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諸葛舜臣,字用中,丹陽(今屬江蘇)人。宋亡,隱居茅山,自號清微觀主。事見清光緒《丹陽縣志》卷二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子溫,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非子,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宋季元初,萍海四方,止杭之瑪瑙寺。善草書,喜畫葡萄,世號溫葡萄。事見《珊瑚網》卷三一引龍?zhí)枳宇}識。今錄詩三首。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嘉興華亭人,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非子。善草書。作水墨葡萄自成一家,其枝葉皆草書法,世號“溫葡萄”,時貴贄金求之不可得。性嗜酒,好短衣,佯狂于市。宋末住杭州瑪瑙寺。
元詩紀事
子溫字仲言,號日觀,華亭人。宋亡,出家住杭之瑪瑙寺。
槜李詩系·卷三十
子溫,字仲言,號日觀,又號知歸子,桐鄉(xiāng)屠甸村寂照寺僧也。又常居杭州瑪瑙寺,善畫葡萄,枝蔓皆合草書法。時寫詩文于上。性嗜酒,豪飲不羈。然楊總統(tǒng)飲以酒,則不一沾唇。見輒罵曰:“掘墳賊?!睍r鮮于伯機得怪松一株,移值齋前,呼為支離叟。日觀時過之,醉即抱支離叟,或歌或泣,每索湯浴。伯機必躬進澡豆云。嘗在朱宣慰家作畫題一詩。朱雖武夫,雅敬日觀,軒然笑曰:“我果會賣蘆柴和尚知我厚酬之見。”《堯山堂外紀》廣平宋無贈日觀詩云:“玉山道人蒼壁立,胸潴萬斛松煤汁。吐作千年古怪藤,猶帶西湖煙雨濕。元氣淋漓草木活,太陰菌蠢蟲蛇蟄。須縈翠霧瘦蛟走,睛抉玄珠黑龍泣。神剜鬼刻字崛奇,水精火齊光陸離。天魔擎來青帝寶,鯨波涌出珊瑚枝。墨花酣春馬乳漲,醉夢渴想西涼婆。風窗秋疑蠹葉語,露架夜憶虬柯垂。須臾掩卷何所見,月落庭空無影時?!本淝鷱堄暝娫疲骸叭沼^一飲西涼酒,解寫葡萄絕代無。請師截斷葛藤路,還我黑月摩尼珠?!卞X唐馬臻詩云:“老衲摶空無,混沌為之辟。拔得天地根,不假雨露力。寒藤掛鬼眼,累累冷光碧。驪龍亦驚猜,夜半風霆急?!逼殖菞钶d詩云:“日觀作葡萄,電掃無蹤跡。誰于故紙上,點綴辨墨筆。西天十萬里,來往僅瞬息。敗闕固不小,遺下履一只。”
補續(xù)高僧傳·感通篇
宋亡。又有瑪瑙寺顛僧。豪飲不羈。往往出憤世語。善??葡萄枝蔓虬。結寫詩文于上。寓意深遠。楊總統(tǒng)。以名酒啖之。終不濡唇。見輒罵曰。掘墳賊。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觀,住鄂州鳳棲寺。為南岳下十六世,昭覺徹庵元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九、《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二九
普觀,號光前無際大師。弘揚《華嚴》,講說多年,著有《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領要鈔》、《釋摩訶衍論記》、《盂蘭盆經疏會古通今記》(均存)等多種。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鐘孝國,字觀光,昆山(今屬江蘇)人。與范成大同年友樂備(字功成)有唱和(《昆山雜詠》卷中)。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喬大觀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紹興十九年(1149)任郢州知州。紹興二十一年(1151)2月沖替。
劉觀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眉山(今屬四川)人。建炎初為侍從,任待制三十年,奉祠里居。廉靖自守,時稱老成。紹興三十一年卒。事跡散見于《系年要錄》各卷。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馮觀國(?~一一六二),自號無町畦道人,邵武(今屬福建)人。既冠,遇異人,得導引內丹之法。后寓宜春,醉酒不羈,好吟詩,人呼為馮顛道。高宗紹興三十二年端坐作頌而逝。事見《夷堅丙志》卷一九、《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xù)編》卷四。今錄詩六首。
李觀民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七五
李觀民,紹興中歷知濠、舒、袁等州。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二,《宋會要輯稿》食貨七○之一四三及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5—1210 【介紹】: 宋越州山陰人,字務觀,號放翁。少有文名。高宗紹興二十四年應禮部試,名列前茅。因論恢復,遭秦檜黜落。孝宗即位,任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乾道六年,起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撫使幕,復任四川制置使司參議官。淳熙七年,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公事,以發(fā)粟賑災,被劾罷。十六年,任禮部郎中,劾罷,閑居十余年。寧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實錄。以寶謨閣待制致仕。工詩、詞、散文,亦長于史學。其詩多沉郁頓挫,感激豪宕之作,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并稱為南渡后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全宋詩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務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宰子。