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078,分139頁顯示  上一頁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般若(本生心地觀 )
敬昕(日觀 )
謝觀(夢錫 )
蔣凝(仲山 水月觀音 )
釋清觀( 明中 )
趙觀文
殷觀
僧緣觀
張觀(仲賓 )
歐陽觀(德儀 仲賓 )
李觀象
蕭觀音奴(耶寧 )
黃觀
朱自英(隱芝 國師、觀妙先生 )
張觀(思正 父孝、文孝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罽賓國人。在京師,充義學(xué)沙門。德宗貞元中譯《華嚴經(jīng)》。憲宗元和中奉詔于醴泉寺譯《本生心地觀》。書成奏上,賜紫衣。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罽賓國人。入本朝。充義學(xué)沙門。憲宗敦崇佛理。深思翻譯。而國家多故。元和五年。庚寅。詔工部侍郎歸登孟簡劉伯芻蕭俛等。就醴泉寺。譯出經(jīng)八卷。號本生心地觀。其梵夾則高宗時獅子國所進者。寫畢經(jīng)進御覽。有詔愿為序。尋頒視其文冠于首。大中間。法寶大師玄暢。請入藏。
宋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三
釋般若。罽賓國人也。貌質(zhì)魁梧執(zhí)戒嚴整。在京師充義學(xué)沙門。憲宗敦崇佛門深思翻譯。奈何有事于蜀部。劉辟阻命。王承宗未平朝廷多故。至元和五年庚寅。詔工部侍郎歸登孟簡劉伯芻蕭俛等。就醴泉寺譯出經(jīng)八卷。號本生心地觀。此之梵夾乃高宗朝師子國所進者。寫畢進上。帝覽有敕。朕愿為序。尋頌下其文。冠于經(jīng)首。三藏賜帛。證義諸沙門錫賚有差。先于貞元中譯華嚴經(jīng)后分四十卷。此蓋烏荼國王所進者。于時而賜紫衣。后大中中法寶大師玄暢奏請入藏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河?xùn)|人,字日觀。敬晦兄。登進士第。累官吏部員外郎、司封郎中。文宗大和中,自常侍出為婺州刺史,歷湖州刺史,入為吏部郎中,出為湖州、常州刺史。開成中,自中書舍人,出為江西觀察使,改京兆尹,坐事貶郴州司馬。武宗會昌三年,為河南尹,改河陽節(jié)度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65 【介紹】: 唐壽州人,字夢錫。文宗開成二年登進士第。釋褐曹州冤句尉。歷任黔中招討判官、洛陽丞、魏博節(jié)度判官。懿宗咸通三年,授慈州刺史。卒年七十余。長于著述,尤工律賦。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65 字夢錫,壽春(今安徽壽縣)人。文宗開成二年(837)登進士第。后歷官曹州冤句尉、左神武兵曹參軍、黔中招討判官、洛陽丞、魏博節(jié)度判官。懿宗咸通三年(862)授慈州刺史。二年后去職。六年十一月卒,年70余?!肚浦君S藏志》收其自撰墓志。有著作40卷,尤長于律賦。《文苑英華》存其歌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八
觀官荊州從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字仲山。懿宗咸通中,登進士第。美風(fēng)姿,朝中號玉筍班。每到朝士家,人以為祥瑞,號水月觀音。有賦集。
全唐文·卷八百四
凝字仲山。咸通中進士。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俗姓屈,字明中,臺州臨海(今浙江臨海)人。幼投天臺國清寺出家,18歲受戒,后即住寺。學(xué)通三教,尤長于天臺三觀之說。宣宗大中初曾入長安。大中七年(853)作詩送日僧圓珍歸國。后聲聞日隆,遠近求謁,為避喧囂而逃往翠屏山獨棲。昭宗時賜紫衣,后無疾而終?!?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〇有傳?!度圃娨荨蜂浽?句,出《智證大師傳》。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字明中。臨海屈氏子。生則手足有網(wǎng)縵相。逮成童。頗神俊。志篤出家。父母莫之沮。乃事國清寺元璋律師以究研經(jīng)律。年十八獲登具戒。天臺三觀之旨。儒林百氏之書。詩章字畫。槩臻其妙。邦伯輶軒每向風(fēng)造謁焉。檀幣即回入常住。其徒請畜以備不虞。曰吾恨未能舍頭目髓腦耳。大中初。教法再興。