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6—1054
【介紹】:
宋綿州鹽泉人,字才翁。蘇易簡孫。仁宗天圣七年賜進士出身。明道中為扶溝主簿,出粟救濟饑荒。景祐四年知咸平縣,遷殿中丞,移知眉州,屢上書陳御西夏方略。慶歷三年改太常博士,出為福建路提點刑獄,移京西、河東、兩浙?;实v元年知揚州,官至尚書度支員外郎、三司度支判官。蒞官辦事果決,所至裁制強黠。為人精悍任氣節(jié),詩歌豪健,尤善草書。
全宋詩蘇舜元(一○○六~一○五四),字才翁,舊字叔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東南)人。仁宗朝,賜進士出身,知開封咸平縣。遷殿中丞、太常博士、祠部員外郎,官終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有文集一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事見《蔡忠惠集》卷三五《蘇才翁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二《蘇舜欽傳》。今錄詩十二首。
全宋文·卷六三九蘇舜元(一○○六——一○五四),字叔才,改字才翁,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蘇耆長子。外祖王旦奏授同學究出身,調(diào)興平主簿,移新昌尉。天圣八年召試學士院,賜同進士出身,歷扶溝主簿,知咸平、眉州,通判延州,入為三司勾當公事。復出為福建、京西、河東、兩浙四路提點刑獄,京西轉(zhuǎn)運使,以度支員外郎充三司度支判官。至和元年卒,年四十九。舜元為文不襲故陳,歌詩豪健,與弟舜欽齊名,尤善草隸。有《奏御集》十卷、《塞垣近事》二卷、奏議三卷、文集十卷。見蔡襄《蘇才翁墓志銘》(《蔡忠惠集》卷三五),又《宋史》卷四四二《蘇舜欽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陳州商水人,字茂宗。登進士第。補許州司理參軍,調(diào)邢州、資州推官,知建昌縣及彭、睦、滁、益等州通判。臨事干練,治獄平穩(wěn)。入朝歷右司諫、知諫院、侍御史知雜事,疏請嚴諫議大夫之選,定提點刑獄考課之法,皆為仁宗采納。累擢三司戶部度支監(jiān)鐵副使、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大修城壘兵備。進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事。坐小吏偽造文符,出知蔡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五姚仲孫,字茂宗,商水(今河南商水)人,曄子。擢進士第,補許州司理參軍,調(diào)邢州推官,徙資州。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大修城壘兵備,仁宗賜詔褒之。遷龍圖閣學士,權三司使。屬西北備邊,悉心經(jīng)度,雖病未嘗廢事,坐小吏詐為文書,出知蔡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09—1086
【介紹】:
宋蘇州人,字公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歷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州路刑獄,徙河東路。晉地山谷春夏多水,師孟出錢開渠筑堰,淤良田萬八千頃。自江西轉(zhuǎn)運使改知福州,治行為東南之最。累知廣州、越州、青州,為政簡嚴,痛懲豪惡,民為立生祠。
全宋詩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今江蘇蘇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吳郡志》卷三五)。歷知南康軍、楚州、洪州。入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知福州。神宗熙寧六年(一○七三),知廣州(《續(xù)資冶通鑒長編》卷二四二)。九年,入為給事中,判都水監(jiān)。出知越州、青州,致仕。哲宗元祐元年卒,年七十八(同上書卷三九○)?!?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四二六有傳。今錄詩四十首。
