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401,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郫縣
白豹
乾位
武擔
胡旋舞
玉泉山
沛縣
天可汗
陶丘
銜耀
投金瀨
軍臺
半山亭
冠石
平山堂
《國語辭典》:郫縣(郫縣)  拼音:pí xiàn
1.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縣西。
2.縣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岷江支流東岸。
《漢語大詞典》:白豹
(1).獸名。爾雅·釋獸:“貘,白豹?!?三國 吳 陸璣 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羔裘豹飾:“毛白而文黑,謂之白豹?!?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豹﹝集解﹞引 蘇頌 曰:“爾雅有白豹,即貘也,毛白而文黑?!?br />(2).城名。在 甘肅省 慶陽縣 西北。宋史·地理志:“ 慶陽府 , 白豹城 ,舊屬 西 界?!?宋 劉敞 《捷詩》:“捷報蒼龍闕,書從 白豹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陜西·安化縣》:“ 白豹城 ,府西北百九十里, 宋 時 西夏 地, 范仲淹 建議取之?!?/div>
《漢語大詞典》:乾位
乾卦所象征的方位,即西北方。漢書·禮樂志:“至 武帝 定郊祀之禮,祠 太一 於 甘泉 ,就乾位也。” 顏師古 注:“言在京師之西北也?!?宋 劉允濟 《天賦》:“葉乾位而凝化,建坤儀而作輔?!?span id="4qaums2" class="book">《西游記》第六五回:“自古‘天不滿西北’。 昆侖山 在西北乾位上,故有頂天塞空之意,遂名 天柱 ?!?/div>
《漢語大詞典》:武擔(武擔)
山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城內(nèi)西北隅。 漢 揚雄 《蜀王本紀》:“ 武都 丈夫化為女子,顏色美好,蓋山之精也。 蜀王 娶以為妻,不習水土,疾病欲歸。 蜀王 留之,無幾物故, 蜀王 發(fā)卒之 武都 擔土,于 成都 郭中葬之。蓋地三畝,高七丈,號曰‘ 武擔 ’。以石作鏡一枚,表其墓?!?span id="ucke8kk" class="book">《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劉備 ﹞即皇帝位於 成都 武擔 之南?!?/div>
《國語辭典》:胡旋舞  拼音:hú xuán wǔ
一種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源自康居國,唐時傳入中國。以各種旋轉(zhuǎn)動作為主。也稱為「旋胡」。
《漢語大詞典》:玉泉山
(1).山名。在 北京市 西北,山下有 玉泉 ,因以得名。參見“ 玉泉 ”。
(2).山名。在 湖北 當陽縣 西。山有乳窟,玉泉交流其中。山下有 玉泉寺 。 唐 李白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常聞 玉泉山 ,山洞多乳窟?!?王琦 注引《潛確居類書》:“ 玉泉山 ,在 當陽 ,泉色白而瑩,又曰 珠泉 。泉南為 天臺 智者 道場?!?/div>
《國語辭典》:玉泉  拼音:yù quán
1.舌下津液。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一○。杜大舉》:「服玉泉法,去三尸,堅齒發(fā),除百病。玉泉者,舌下兩脈津液是也?!?br />2.一種墨。金。元好問 賦南中楊生玉泉墨詩:「萬灶玄珠一唾輕,客卿新以玉泉名?!?br />3.河川名:(1) 出北平西北玉泉山下,也稱為「玉河」、「御河」。(2) 在福建省長汀縣東,流為瀑布,其地產(chǎn)茶,號「玉泉茶」。
4.泉水之美稱。其處有三:(1)在浙江西清蓮寺中。(2)在陜西華陰南華山上。(3)在河南,即玉川井。
《國語辭典》:沛縣(沛縣)  拼音:pèi xiàn
地名:(1)位于江蘇省,在省境西北獨山湖之西。也稱為「小沛」。(2)故城在今江蘇沛縣東。也稱為「沛國」。
《國語辭典》:天可汗  拼音:tiān kè hán
中世紀時中國西北邊疆民族對唐太宗所稱的尊號。《新唐書。卷二。太宗本紀》:「四月戊戌,西北君長請上號為天可汗。」
《漢語大詞典》:陶丘
(1).兩重的山丘。爾雅·釋丘:“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 邢昺 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者,名陶丘?!?郝懿行 義疏:“陶從匋,匋是瓦器,丘形重累似之?!?br />(2).古地名。在今 山東 定陶 西北。書·禹貢:“導 沇水 ,東流為 濟 ,入于 河 ,溢為 滎 ,東出于 陶丘 北。” 孔穎達 疏引 郭璞 曰:“今 濟陰 定陶城 中有 陶丘 ?!?span id="eoea0yc" class="book">《后漢書·明帝紀》:“ 陶丘 之北,漸就壤墳,故薦嘉玉絜牲,以禮 河 神。” 李賢 注引 孫炎 曰:“形如累兩盂也?!?br />(3).復姓。 春秋 齊 有大夫 陶丘德 ; 漢 有侍御 陶丘仁 。見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銜耀(銜耀)
