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能法
善于執(zhí)行法令。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必強(qiáng)毅而勁直,不勁直,不能矯姦。”
《漢語大詞典》:趨令(趨令)
謂遵行法令。史記·商君列傳:“太子犯法。 衛(wèi)鞅 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瘜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 公子虔 ,黥其師 公孫賈 。明日, 秦 人皆趨令?!?司馬貞 索隱:“趨者,向也,附也。”
《漢語大詞典》:麗法(麗法)
施行法律。新唐書·百官志四下:“法曹司法參軍事,掌鞫獄麗法、督盜賊、知贓賄沒入。” 宋 程大昌 考古編·象刑四:“ 舜 之致戒,蓋曰:……金以贖其可恕,眚?yàn)?zāi)而應(yīng)赦,怙終而不改,則皆隨其麗法者,加操縱焉?!?br />指落入法網(wǎng);遭受刑罰。麗,通“ 罹 ”。明史·湯和傳:“當(dāng)時(shí)公、侯諸宿將坐姦黨,先后麗法,稀得免者,而 和 獨(dú)享壽考,以功名終?!?/div>
《漢語大詞典》:鼻端白
佛教修行法之一。注目諦觀鼻尖,時(shí)久鼻息成白。《楞嚴(yán)經(jīng)》卷五:“世尊教我及 拘絺羅 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jīng)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nèi)明,圓動(dòng)世界,徧成虛浄,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宋 黃庭堅(jiān) 《謝曹方惠物》詩:“注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div>
《國語辭典》:咒語(咒語)  拼音:zhòu yǔ
宗教上稱具有特殊力量的語詞或語句?!端疂G傳》第四回:「焚起一炷信香,長老上禪椅盤膝而坐,口誦咒語,入定去了?!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幕兀骸改盍艘槐橹湔Z,燒了一道啟請(qǐng)的符,只見那乩漸漸動(dòng)起來了?!挂卜Q為「真言」。
《漢語大詞典》:設(shè)會(huì)(設(shè)會(huì))
(1).謂做佛事,舉行法會(huì)。 南朝 梁 沈約 《南齊禪林寺尼凈秀行狀》:“至二十日,便絶不復(fù)進(jìn)飲粥;至二十二日,令請(qǐng)相識(shí)眾僧設(shè)會(huì),意似分別?!?南朝 梁簡文帝 《四月八日度人出家愿文》:“弟子 蕭綱 ,以今日建齋設(shè)會(huì),功德因緣,歸依十方盡虛空界?!?br />(2).舉行朝會(huì)。新唐書·禮樂志四:“皇帝降北陛以入,東、西位者出。設(shè)會(huì)如正、至,刺史、蕃客入門,皆奏樂如上公?!?/div>
《漢語大詞典》:奉憲(奉憲)
奉行法令;奉命。《史記·三王世家》:“百官奉憲,各遵其職,而國統(tǒng)備矣?!?span id="rl1rlud" class="book">《漢書·景帝紀(jì)》:“又惟酷吏奉憲失中,乃詔有司減笞法,定箠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四回:“姓 朱 的道:‘奉憲只拿他一個(gè),這些有我在這里看管?!?/div>
《漢語大詞典》:鑄刑書(鑄刑書)
(1). 春秋 時(shí)代 鄭 晉 等國實(shí)行法治,把刑法條文鑄刻在鼎上,因稱。左傳·昭公六年:“三月, 鄭 人鑄刑書?!?杜預(yù) 注:“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br />(2).借指公開頒布重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歸山》:“俺正要省約法,畫獄牢;那知他鑄刑書,加炮烙。”
《漢語大詞典》:司繩(司繩)
(1).負(fù)責(zé)頒行法令。 南朝 宋 謝莊 《宋明堂歌·歌黃帝》:“履建宅中寓,司繩御四方。裁化偏寒燠,布政周炎涼?!?br />(2).主持糾察的官員。 明 何景明 《何子·用直》:“故直節(jié)之士,邦之司繩而國之強(qiáng)御也。故司繩不得職,則邪枉行矣?!?/div>
《漢語大詞典》:行術(shù)(行術(shù))
(1).通行的辦法。荀子·仲尼:“天下之行術(shù),以事君則必通,以為仁則必圣,夫是之謂天下之行術(shù)?!?br />(2).施行法術(shù)。 晉 干寶 搜神記卷一:“ 吳 時(shí)有 徐光 者,嘗行術(shù)於市里,從人乞瓜,其主勿與。便從索瓣,杖地種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成實(shí)?!?/div>
《漢語大詞典》:咒訣(呪訣)
舊時(shí)僧、道、方士等行法所念的咒文口訣。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 裴道 戴上法冠……念動(dòng)呪訣,把硃砂書起符來?!?/div>
《漢語大詞典》:智法
智術(shù)能法。謂通曉術(shù)與能行法治。韓非子·孤憤:“智術(shù)之士,明察聽用,且燭重人之陰情;能法之士,勁直聽用,且矯重人之姦行。故智術(shù)能法之士用,則貴重之臣必在繩之外矣。是智法之士與當(dāng)涂之人,不可兩存之仇也?!?陳奇猷 集釋:“智法,即智術(shù)能法,此取其與下句‘當(dāng)涂’相對(duì),故省二字也。”參見“ 智術(shù) ”。
《國語辭典》:智術(shù)(智術(shù))  拼音:zhì shù
智慧謀略?!度龂萘x》第三八回:「備不量力,欲伸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迄無所就。」
《漢語大詞典》:起壇(起壇)
謂佛教僧尼設(shè)置戒壇,舉行法事。 柴萼 《梵天廬叢錄·尼》:“ 五代 之時(shí),僧尼同壇受戒,弊竇滋多,不堪齒及。 宋 開寶 五年,詔尼本寺起壇,各自受戒。由是男女有別,不相混雜?!?/div>
《國語辭典》:法劍(法劍)  拼音:fǎ jiàn
道教指法師行法驅(qū)邪時(shí),所用的劍。
《國語辭典》:打七  拼音:dǎ qī
凈土宗與禪宗的修行法,于七日內(nèi),除必要的吃飯睡覺之外,避開一切俗事,專心參究佛法,稱為「打七」。禪宗每年冬季都要舉辦一至十個(gè)「打七」活動(dòng)。也稱為「打凈七」、「打禪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