觀朝京師謁集賢學(xué)士柳公權(quán)書寺額。得大鐘藏經(jīng)以歸。七年江南薦饑。殍踣相望。僧眾悉就食他往。觀獨禪坐靜室中。謂其徒曰。汝如不死。候秋熟時。當(dāng)擊磬起我。其徒不敢違。至秋擊磬。定果起。嘗赴鄉(xiāng)里齋。夜雨漲溪。波湍迅涌。難度而遠約二十里所。主人以為觀必不至。而頃刻在坐。略無沾濡泥淖狀。非得神足。惡能爾。聲譽四播。瞻禮日益至。避喧于翠屏山之蘭若焉。久之眾請為州僧正。復(fù)陽狂以逃。太守杜雄以其行。聞于朝。詔賜紫伽梨。觀網(wǎng)滋不樂。后以無疾終。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清觀。字明中。臨海人也。姓屈氏。初誕彌手足指間有幕蹼屬相著焉。佛經(jīng)所謂網(wǎng)漫相也。迨為童孺神俊挺然。乃有出塵之志。遂詣國清寺投元璋律師執(zhí)侍瓶缽。非父母不沮之。若迦樓羅鳥啄幾萬重圍矣。年十八納形俱法。良由善根深植悟解天然。臺嶺教文洞明三觀。兼得深定神異通感皆莫我知少覽百家彌通三教。仍善屬文長于詩筆。凡其邦伯輶軒皆響風(fēng)造謁。觀則持重若嚴君焉。見則畏伏。秖就幾杖以待貴士?;蚴┴攲毥曰厝氤W?。罄無私畜。或曰。貴人所施皆充別施。何不己用耶。對曰。恨未能舍頭目。況世財乎。大中初天下寺剎中興。觀入京請大鐘歸寺鳴擊。并重懸敕額。則集賢院學(xué)士柳公權(quán)書題也。柳復(fù)有詩序送其東歸。復(fù)請藏經(jīng)歸寺。大中癸酉江表薦饑殍踣相望。觀遂并糧食施之。又山僧物外度荒。自入室禪定。謂弟子曰。汝如不死至禾黍熟時。當(dāng)以磬引我出。果如其言。明歲方從定起矣。一旦溪南人命觀齋食。可去寺二十里馀。其夜溪澗泛溢無人可渡。謂觀不來。頃刻而至且無淹濕。作用可知也。人皆異之。遠近瞻禮日別盈滿。喧擾可厭。乃逃往翠屏山蘭若獨棲。續(xù)天臺山眾列請為僧正。乃佯狂隱晦。州牧杜雄遂奏昭宗宣賜紫衣。觀聞之若愁思不樂。后無疾而終焉。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八
觀文。臨桂人。乾寧初進士第一。官侍講學(xué)士。
殷觀 朝代:南唐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一
觀。南唐保大時人。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五代時禪僧。嗣同安志禪師。住朗州梁山?!?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二四有傳,并錄其詩偈2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平不詳。五代楚馬殷時人。《全唐詩》存詩1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995 【介紹】: 宋常州毗陵人,字仲賓。五代南唐時進士。歸宋為彭原主簿。太宗太平興國五年,以見任官再舉進士,特授忠武掌書記。召拜監(jiān)察御史,充桂陽監(jiān)使。上疏諫增劍外賦稅。歷度支、鹽鐵判官,出為諸路茶鹽制置副使。改知黃州,遷揚州,皆有善政。官至三司河?xùn)|道判官,出知道州,移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坐奏事不實被劾,尋卒于桂州。廣覽漢史,雅好論事,辭理切直,有古人風(fēng)。有《二十二國祥異記》。
全宋詩
張觀(九四三~九九五),字仲賓,毗陵(今江蘇常州)人。南唐進士。入宋,為彭原、雞澤主簿,召拜監(jiān)察御史,后遷左司諫,又知黃州,移揚州。召為三司河?xùn)|路判官。太宗淳化五年(九九四),出知道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四之一一),移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至道元年卒(同上書蕃夷四),年五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六有傳。
全宋文·卷一○三