年十二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高宗紹興二十三年(一一五三)兩浙轉運司鎖廳試第一,以秦檜孫塤居其次,抑置為末。明年禮部試,主司復置前列,為檜黜落。檜死,二十八年始為福州寧德主簿(清乾隆《寧德縣志》卷三)。三十年,力除敕令所刪定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五)。三十一年,遷大理寺司直(同上書卷一九一)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兼編類圣政所檢討官,賜進士出身(《宋會要輯稿》選舉九之一九)。因論龍大淵、曾覿招權植黨,出通判建康府,乾道元年(一一六五),改通判隆興府,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論罷。六年,起通判夔州(《渭南文集》卷四三《入蜀記》)。八年,應王炎辟,為四川宗撫使干辦公事。其后曾攝通判蜀州,知嘉州、榮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范成大帥蜀,為成都路安撫司參議官(《渭南文集》卷一四《范待制詩集序》)。三年,被劾攝知嘉州時燕飲頹放,罷職奉祠,因自號放翁。五年,提舉福建路常平茶監(jiān)(《省齋文稿》卷七《送陸務觀赴七閩提舉常平茶事》)。六年,改提舉江南西路(《渭南文集》卷一八《撫州廣壽禪院經藏記》)。以奏發(fā)粟賑濟災民,被劾奉祠。十三年,起知嚴州(淳熙《嚴州圖經》卷一)。十五年,召除軍器少監(jiān)。光宗即位,遷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未幾,復被劾免(《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五四)。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詔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三年,致仕。開禧三年(一二○七),進爵渭南縣伯。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陸游是著名愛國詩人,畢生主張抗金,收復失地,著作繁富,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劍南詩稿》八十五卷等。《宋史》卷三九五有傳?!£懹卧?,以明末毛晉汲古閣刊挖改重印本為底本為底本。校以汲古閣初印本(簡稱初印本),宋嚴州刻殘本(簡稱嚴州本,藏北京圖書館)、宋刻殘本(簡稱殘宋本,藏北京圖書館)、明劉景寅由《瀛奎律髓》抄出的《別集》(簡稱別集本)、明弘治刊《澗谷精選陸放翁詩集·前集》(簡稱澗谷本)及《須溪精選陸放翁詩集·后集》(簡稱須溪本)等,并參校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簡稱錢校)。底本所附《放翁逸稿》、《逸稿續(xù)添》編為第八十六、八十七卷。輯自《劍南詩稿》之外的詩,經營為第八十八卷,凡出自《渭南文集》者,以明弘治十五年錫山華珵銅活字印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
詞學圖錄
陸游(1125-1210) 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陸游(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二十三年(1153)應進士試,名列榜首,次年禮部復試,為秦檜所阻未能登第。秦檜死后,出為福州寧德主簿,孝宗繼位始賜進士出身。曾任鎮(zhèn)江、隆興、夔州等地通判。有《渭南集》《劍南詩稿》等。作品中語涉黃鶴樓、南樓者多有:孝宗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二十七日抵武昌尋訪黃鶴樓故址,并登臨南樓,寫下七律《黃鶴樓》,54歲時重過武昌又作七律《南樓》;另有七律《丈亭遇老人長眉及肩欲就之語忽已張帆吹笛而去》《旅次有贈》《月下醉題》、古體《客談荊渚武昌慨然有作》《與青城道人飲酒作》《夏夜對月》,還曾在日記《入蜀記》中首次提到黃鶴樓“號為天下絕景”。
全宋文·卷四九二三
陸游(一一二五——一二○九),字務觀,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年少能詩文,以蔭補登仕郎。薦送、禮部試均置前列,遭秦檜所嫉,黜之。檜死,始仕建州寧德縣主簿,除敕令所刪定官,遷大理司直兼宗正簿。孝宗即位,遷樞密院編修官,召對,賜進士出身。論政事忤旨,出通判建康府,改隆興府、夔州。王炎為川陜宣撫使,辟為干辦公事,陳進取之策。范成大帥蜀,入幕府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人譏其頹放,因自號放翁。累遷提舉江西常平、知嚴州。嘉泰間與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擢權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秘書監(jiān)。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陸游才氣超逸,尤長于詩,詩作計萬首。著述有《高宗圣政草》一卷、《南唐書》十五卷、《會稽志》二十卷、《老學庵筆記》十卷、《山陰詩話》一卷、《劍南詩稿》《續(xù)稿》八十七卷、《渭南集》五十卷、《放翁詞》一卷。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直齋書錄解題》卷五、一一、一八、二○、二一,《宋史》卷二○三、二○四、二○六、二○七、二○八及三九五本傳。
宋登科記考
