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二都
(1). 西周 都城 鎬京 與 東周 都城 洛邑 的合稱。詩·王風(fēng)·王城譜 孔穎達(dá) 疏:“《車攻序》云‘復(fù)會諸侯於東都’,謂王城也。 周 以 鎬京 為西都,故謂王城為東都。王城即 洛邑 ?!焙笠蜓匾苑Q 長安 和 洛陽 。 長安 為 西漢 都城, 鎬京 在其西南; 洛陽 為 東漢 都城,即 東周 的 洛邑 。文選·干寶〈晉紀(jì)總論〉:“擾天下如驅(qū)羊,舉二都如拾遺芥。” 呂延濟(jì) 注:“二都, 洛陽 長安 也?!?br />(2).兩個(gè)都邑。《文選·張協(xié)〈七命〉》:“形震 薛燭 ,光駭 風(fēng)胡 ;價(jià)兼三鄉(xiāng),聲貴二都?!?李善 注引越絕書:“ 勾踐 示 薛燭 純鈞,曰:‘客有買之者,有市之鄉(xiāng)二,駿馬千匹,千戶之都二,可乎?’”
《漢語大詞典》:兩周(兩周)
(1). 戰(zhàn)國 時(shí)由 周 王室分裂而成的 西周 、 東周 兩個(gè)小國的合稱。戰(zhàn)國策·西周策:“今公又以 秦 兵出塞,過兩 周 ,踐 韓 而以攻 梁 ,一攻而不得,前功盡滅。”史記·周本紀(jì):“ 秦 借道兩 周 之間,將以伐 韓 ?!?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束晳傳》:“是故兩 周 爭東西之流, 史起 惜 漳渠 之浸,明地利之重也。”
(2).指 周 代。 周 在 犬戎 攻殺 幽王 后, 平王 即位,東遷 洛邑 ,遷都前史稱 西周 ,遷都后稱 東周 ,合稱“兩 周 ”。北史·文苑傳序:“逮乎兩 周 道喪,七十義乖?!?/div>
《漢語大詞典》:五學(xué)(五學(xué))
(1). 西周 大學(xué),設(shè)東學(xué)、西學(xué)、南學(xué)、北學(xué)和太學(xué),總稱五學(xué)。見大戴禮記·保傅漢書·賈誼傳。周禮·春官·大司樂“掌成均之灋” 孫詒讓 正義:“ 周 制,國中為小學(xué),在王宮之左;南郊為五學(xué),是為大學(xué)…… 鄭鍔 云:‘ 周 五學(xué),中曰辟雍,環(huán)之以水;水南為成均,水北為上庠,水東為東序,水西為瞽宗?!眳㈤?span id="ybqixvb" class="book">《大戴禮記·保傅》。
(2).指《樂》、、、、春秋漢書·藝文志:“至于五學(xué),世有變改,猶五行之更用事焉。”
《漢語大詞典》:荊凡
西周 時(shí)代的 荊國 ( 楚國 )和 凡國 。 荊國 初建于今 湖北省 西部 荊山 一帶; 凡國 故址在今 河南省 輝縣 西南。莊子·田子方:“ 楚王 與 凡 君坐。少焉, 楚王 左右曰 凡 亡者三。 凡 君曰:‘ 凡 之亡也,不足以喪吾存。夫 凡 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 楚 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 凡 未始亡而 楚 未始存也?!?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云:“凡,國名,在 汲郡 共縣 ?!焙笠浴扒G凡”比喻存亡無定。 宋 蘇軾 《王中甫哀辭》:“已知 毅 豹 為均死,未識 荊 凡 定孰存?”參閱莊子·達(dá)生。
分類:西周荊國
《漢語大詞典》:六族
(1).指 西周 初, 周 王分給 魯國 的 殷 民六族。左傳·定公四年:“ 殷 民之六族: 條氏 、 徐氏 、 蕭氏 、 索氏 、 長勺氏 、 尾勺氏 ,使帥其宗氏,輯其分族,將其丑類,以法則 周公 ,用即命于 周 ,是使之職事于 魯 ,以昭 周公 之明德。”
(2).指 春秋 時(shí) 晉國 之六卿。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氏族·晉六族:“ 晉 六族又曰六卿: 趙 、 范 、 知 、 中行 、 魏 、 韓 ?!?br />(3).指六親。新唐書·酷吏傳·來俊臣:“后意寤,由是 仁杰 六族皆免?!?/div>
《漢語大詞典》:作冊
古官名。 商 代設(shè)置。 西周 時(shí)也稱作冊內(nèi)史、作命內(nèi)史、內(nèi)史。掌著作簡冊,奉行國王告命。書·洛誥:“王命 周公 后,作冊 逸 誥?!眳㈤?清 孫詒讓 周禮正義卷五二《內(nèi)史》、 王國維 《觀堂別集》卷一《書作冊詩尹氏說》。
《國語辭典》:左學(xué)(左學(xué))  拼音:zuǒ xué