全宋文·卷九三○程師孟(一○○九——一○八六),字公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登景祐元年進士甲科,累知南康軍、楚州,提點夔路刑獄。徙河東路,又為度支判官,知洪州。判三司都磨勘司,出為江西轉(zhuǎn)運使,有政聲。熙寧元年,加直昭文館、知福州。改廣州,為課最,以為給事中、集賢殿修撰、判都水監(jiān)。十年,罷判將作監(jiān)歸班。復起知越州、青州。元豐二年,降為右諫議大夫,遂以光祿大夫致仕。元祐元年十月卒,年七十八。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議》十五卷、《奏錄》一卷、《長樂集》一卷、《續(xù)會稽掇英集》二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卷四二六重出),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九○,《宋史·藝文志》二、七、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九三二馮文顯(一○一○——一○八○),字晦之,滑州白馬(今河南滑縣)人,太尉守信之子。初以父任為右班殿直。景祐初以左侍禁監(jiān)定州酒稅,歷任唐、陳州巡檢,曹、潤、滑州都監(jiān),江東路、京西路提點刑獄,湖北路、益利路兵馬鈐轄,知莫、澧、祁、鄜州及廣信軍,所至以廉能稱。累官至左藏庫使、銀青光祿大夫,封始平郡開國公。元豐三年卒,年七十一。見楊杰《無為集》卷一四《馮侯墓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0—1090
【介紹】:
宋洛陽人,字正叔。第進士。知滎河縣,有治聲。元昊歸款,建中白府請筑安定、黑水八堡以控東道。夏人果來,聞有備,不敢入。歷夔路、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累遷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廣州、江寧、成德軍,以正議大夫致仕。
全宋詩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陽(今屬河南)人。第進士,知滎河縣。歷夔路、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神宗熙寧三年(一○七○),知滄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五)。五年,為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慶州(同上書卷二二九)。元豐五年(一○八二)參輿洛陽耆英會。八年,以正議大夫致仕(同上書卷三六○)。哲宗元祐五年卒(同上書卷四四八),年八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九三一楚建中(一○一○——一○九○),字正叔,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第進士,知滎河縣,主管鄜延經(jīng)略機宜文字。累遷提點京東刑獄、鹽鐵判官。歷夔州、淮南、京西轉(zhuǎn)運使,進度支副使,出知滄州。熙寧五年,為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慶州、江寧、成德軍。元豐八年以正議大夫致仕,元祐五年卒,年八十一。建中為人強干,為王安石稱道。《宋史》卷三三一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四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3—1078
【介紹】:
宋應天府楚丘人,字誠之。舉進士。擢廣西提點刑獄,攝帥事。善撫土著,招降儂智高子宗旦,邊民呼為“桂州李大夫”。神宗時,累官至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反對王韶開熙河。上書極論時政得失,乞召用司馬光、蘇軾等。遭呂惠卿劾,貶和州團練副使。有《珠溪詩集》。
全宋詩李師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誠之,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舉進士,調(diào)并州推官。應鄜延經(jīng)略使龐籍辟,知洛川縣。龐籍為樞密副使,移知延州敷政縣、興元府褒城縣,改管干鄜延路經(jīng)略機宜事。仁宗祐三年(一○五八),遷提點廣西刑獄、權經(jīng)略事。七年,改知濟州,歷知兗州、鳳翔府。神宗熙寧初,擢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zhuǎn)運使。西夏事起,改秦鳳路經(jīng)略安撫使、知秦州,坐與王韶戰(zhàn)守意異,王安石主韶,遂降知舒州,徒知洪、登、齊、瀛州。又因上書言事忤執(zhí)政,貶和州團練副使,稍徙單州。復右司郎中,分司南京。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已佚。今存《珠溪集》一卷。事見《忠肅集》卷一二《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三二有傳?!∮袔熤性?,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兩宋名賢小集》卷二七《珠溪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一○三○李師中(一○一三——一○七八),字誠之,本楚丘(今山東曹縣)人,徙居鄆(今山東鄆城)。