亦作“ 銜曜 ”。 猶銜燭。亦指銜燭照耀。傳說西北幽冥之處,日光不到,有神龍銜燭照耀之。事見楚辭·天問、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淮南子·墬形訓》。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曜照 崑山 。”
《漢語大詞典》:投金瀨(投金瀨)
即 瀨水 。今名 溧水 。在 江蘇省 溧陽縣 西北。 伍員 奔 吳 途中所遇洗衣女投于此水。 員 后重過其地,投金于水而去,故名。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流水長者今公是,雨花散亂 投金瀨 。” 清 毛世楷 《秋日感懷》詩:“人間何處 投金瀨 ,天上徒聞 析木津 ?!眳⒁姟?投金 ”。
分類:江蘇西北
《漢語大詞典》:投金
春秋 時 伍員 由 楚 逃 吳 途中,于 瀨水 旁向洗衣女乞食。食畢,囑女掩其壺漿,以免暴露行蹤。女以見疑于 員 ,俟其去,即投水自殺,以示貞信。后 伍員 重過 瀨水 ,嘆息不已,以無由報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闔閭內(nèi)傳。后以“投金”為報恩之典。 唐 李白 《溧陽瀨水貞義女碑銘》:“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無主,哀哉!”
《漢語大詞典》:軍臺(軍臺)
清 設在 新疆 、 蒙古 西北兩路的郵驛。專管軍報和文書的遞送。 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一:“故官吏有罪者,效力軍臺?!?span id="8y8qecg"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談爾音 ﹞送家眷回鄉(xiāng),剩了個空人兒赴軍臺效力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五回:“那兩位侍郎、京堂,更暗為援助,鍛鍊成獄,把那都老爺革職,發(fā)往軍臺?!?/div>
《漢語大詞典》:半山亭
(1).亭名。在今 江蘇 南京市 中山門 北 半山寺 。 半山寺 原為 宋 王安石 故居, 元豐 七年舍為寺宇。 明 代因靠近宮城 北安門 ,劃為禁地,寺廢。 清 道光 年間再建, 同治 時重修,并建一亭,即名 半山亭 。參見“ 半山 ”。
(2).亭名。在 河南 內(nèi)鄉(xiāng)縣 西北 湯河 半山間。 宋 張舜民 建。 金 元好問 有《春日半山亭游眺》詩,即其地。
《漢語大詞典》:半山
(1).山半腰。 北周 王褒 《始發(fā)宿亭》詩:“落星侵曉沒,殘月半山低。” 唐 李頎 《少室雪晴送王寧》詩:“隔城半山連青松,素色峨峨千萬重?!?br />(2). 王安石 在 鐘山 的故宅。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二:“歸途過 半山 ,少留。 半山 者, 王文公 舊宅,所謂 報寧禪院 也。自城中上 鐘山 ,此為中途,故曰 半山 ?!?br />(3). 王安石 的別號。 宋 楊萬里 《讀詩》詩:“船中活計只詩編,讀了 唐 詩讀 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 絶句當朝餐。”
《漢語大詞典》:冠石
(1).以三石為足而矗立于地的大石。古人認為是將有天子興于民間的一種祥瑞。《漢書·劉向傳》:“物盛必有非常之變先見,為其人微象。 孝昭帝 時,冠石立於 泰山 ,仆柳起於 上林 。而 孝宣帝 即位?!?顏師古 注引 臣瓚 曰:“冠山下有石自立,三石為足,一石在上,故曰冠石也?!?span id="0eukwmu"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時 襄平延里 社生大石,長丈餘,下有三小石為之足?;蛑^ 度 曰:‘此 漢宣帝 冠石之祥?!眳㈤?span id="eakac0g" class="book">《漢書·眭弘傳》。
(2).山名。今名 聰山 ,在 山東省 費縣 西北。漢書·地理志上:“ 冠石山 , 治水 所出。”清史稿·地理志八:“﹝ 沂州府 費縣 ﹞西北: 聰山 , 浚水 出。即《地理志》‘ 南武陽 冠石山 治水 ’?!?/div>
《國語辭典》:平山堂  拼音:píng shān táng
地名。在今江蘇揚州市西北瘦西湖北蜀岡上,宋代歐陽修所建。因登堂可以望見江南諸山,故稱為「平山堂」。
分類:地名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