陸佃孫,陸宰子。字務觀,號放翁。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特賜第應舉鎖廳試薦送第一,禮部試又置于前列,為秦檜所抑。后特賜進士出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204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子充,又字洪道,號省齋居士,晚號平園老叟。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徽州戶曹,累遷監(jiān)察御史。孝宗即位,除起居郎,應詔上十事,皆切時弊。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后任樞密使,創(chuàng)諸軍點試法。淳熙十四年,拜右丞相,進左丞相。光宗時,封益國公。遭彈劾,出判潭州。寧宗初,以少傅致仕。卒謚文忠。工文詞,有《玉堂類稿》、《玉堂雜記》、《平園集》、《省齋集》等八十一種,后人匯為《益國周文忠公全集》。(⊙ 《攻愧集》卷九四神道碑》
全宋詩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一字洪道,晚年自號平園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鄭州),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祖詵通判廬陵(今江西吉安),因家焉。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士,調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差充建康府教授。三十年,召為太學錄,累遷編類圣政所詳定官兼權中書舍人兼權給事中。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因繳駁龍大淵、曾覿除知閤門事,奉祠。乾道四年(一一六八),起知南劍州。六年,除秘書少監(jiān)兼直學士院。八年,兼權中書舍人時以事奉祠。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敷文閣待制、侍講,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承旨。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六年,由左丞相出判潭州。紹熙四年(一一九三),改判隆興府。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以觀文殿大學士、益國公致仕。未幾,為韓侂胄指為偽學罪首。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開禧三年(一二○七),賜謚文忠。生平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事見本集卷首年譜,《宋史》卷三九一有傳。 周必大詩,以清黃丕烈校跋并抄補明抄《周益文忠公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宋開禧二年刊本(簡稱宋本,原藏日本靜嘉堂文庫),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底本校者校補及異文甚夥,部分有判斷,不少僅羅列未定。整理時凡異文與宋本相同,文義且無窒礙者,概從宋本。四庫本錯奪衍倒極多,而編次較底本、宋本合理,從四庫本。編為十四卷。
詞學圖錄
周必大(1126-1204) 字子充,一字洪道,自號平園老叟。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紹興二十一年(1151)進士。二十七年舉博學宏詞科。官至左丞相,封益國公,卒謚文忠。與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等交深誼篤。有《益國周文忠公全集》200卷,其中包括《省齋文稿》、《平園續(xù)稿》、《省齋別稿》、《二老堂詩話》等24種。
全宋文·卷五○一四
周必大(一一二六——一二○四),字子充,初字弘道,自號平園老叟,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紹興二十七年進士及第,授徽州司戶參軍。二十七年中博學宏詞科,授建康府學教授。孝宗即位,除起居郎,遷權中書舍人。權給事中,繳駁不避權幸。淳熙五年,除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七年,除參知政事。九年,除知樞密院事。十四年,拜右丞相。十六年,進左丞相,封益國公。紹熙二年,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慶元元年,以少傅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九。贈太師,賜謚文忠。著有《周益國文忠公集》二百卷(存)。見周綸《周益國文忠公年譜》(本集卷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3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孝宗初,知處州,修復通濟堰,民得灌溉之利。乾道六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除中書舍人。淳熙五年,拜參知政事,僅兩月,被劾罷,奉祠。后因病,退居故里石湖。卒贈少師,追封崇國公,謚文穆。素有文名,尤工于詩。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全宋詩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號石湖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士,除徽州司戶參軍。三十二年,入監(jiān)太平惠民和劑局。