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1詞典 3分類詞匯 58
《國語辭典》:刮書背(刮書背)  拼音:guā shū bèi
圖書裝訂時(shí)以普通膠裝不用釘及穿線的方式。直接將書背刮破,使黏膠能滲入書背,等書背貼布后再黏上封面。
《國語辭典》:活頁紙(活頁紙)  拼音:huó yè zhǐ
邊緣有孔,可任意拆開或裝訂的紙張。如:「學(xué)生上課用活頁紙記筆記,很方便?!?/div>
《國語辭典》:打孔機(jī)(打孔機(jī))  拼音:dǎ kǒng jī
1.用于將本子或紙張打洞,以便裝訂的機(jī)具,稱為「打孔機(jī)」。也稱為「打洞機(jī)」。
2.用于將電腦的打孔紙帶或卡片打孔的機(jī)器。
《國語辭典》:釘書機(jī)(釘書機(jī))  拼音:dìng shū jī
用釘書針將紙張裝訂成冊的機(jī)器。也作「訂書機(jī)」。
《國語辭典》:平釘(平釘)  拼音:píng dìng
裝訂書籍的方法。將鐵絲釘在內(nèi)頁書背側(cè),包上封面,再經(jīng)三面裁切成書,是一種成本低、作業(yè)迅速的裝訂方式,適用于一般普通書刊。
《國語辭典》:活襯(活襯)  拼音:huó chèn
裝訂古書時(shí),背后所襯的白紙稱為「活襯」。
《國語辭典》:膠裝(膠裝)  拼音:jiāo zhuāng
一種裝訂書籍的方式。書背后經(jīng)刮磨處理后,涂上熱溶性樹脂,外層包上封面,并三面裁切。適用于一般書籍。
《國語辭典》:裝訂線(裝訂線)  拼音:zhuāng dìng xiàn
為便于裝訂,在冊頁邊緣特別劃定的線。
《國語辭典》:穿線膠裝(穿線膠裝)  拼音:chuān xiàn jiāo zhuāng
一種裝訂書籍的方法。以線將書頁穿縫成冊,再用樹脂涂在書背,外包封面,三面裁切即成。因作業(yè)費(fèi)時(shí),成本較高,故常用于高級書刊、叢書。
《國語辭典》:龍鱗裝(龍鱗裝)  拼音:lóng lín zhuāng
一種古書裝訂的方式。先取一素卷為底,另以同寬異長的厚質(zhì)紙葉,自短至長依次書寫,除首葉因裱于卷端,而須單面書寫外,馀葉皆雙面書寫,并逐葉以右端所留馀尾,貼于首葉左端之下成書。舒展時(shí),各葉疊積如鱗狀,故稱為「龍鱗裝」。收藏時(shí),則可用手捲起,方便攜帶。
《國語辭典》:平裝本(平裝本)  拼音:píng zhuāng běn
以平裝裝訂而成的書本。如:「平裝本的價(jià)格比精裝本便宜?!挂卜Q為「平裝書」。
分類:裝訂書本
《國語辭典》:精裝本(精裝本)  拼音:jīng zhuāng běn
精密裝訂的書籍或畫冊等。
《國語辭典》:蝴蝶裝(蝴蝶裝)  拼音:hú dié zhuāng
一種古書的裝訂方法。反摺書葉,黏其版心之背,使兩旁馀幅向外,再外加硬紙或縑帛以為書皮。宋代甚為流行。因開展時(shí)書葉的兩邊向外,狀如蝴蝶的兩翼,故稱為「蝴蝶裝」。
《國語辭典》:糊劑(糊劑)  拼音:hú jì
一種外用的軟膏狀制劑??煞譃槎悾阂活悶橛伤湍z漿制成,如水和果膠即為一例;第二類則為脂肪質(zhì)糊劑,如氧化鋅糊,具有保護(hù)患處、吸收分泌物等作用。
《國語辭典》:合訂本(合訂本)  拼音:hé dìng běn
將不同卷、冊的報(bào)刊雜志或書籍裝訂成一冊的版本。如:「這套書的合訂本銷路不錯(cu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