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62詞典 1分類詞匯 261
《國語辭典》:代表  拼音:dài biǎo
1.由機關(guān)、團體選舉出來或受委托及指派以代替眾人、團體辦事或表達意見的人。
2.替代人選?!段拿餍∈贰返谒娜兀骸附裉齑髱洷緛硎且约撼鰜硌菡f的,因為多說了話怕發(fā)喘病,所以特委了這胡道臺做代表。」
3.某一地、事、物的象徵物。如:「大使代表國家,所以他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漢語大詞典》:達志(達志)
(1).實現(xiàn)了愿望。 唐 韓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會聯(lián)句》:“喜顏非忸怩,達志無隕穫。”
(2).表達心意;表示出意愿。《宋史·樂志十二》:“皇天降物,屢化若神。圣實先識,躬以教民。功被天下,為萬世文。幣以達志,庶幾徹聞?!?/div>
《漢語大詞典》:發(fā)篇(發(fā)篇)
(1).篇章的開頭。三國志·魏志·高貴鄉(xiāng)公髦傳:“帝曰:‘ 仲尼 言“唯天為大,唯 堯 則之”。 堯 之大美,在乎則天,順考古道,非其至也。今發(fā)篇開義以明圣德,而舍其大,更稱其細,豈作者之意邪?’”
(2).猶行文。指組織文字,表達意思。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發(fā)篇雖溫麗,無乃違其情?!?/div>
《國語辭典》:用詞(用詞)  拼音:yòng cí
1.使用語詞。如:「言談中用詞不當,易于引生誤會?!?br />2.使用的詞語。如:「駢文的特色就是用詞繁麗。」
分類:用詞表達
《漢語大詞典》:悱悱
抑郁于心而未能表達貌。《論語·述而》“不悱不發(fā)” 何晏 集解引 漢 鄭玄 曰:“ 孔子 與人言,必待人心憤憤,口悱悱,乃后啟發(fā)為説之?!?唐 顏真卿 《梁吳興太守柳惲西亭記》:“日月滋深,室宇將壞,而文人嘉客,不得極情于茲,憤憤悱悱者久矣。”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惟其寡與俗人合也,于公卿之門,未嘗有姓名,亦無達者之車回顧,其疎賤抱道,而無所與論,心常憤憤悱悱,恨不得發(fā)也。”
《漢語大詞典》:述懷(述懷)
陳述情懷,表達志向。 南朝 宋 顏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序》:“乃命史臣,累德述懷?!?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閒適,感傷,則隨時寫景,述懷、贈答之作,故次之?!?朱自清 《〈燕知草〉序》:“其實不但‘一樣’,他那洞達名理、委曲述懷的地方,有時竟是出藍勝藍呢?!?/div>
《漢語大詞典》:敘意
表達心意。三國志·吳志·趙達傳:“倉卒乏酒,又無嘉肴,無以敍意,如何?”
《國語辭典》:小旻  拼音:xiǎo mín
《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六章。根據(jù)〈詩序〉:「小旻,大夫刺幽王也?!故渍露錇椋骸笗F天疾威,敷于下土?!?/div>
《漢語大詞典》:弦心
猶琴心。琴音中所表達出的心意。 唐 司空圖 《成均諷》:“芳情盡寄于絃心,巧變逾新于 濮 上?!?/div>
《漢語大詞典》:圖載(圖載)
謂以圖像表達。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 顏光祿 云,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
分類:圖像表達
《漢語大詞典》:象道
表達對道的認識。荀子·正名:“辨説也者,心之象道也?!?王先謙 集解:“辨説所以為心想象之道,故心有所明則辨説也?!?/div>
分類:表達認識
《漢語大詞典》:達旨(達旨)
亦作“ 達恉 ”。
(1).傳達旨意。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大夫 曳庸 曰:‘奉令受使,結(jié)和諸侯,通命達旨,賂往遺來,解憂釋患,使無所疑,出不忘命,入不被尤;臣之事也?!?br />(2).表達主旨。《晉書·裴頠傳》:“君子宅情,無求於顯,及其立言,在乎達旨而已?!?章炳麟 《文學說例》:“昔之單純者,語不完具,無傷於達恉?!?/div>
《國語辭典》:陳見(陳見)  拼音:chén jiàn
陳舊的見解。如:「看人要不帶陳見?!?/div>
分類:陳述表達
《漢語大詞典》:發(fā)吐(發(fā)吐)
發(fā)言吐字。喻指口頭表達。北齊書·元文遙傳:“ 文遙 歷事三主,明達世務。每臨軒,多命宣勑,號令文武,聲韻高明,發(fā)吐無滯?!?/div>
《漢語大詞典》:通謝(通謝)
表達謝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四月,遣 蕭山 縣丞 方信儒 奉信,通謝 金國 ?!?/div>
分類:表達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