年十五上封事言時政,由是知名。舉進士,龐籍辟知洛川縣,又薦為太子中允、知敷政縣,權主管經(jīng)略文字。提點廣西刑獄,攝帥事,邊人化聽,稱李大夫,不敢名。還知濟、兗二州,遷直使館,知鳳翔府。熙寧初,拜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zhuǎn)運使,知秦州,為政持重總大體,乞召司馬光、蘇軾等置左右,為呂惠卿所排,貶和州團練副使。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薦其有王佐才,雖屢黜,氣未嘗稍衰。元豐元年卒,年六十六。有文集三十卷、奏議二十卷。事見劉摯《右司郎中李公墓志銘》(《忠肅集》卷一二),《宋史》卷三三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開封祥符人,字寶臣。劉平弟。以父蔭補三班奉職。任襄州兵馬監(jiān)押,漢江暴漲,親涉水率眾捍城。累遷鄜延路兵馬都監(jiān),徙知籠竿城。西夏侵邊,兼濟以千余兵擊敗其數(shù)萬眾。以兄戰(zhàn)沒,特授內(nèi)殿崇班。歷知原、寧、鄜、冀、惠、雄、忻諸州,官終管勾三班院。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4—1074
【介紹】:
宋臨江新淦人,字長源??鬃雍笠帷H首趹c歷二年進士。知新建、新昌,擢知封州,為廣南西路相度寬恤民力,所更置五十五事,弛役二千人。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有善政。神宗熙寧中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使。入權管勾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出知潤州,未行卒。平生與周敦頤、曾鞏友善。編有《會稽掇英總集》,以精博稱。
全宋詩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長源,臨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鬃铀氖叽鷮O。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進士(清同治《臨江府志》卷一二)。授欽州軍事推官,歷知洪州新建、筠州新昌縣,擢知封州,移荊湖北路提點刑獄。神宗熙寧四年(一○七一)以司封郎中知越州,移知泉州、宣州。七年卒,年六十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又有《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事見《元豐類稿》卷四二《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三孔延之(一○一四——一○七四),字長源,臨江軍新淦縣(今江西新淦)人,孔子四十六世孫,文仲、武仲父。慶歷二年進士,授欽州軍事推官,知洪州新建、筠州新昌二縣。擢知封州,遷為廣南西路轉(zhuǎn)運判官,改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即本路為轉(zhuǎn)運使。知越州,以權管勾三司都理欠憑由司出知潤州,未行,熙寧七年,暴疾卒于京師。年六十一。纂《會稽掇英總集》二十卷,有文集二十卷。見曾鞏《司封郎中孔君墓志銘》(《元豐類稿》卷四二),《宋史翼》卷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4—1094
【介紹】:
宋相州安陽人,徙河陽,字子堅。陳貫子。以蔭鎖廳及第。仁宗嘉祐中,為夔峽轉(zhuǎn)運判官。歷提點陜西刑獄,攝帥鄜延,使京西、河東、淮南、京東,知蘇、邠州、河中府,皆有政績。加集賢殿修撰,進天章閣待制。神宗時累遷吏部侍郎。請罷選人改官再問,以絕其弊。官至龍圖閣直學士。
全宋文·卷一○四三陳安石(一○一四——一○九四),字子堅,相州安陽(今河北安陽)人。貫子,以蔭鎖廳及第,嘉祐中為夔、峽轉(zhuǎn)運判官,提點陜西刑獄,攝帥鄜延。歷使京西、河東、淮南、京東,知蘇州、邠州、河中府。加集賢殿修撰,為河東都轉(zhuǎn)運使。進天章閣待制。召為戶部侍郎,進吏部侍郎。出知永興軍、鄧、襄、陳、鄭州、河陽,官至龍圖閣直學士。紹圣元年卒,年八十一。見《宋史》卷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5—1075
【介紹】:
宋開封人,字君錫。仁宗景祐元年進士。以薦為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督吏捕盜,盡得之。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兩浙饑,移淮粟賑贍。神宗時累官龍圖閣直學士、知河南府,嚴整吏習,號為治辦。然用法刻深,煩碎無大體,唯厚結中人。權發(fā)遣開封府卒。
