。
別相三觀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別教所明之三觀。以空假中隔歷而不融合故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別教所說的三觀,即把空假中分開來作觀。
【三藏法數(shù)】
別相三觀者,即歷別觀于三諦也。謂若從假入空,但得觀真,尚不得觀俗,豈得觀中道?若從空入假,但得觀俗,未得觀中道。若入中道正觀,方得雙照二諦,是名別相三觀。(從假入空者,謂觀生死之假,入涅槃?wù)婵找?。觀真、觀俗、觀中道者,真即真空之理,真諦也;俗即諸法宛然,俗諦也;中道,即中諦也。)
青頭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三十三觀音之一。其像坐斷崖之上。左手置于巖。右手置于膝。
青頸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青頸觀自在菩薩也。
青頸觀自在法
【佛學(xué)大辭典】
(修法)祈請青頸觀音之法也。
青頸觀自在菩薩
【佛學(xué)大辭典】
(菩薩)Nilakant!hi,觀音菩薩所變現(xiàn)之明王也,梵曰你羅建他。念此觀音,則離一切之怖畏厄難云。
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具名金剛頂瑜伽青頸大悲王觀自在念誦儀軌,一卷,唐金剛智譯。
青頸觀自在菩薩心陀羅尼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不空譯。
事現(xiàn)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現(xiàn)觀之一。
事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對于理觀而言。(參見:觀)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二觀之一,即觀因緣所生的事相。
空有二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為破空有二執(zhí)立此二觀。觀無實我實法,謂為空觀,以破有執(zhí)。觀有因果之事法,涅槃之妙體,謂為有觀,以破空執(zhí)。法相宗立五重之唯識觀,其中第一重之遣虛存實觀,即是空有二觀也。義林章一末曰:「由無始來執(zhí)我法為有,撥事理為空故。此觀中遣者,空觀對破有執(zhí),存者有觀對遣空執(zhí)。」
【佛學(xué)常見辭匯】
空觀與有觀。觀無實我實法,叫做空觀,此觀能破我執(zhí);觀有因果及涅槃,叫做有觀,此觀能破空執(zhí)。
空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觀諸法皆空之理也。一切諸法,盡為因緣所生,因緣所生之法,無有自性,空寂無相也。中觀論四諦品曰:「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此謂空諦之理,觀此空諦之理曰空觀。此空觀有四教之別,藏教分析諸法而觀空理,故謂為析空。通教不要分析,譬之幻夢之體,而直證空,故謂為體空。別教于假中之外觀空,故謂為偏空。圓教觀假中即空,故謂為圓空。有如此四種之別者,以機有利鈍之別故也。利鈍之機雖有別。而以空觀為入理之門則一也。演密鈔三曰:「三乘之人,同以空為門,入諸法真實之性。」其解圓空者,則如三藏法數(shù)十曰:「空者離相離性之謂也。謂觀一念之心,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名之為空。由觀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构饷餍x拾遺記五曰:「三觀之首,皆言即者,指一念心即三諦故。初云即空,非即偏空,乃觀一念即圓空也。此空能破三諦相著,故云一空一切空也。」止觀五上曰:「一空一切空,無假中而不空,總空觀也?!?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觀察諸法皆空的道理。
【三藏法數(shù)】
空者,離性離相之謂也。謂觀一念之心,不在內(nèi),不在外,不在中間,名之為空。由觀一念空故,一空一切空,無假、無中而不空,以三觀皆能蕩相故也。蓋空蕩見、思之相,假蕩塵沙之相,中蕩無明之相,三相皆蕩,即畢竟空,是名空觀。(見、思、塵沙、無明,即三惑也。)
空觀破怖畏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小乘有魔鬼等之怖畏時,以三念八念破之。大乘修空觀破之。但大乘中有相違,顯教觀豁虛無物為空,本來無物,則誰為能障,誰為所障。密教不然,觀我之身口意,與佛之身口意,魔之身口意,平等而周遍于法界,泯此中自他能所之相,為不二一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