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編類高宗圣政所兼敕令所檢討官。乾道元年(一一六五),累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為言者論罷。三年,起知處州。五年,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資政殿大學士使金。使歸,遷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及實錄院同修撰。七年,知靜江府兼廣西經略安撫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年召對,權禮部尚書。五年,拜參知政事,尋罷。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資政殿大學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傳《石湖居士詩集》三十四卷,及《吳郡志》、《攬轡錄》、《驂鸞錄》、《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事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傳?!》冻纱笤?,以《四部叢刊》影印清康熙顧氏愛汝堂刊本為底本。校以明弘治金蘭館銅活字本(簡稱明本)、康熙黃昌衢藜照樓刻《范石湖詩集》二十卷(簡稱黃本),并酌采清沈欽韓《范石湖詩集注》(簡稱沈注)。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圖錄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人。南宋四大詩人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累官禮部員外郎、靜江知府、資政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工詩詞,以善寫田園詩著稱,與尤袤、楊萬里、陸游合稱“中興四大詩人”(南宋四大家)。有《石湖居士集》等。孝宗淳熙四年(1177)中秋,由四川卸任東回臨安,經過武昌時曾數(shù)次登臨黃鵠山南樓,作《水調歌頭?中秋飲南樓》并載入其所撰《吳船錄》,抒發(fā)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抑郁之情,開登南樓題黃鶴樓詞之先河。并在南樓題詩七律《鄂州南樓》,描繪武昌中秋之夜的迷人景象,表達出對江城的贊美之情。
全宋文·卷四九七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一字幼元,早號此山居士,后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徽州司戶參軍。隆興二年除樞密院編修官。乾道元年升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遷著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員外郎,罷,主管臺州崇道觀。三年,起知處州。五年,召除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兼國史院編修官。擢起居舍人兼侍講,仍兼實錄院檢討官。六年五月,遷起居郎。使金還,除中書舍人、同修國史。九年,出為廣西經略安撫使兼知靜江府。淳熙元年,除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四年,以病丐歸。入對,除權禮部尚書。五年知貢舉,尋兼直學士院,以中大夫參知政事,兼權修國史日歷。出知婺州、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帥江東兼行宮留守、知建康府。十年丐閑。十五年起知福州,力辭。紹熙三年,知太平州,旋丐歸。四年薨,年六十八。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資政殿大學士贈銀青光祿大夫范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本傳,于北山《范成大年譜》,孔凡禮《范成大年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6—1199 【介紹】: 宋開封人,字光錫,初名興宗?;兆卩嵑笸饧胰缹O。以外戚恩授成忠郎。孝宗乾道初,徙福建路兵馬鈐轄。知廬、揚二州,皆有政績。光宗紹熙中,遷保靜軍承宣使。寧宗即位,知明州。告老,授武泰軍節(jié)度使。卒謚忠肅。有《奏議》。
全宋文·卷四九九○
鄭興裔(一一二六——一一九九),初名興宗,字光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兆卩嵒屎笾秾O。初以后恩授成忠郎,充干辦祗候庫,累至江東路鈐轄。乾道間徙福建路。淳熙間,歷差浙東、浙西、江東提刑,入知閤門事兼干辦皇城司,又兼樞密副都承旨,出知廬州、揚州。紹熙元年,遷保靜軍承宣使,召領內祠。寧宗即位,除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告老,授武泰軍節(jié)度使。慶元五年卒,年七十四,謚忠肅。見《武泰軍節(jié)度使贈太尉鄭公興裔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五有傳。
孫觀國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八六五
孫觀國,字賓老,綿州羅江(今四川羅江)人,徙彰明(今四川江油)。紹興中登四川類試第,解褐為彭州司理參軍,除遂寧府教授,調文州曲水令,再除彭州教授。歷知眉州丹棱縣、簡州、隆州、嘉州,乾道間卒。著《齪翁文集》七十卷、《游吳錄》二十卷、《龍川筆錄》十卷。見李流謙《朝奉大夫知嘉州孫公墓志銘》(《澹齋集》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