全宋詩李中師(一○一五~一○七五),字君錫,開封(今屬河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進士。充集賢校理,提點開封府界諸縣。擢三司度支判官,為淮南轉(zhuǎn)運使,徙河東轉(zhuǎn)運使。英宗即位,除天章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知澶州、河南府。神宗即位,遷給事中,除龍圖閣直學士,充群牧使,兼知審官東院。熙寧八年權發(fā)遣開封府(《開封府題名記碑》),卒,年六十一。事見《祠部集》卷三四《李公行狀》,《宋史》卷三三一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15—1086
【介紹】:
宋河南人,字勝之。王曙子。以蔭入仕。仁宗時官殿中丞,除集賢校理。坐預蘇舜欽奏邸會,黜監(jiān)復州酒。后為兩浙、京東西轉(zhuǎn)運使。神宗朝累遷龍圖閣直學士、知應天府。為人伉直,喜論天下事。元昊叛時,曾上備邊選將之策。凡宮中所需不符法式,有司迎合以求進者,悉論之。
全宋詩王益柔(一○一五~一○八六),字勝之,河南(今河南洛陽)人。用蔭至殿中丞,知介丘縣。仁宗慶歷初以范仲淹薦,除集賢校理。因參預蘇舜欽進奏院宴會,黜監(jiān)復州酒稅。久之,為開封府推官,出為兩浙、京東西轉(zhuǎn)運使。神宗熙寧元年(一○六八),入判度支審院。歷知制誥、兼直學士院,遷龍圖閣直學士、秘書監(jiān),知蔡、揚、亳州,江寧、應天府。哲宗元祐元年卒(《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七八),年七十二。《東都事略》卷五三、《宋史》卷二八六有傳。今錄詩六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河南永安人,字希元。張堯封兄,仁宗張貴妃伯父。舉進士。歷憲州、筠州推官。擢殿中丞、知犀浦,縣多田訟,乃正其疆界,訟事頓減。累遷給事中、端明殿學士、三司使?;实v中,改戶部侍郎,尋拜淮康軍節(jié)度使、群牧制置使、宣徽南院使、景靈宮使。包拯、王舉正等極力諫阻,遂罷宣徽、景靈二使。旋復以宣徽使判河陽,后徙鎮(zhèn)天平軍。頗通吏治,曉法律。以戚里進,由寒士遽至崇顯,留戀恩寵,為世所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江州德安人,字清卿。夏竦子。以父任為將作監(jiān)主簿,賜進士出身。歷京西、河東轉(zhuǎn)運使,陜西都轉(zhuǎn)運使。進龍圖閣直學士、吏部郎中、知渭州,整頓軍隊,教士卒戰(zhàn)陣法;又籍塞下閑田,募人耕種,歲得谷數(shù)萬斛,以備賑發(fā),名曰貸倉。后兩知延州,親督役筑州城,不逾月而就。平生無學術,然頗以才自勵,嘗求入侍經(jīng)筵,為時所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洛陽人,字元甫。趙安仁子。以父奏為秘書省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擢集賢校理,歷京西陜西路提點刑獄、荊湖南路轉(zhuǎn)運使,知同、陜、相等州。所至為政不甚力,然善委任佐屬,祿賜多分贍族人。累官工部侍郎、知濠州,卒。
全宋文·卷四一四趙良規(guī),字元甫,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仁宗時父安仁奏為秘書正字、同判太常寺。召試,賜進士及第。景祐中,為集賢校理兼宗正丞,預修《會要》。出通判蘄州,徙河南府。知泰、滁二州。權判三司開拆司、度支勾院、直集賢院,至和二年,出知廬州。嘉祐中改直秘閣、同判宗正事。遷秘書監(jiān),知同、陜、相三州。進太子賓客、權判殿中省。遷尚書工部侍郎、判本部、知濠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八七《趙安仁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深州饒陽人,字逢吉。李宗諤子。幼作賦,為楊億嘉嘆。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累官集賢院校理、鹽鐵判官。朝議罷天下職田及公使錢,持不可。歷知數(shù)州府,累擢天章閣待制,終知鄭州。性和易,不忤物,能守家法。
全宋文·卷四一五李昭遘(?——一○五九),饒陽(今河北饒陽)人,宗諤從子。以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楊億薦授館閣??保募t校理。仁宗時,為鹽鐵判官,白波發(fā)運使。遷直史館、判三司理欠司,徙度支判官,除陜西轉(zhuǎn)運使。知澤州、陜州,進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累遷工部郎中,歷知鳳翔、河中府、晉州,擢天章閣待制、知鄭州。嘉祐四年卒。見《宋史》卷二六五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