張觀(九四三——九九五),字仲賓,常州毗陵(今江蘇常州)人。南唐登進士第,歸宋,為彭原主簿。太平興國初移興元府掾,累至監(jiān)察御史,充桂陽監(jiān)使,賜進士及第。后知黃州,遷揚州,召為三司河?xùn)|道判官,以越局言事而出知道州,移廣南西路轉(zhuǎn)運使。至道元年,坐奏交州黎桓為亂兵所殺事不實,被劾,獄未具而卒于桂州,年五十三?!?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七六有傳,又見同書卷四八八《交阯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52—1010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一名德儀,字仲賓。歐陽修父。少孤力學(xué)。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為通州判官。改泗、錦二州推官,終泰州判官。性仁孝,治獄寬平。
李觀象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宋初桂州臨桂人。五代時依湖南周行逢,任掌書記。行逢殘忍多殺,因懼及禍,清苦自勵,以求知遇。行逢頗加信任,軍府之政一皆取決。學(xué)涉經(jīng)史,有文辭,然忌才怙寵。行逢臨終托以后事,令子保權(quán)善待之。其后宋軍壓境,即勸保權(quán)歸降,未被采納。湖湘平,太祖任為左補闕。
蕭觀音奴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遼奚人,字耶寧。圣宗統(tǒng)和中,遷奚六部大王。先是,俸秩外,給獐鹿百數(shù),皆取于民,觀音奴奏罷之。后任同知南院事。

人物簡介

簡介
咸平五年(1002)任益州路轉(zhuǎn)運副使,益州運副,未知何年授官,茲自咸平五年至六年、熙寧八年至雍熙元年列表。咸平六年(1003)任益州路轉(zhuǎn)運使。咸平六年(1003)任益州知州兼安撫使,楊、黃同知益州。景德三年(1006)任陜西路轉(zhuǎn)運使。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一七
朱自英(九七七——一○二九),字隱芝,句容(今江蘇句容)人。年十二為道士,后遠游襄陽、青城,過瀨鄉(xiāng),校讎上清宮古道經(jīng),又游河中府。景德元年嗣掌茅山道派,為茅山第二十三代宗師,時年二十九。奉旨住持汴京玉清昭應(yīng)宮,賜號國師,復(fù)賜號觀妙先生。天圣七年卒,世壽五十三。見《茅山志》卷一一,《歷代真仙體道通鑒》卷四八,《玄品錄》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5—1050 【介紹】: 宋絳州絳縣人,字思正。少謹愿好學(xué)。真宗大中祥符七年進士第一。仁宗即位,累官給事中、權(quán)御史中丞。上言知人、嚴禁、尚質(zhì)、節(jié)用四事及“導(dǎo)積水以廣播種”等七條。寶元元年除同知樞密院事??刀ㄖ幸晕鞅ЮT知相州。徙許州?;实v元年為尚書左丞、觀文殿學(xué)士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戶部尚書。遇事從容詳審,勤謹和緩。趣尚恬曠,持廉少欲。平生書必為楷字,無一行草。然于吏事非所長。卒謚父孝。
全宋詩
張觀,字思正,絳州絳縣(今屬山西)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進士,通判解州。仁宗初,召直史館為知制誥,出知杭州。后以給事中權(quán)御史中丞。寶元元年(一○三八)同知樞密院事??刀ㄔ辏ㄒ弧鹚摹穑┝T知相州,歷知澶、鄆等州府。又以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后以觀文殿學(xué)士知許州,遷尚書左丞,卒,年六十六。贈吏部尚書,謚文孝。事見《隆平集》卷一○,《宋史》卷二九二有傳。
全宋文·卷三三二
張觀(九八五——一○五○),字思正,絳州絳縣(今山西絳縣)人。擢服勤辭學(xué)科第一,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解州。坐事降監(jiān)河中府稅,復(fù)通判果州。仁宗即位,擢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判官,同修起居注,改右司諫、知制誥、判登聞鼓院,出知杭州。還判國子監(jiān)、知審官院,累遷左司郎中,以給事中權(quán)御史中丞。復(fù)知審官院,拜同知樞密院事。罷知相州,徙澶州、鄆州,歷知應(yīng)天府、孟州、河南府,以觀文殿學(xué)士知許州?;实v二年卒,年六十六,謚文孝。《宋史》卷二九二有傳。參《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九,《東都事略》卷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