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8詞典 1分類詞匯 187
《漢語大詞典》:玄鑒(玄鑑)
亦作“ 玄鑑 ”。
(1).猶明鏡,喻高明的見解。《淮南子·脩務(wù)訓(xùn)》:“誠得清明之士,執(zhí)玄鑑於心。照物明白,不為古今易意?!?高誘 注:“玄,水也;鑑,鏡也?!?唐 武則天 《郊廟歌辭五》:“丹襟式敷衷懇,玄鑒庶察微誠。” 明 楊慎 《孝津行》詩:“川后垂玄鑒,江妃憐丹衷?!?br />(2).明察;洞察。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夫惟大明,玄鑒幽微?!?span id="ebnh5bw" class="book">《舊唐書·太宗紀(jì)上》:“ 太宗 幼聰睿,玄鑒深遠(yuǎn)?!?span id="if8auxa" class="book">《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好個(gè) 李判官 ,精悟玄鑒,與夢(mèng)語符合如此。”
《漢語大詞典》:遺論(遺論)
(1).指前人留下的觀點(diǎn)、見解。魏書·封軌傳:“至如廟學(xué)之嫌,臺(tái)沼之雜, 袁準(zhǔn) 之徒已論正矣,遺論具在,不復(fù)須載?!?唐 賈至 《虙子賤碑頌》:“繹微旨而徵遺論,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四:“ 水心 之説,乃 張方平 之遺論也?!?br />(2).馀論;異議。 元 劉塤 隱居通議·文章七:“辭簡(jiǎn)意足,一段章旨,無復(fù)遺論?!?明 袁宏道 《和者樂之所由生》:“夫以《大武》之樂,而 孔子 尚有遺論?!?明 徐渭 《〈草玄堂稿〉序》:“茍世之評(píng)君之詩者,徒律之以 漢 魏 ,則似不能無遺論於君?!?/div>
《國語辭典》:謬見(謬見)  拼音:miù jiàn
錯(cuò)誤的見解。如:「此書謬見比比皆是?!?/div>
《國語辭典》:理識(shí)(理識(shí))  拼音:lǐ shì
見識(shí)、見解?!稌x書。卷六一。列傳。周?!罚骸葛ダ碜R(shí)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檢括精詳?!埂端鍟>砹?。列傳。元壽》:「若知非不舉,事涉阿縱;如不以為非,豈關(guān)理識(shí)?」
《漢語大詞典》:淺拙(淺拙)
(1).淺薄笨拙。 唐 康駢 劇談錄·廣謫仙怨詞:“ 駢 因更廣其詞,蓋欲兩全其事,雖才情淺拙,不逮二公,而理或可觀,貽諸識(shí)者?!?宋 蘇轍 《歐陽公所蓄石屏》詩:“世間淺拙無與敵,比擬賴有公新書?!?br />(2).謙詞。指自己的見識(shí),見解。 宋 陸游 《福建到任謝表》:“敷陳淺拙,應(yīng)對(duì)參差?!?/div>
《漢語大詞典》:正解
正確的見解。 南朝 梁 沈約 《為齊竟陵王發(fā)講疏》:“ 竟陵王 殿下,神超上地,道冠生知,樹寶業(yè)於冥津,凝正解於沖念?!?br />指解元。鄉(xiāng)試第一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蘇大璋:“既拆號(hào),則自待補(bǔ)為正解者, 大璋 也?!?/div>
《國語辭典》:別解(別解)  拼音:bié jiě
其他的解釋,異于尋常的見解?!端螘>戆宋?。謝莊傳》:「物情好猜,橫立別解,本旨向意,終不外宣?!?/div>
分類:尋常見解
《漢語大詞典》:深解
(1).深刻理解。 三國 蜀 諸葛亮 《又與張裔蔣琬書》:“ 姜伯約 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
(2).精深的見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序志》:“敷贊圣旨,莫若注經(jīng);而 馬 鄭 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div>
《國語辭典》:奇談(奇談)  拼音:qí tán
異于尋常的傳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此事鬧動(dòng)了一個(gè)休寧縣,城郭鄉(xiāng)村,無不傳為奇談?!挂沧鳌钙孀T」。
《漢語大詞典》:高睨
猶雄視,傲視。謂目光遠(yuǎn)大,見解脫俗。后漢書·張衡傳:“方將師 天老 而友 地典 ,與之乎高睨而大談?!?李賢 注:“睨,視也。高視大談,言不同流俗?!?/div>
《國語辭典》:卓見(卓見)  拼音:zhuó jiàn
高超的見解。宋。李綱〈??蹬c許崧老書〉:「卓見洽聞,發(fā)明難言之意多矣!」也作「卓識(shí)」。
分類:高明見解
《國語辭典》:的見(的見)  拼音:dí jiàn
真知灼見,正確的見解。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寧皇進(jìn)藥》:「寧皇每命尚醫(yī)止進(jìn)一藥,戒以不用,分作三、四帖。蓋醫(yī)家初無的見,以眾藥嘗試人之疾,寧皇知其然。」
《國語辭典》:牙慧  拼音:yá huì
別人說過的言論、見解。如:「拾人牙慧」?!段骱言挕9律诫[跡》:「為詩孤峭澄淡,自寫胸臆,絕不襲人牙慧?!挂沧鳌秆篮蠡邸?。
《漢語大詞典》:特識(shí)(特識(shí))
獨(dú)立的見解。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三書》:“總是讀書要有特識(shí),依樣葫蘆,無有是處。”
《漢語大詞典》:部執(zhí)(部執(zhí))
佛教語。謂各部所執(zhí)的有關(guān)教義的見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機(jī)務(wù)餘暇,每習(xí)佛經(jīng),日請(qǐng)一僧入宮説法,而諸異議部執(zhí)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