商代的小學(xué)?!抖Y記。王制》:「殷人養(yǎng)國老于右學(xué),養(yǎng)庶老于左學(xué)?!?jié)h。鄭玄。注:「左學(xué),小學(xué)也,在國中王宮之東。」唐。李華〈含元殿賦〉:「蓋左學(xué)之遺制,協(xié)前王之講德?!?/div>
《漢語大詞典》:鎬池(鎬池)
古池名。在 西周 鎬京 ,今 陜西省 西安市 豐鎬村 西北洼地一帶。池水經(jīng)由 滈水 ,北注入 渭 。 漢武帝 在池南鑿 昆明池 。 唐 貞觀 中, 豐 滈 二水入 昆明池 。 唐 以后湮廢。三輔黃圖·右甘泉宮:“ 鎬池 在 昆明池 之北,即 周 之故都也?!?明 夏完淳 《博浪沙歌》:“ 垓下 烏騅 楚霸王 , 鎬池 白璧 秦皇帝 。”
《國語辭典》:良造  拼音:liáng zào
1.職官名。秦代有大良造、少良造,承國君之命,治理國事,位尊權(quán)重?!妒酚?。卷六八。商君傳》:「其后民莫敢議,于是以鞅為大良造?!固?。司馬貞。索隱:「秦之第十六爵名也。今云『良造』者,或后變其名耳?!?br />2.王良與造父的合稱,皆古代善于駕車的人。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陰山道〉:「四十八監(jiān)選龍媒,時(shí)貢天庭付良造?!?/div>
《漢語大詞典》:滈池
即 鎬池 。古池名。在 西周 鎬京 ,今 陜西省 西安市 西 豐鎬村 一帶。池水經(jīng)由 滈水 ,北注入 渭 。 唐 以后湮廢。參見“ 滈池君 ”。
《漢語大詞典》:滈池君
水神名。史記·秦始皇本紀(jì):“使者從 關(guān)東 夜過 華陰 平舒 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祖龍死?!?裴駰 集解:“ 服虔 曰:‘水神也?!?張晏 曰:‘ 武王 居 鎬 , 鎬池君 則 武王 也。 武王 伐 商 ,故神云 始皇 荒淫若 紂 矣,今亦可伐也?!?司馬貞 索隱:“ 服虔 云水神,是也。江神以璧遺 滈池 之神,告 始皇 之將終也?!?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785850'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襄楷傳》“今年祖龍死” 李賢 注引 晉 樂資 春秋后傳:“使者 鄭客 入 函谷 ,至 平舒 ,見素車白馬,曰:‘吾 華山君 ,愿以一牘致 滈池君 。子之 咸陽 ,過 滈池 ,見一大梓樹,有文石,取以扣樹,當(dāng)有應(yīng)者,以書與之。’”
《國語辭典》:戰(zhàn)國策(戰(zhàn)國策)  拼音:zhàn guó cè
書名。漢劉向輯,三三卷。依國別分為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內(nèi)容記載戰(zhàn)國時(shí)代各諸侯國的政治大事及當(dāng)時(shí)策士的言論行動。描寫人事,運(yùn)用誇飾、比喻、排比等手法,語言形象鮮明,辯辭宏肆瑰麗,刻劃歷史人物亦活躍生動,為中國重要的史料。今通行有漢高誘注本。也稱為「短長書」、「國策」、「長書」。
《漢語大詞典》:檿弧
西周 宣王 時(shí)有童謠曰:“檿弧箕服,實(shí)亡 周 國?!睓暬?,山桑木制的弓?;?,箕木制的盛矢桶。史載此謠為后來 幽王 寵 褒姒 殃國之兆。后世常用為典實(shí)。 金 蔡圭 《讀史》詩:“檿弧漏天網(wǎng),哲婦鴟梟同?!眳㈤?span id="yc1rnev" class="book">《國語·鄭語》、史記·周本紀(jì)。
《國語辭典》:夔紋(夔紋)  拼音:kuí wén
一種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的青銅器紋飾。夔是傳說中一種近似龍的動物,多為一角、一足、口張開、尾上卷。有的夔紋已發(fā)展為幾何圖形化的裝飾。
《漢語大詞典》:鎬洛(鎬洛)
西周 古都 鎬京 和 東周 古都 洛陽 的并稱。 梁啟超 《中國地理大勢論》:“ 運(yùn)河 雖淤涸,而 燕京 之勢力不衰者,一由積之既久,取精用宏,與千年前之 鎬 洛 相等。一由海道既通,易河運(yùn)以海運(yùn)?!?/div>
《漢語大詞典》:西鎬(西鎬)
西周 國都 鎬京 。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西。 周平王 東遷 洛邑 ,因稱 鎬京 為“西鎬”。后亦用以泛指國都。 唐 韓休 《駕幸華清宮賦》:“素秋歸兮元冬早,王是時(shí)兮出 西鎬 ?!?唐 皎然 《峴山送裴秀才赴舉》詩:“王師出 西鎬 ,虜寇避 東平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