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7詞典 37分類詞匯 60
《漢語大詞典》:踐跡(踐跡)
亦作“ 踐跡 ”。
(1).踩著前人的足跡。猶蹈襲,因襲。論語·先進:“ 子張 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于室?!?明 李贄 《〈世紀(jì)列傳總目〉后論》:“儒臣雖名為學(xué)而實不知學(xué),往往學(xué)步失故,踐跡而不能造其域,卒為名臣所嗤笑。” 明 袁宏道 《欽叔陽秀才》:“善人不踐跡,彼卻步步學(xué) 堯 舜 ,有恒踽踽涼涼,彼卻與物無忤?!?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不踐跡:“服 堯 之服,誦 堯 之言,行 堯 之行,所謂踐跡也?!?王闿運 《江陵書院記》:“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遠慕古圣,未若踐跡循涂之易為功也?!?br />(2).實踐,實行。 晉 郗超 《答傅郎》詩:“奇趣感心,虛飇流芳。始自踐跡,遂登慧場?!?br />(3).行跡;行為。 金 王若虛 《復(fù)之純交說》:“慵夫因人而寄聲曰:‘子之病果革矣。已寔行行,謂人之亢;憫我將顛,而子則先。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踐跡之乖歟!’”
《漢語大詞典》:律行
(1).指僧徒持守戒律的行為。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jīng)下·求那跋摩:“律行從是竟,攝心緣中住?!?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 楚 僧 靈 ,律行高潔,而能為文?!?唐 法照 《送清江上人》詩:“一國詩名遠,多生律行高?!?br />(2).謂僧徒按戒律實踐。 明 李贄 《豫約·早晚鐘鼓》:“然聲音之道原與心通,未有平素律行僧寶而鐘鼓之音不清越而和平也?!?/div>
《國語辭典》:收腳(收腳)  拼音:shōu jiǎo
比喻停止不正當(dāng)?shù)男袨?。如:「江湖路上多險惡,我勸你還是趕快收腳吧!」
《漢語大詞典》:奇侅
(1).奇異,非常。說文·人部:“侅,奇侅,非常也?!?段玉裁 注:“奇侅與今云‘奇駭’音義皆同?!?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陸珪》:“就中唯一僧,年約三十餘,形貌奇侅?!?章炳麟 《國故論衡·明見》:“己雖正,人以為奇侅, 騶子 、 南公 雖僻違,人顧謂之眇道?!?br />(2).指邪僻不規(guī)的行為。 明 歸有光 《松江新建行省頌》:“孰是番鬼,敢作奇侅?”
《漢語大詞典》:跡行
亦作“蹟行”。
(1).指行為。管子·正世:“其設(shè)賞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輕有重,跡行不必同?!?br />(2).停止不前。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恐懼而悼慄,危視而蹟行。”
分類:停止行為
《漢語大詞典》:做造
(1).制造。 宋 辛棄疾 《唐河傳·傚〈花間〉體》詞:“晚云做造些兒雨。折花去,岸上誰家女。” 清 李漁 《凰求鳳·作難》:“我想這許多事故,都是我做造出來的?!?br />(2).行為。朱子語類卷七一:“剛自外來,是所以做造無妄?!?br />(3).做作,不自然。 金 王若虛 《文辨》:“《邵氏聞見録》云:嘗得 退之 《薛助教誌》石,與印本不同,‘挾一矢’作‘指一矢’……予謂‘指’太做造,不若‘挾’之自然。”
《國語辭典》:獸行(獸行)  拼音:shòu xìng
違反人性的穢亂、殘暴行為。如:「這種天理難容的獸行,稍有人性的人都不可能做得出來?!?/div>
《漢語大詞典》:丑狀(醜狀)
(1).指形貌丑陋。后漢書·周燮傳:“ 燮 生而欽頤折頞,丑狀駭人?!?南朝 宋 謝靈運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fā)都》詩:“ 李牧 愧長袖, 郤克 慙躧步,良時不見遺,丑狀不成惡。”
(2).指丑惡的行為。新唐書·元載傳:“會 李少良 上書詆其丑狀, 載 怒,奏殺 少良 。”
《漢語大詞典》:毒蠚
(1).毒蟲用毒刺刺扎施毒。 漢 賈誼 新書·禮:“攫囓搏擊之獸鮮,毒蠚猛叨之蟲密?!?br />(2).指毒蠚之蟲。
(3).毒害;殘害。 唐 沈迥 《武侯廟碑銘》:“羣雄蝟起,毒蠚九州?!?br />(4).指毒害人的行為。漢書·刑法志:“當(dāng) 孝惠 、 高后 時,百姓新免毒蠚,人欲長幼養(yǎng)老?!?宋 司馬光 《橫山疏》:“然若縱其毒蠚,亦足以為亭鄣之患?!?清 黃遵憲 《逐客篇》:“眼見手足傷,誰能忍毒蠚?!?/div>
《漢語大詞典》:暴惡(暴惡)
(1).殘暴兇惡。漢書·西域傳上·莎車國:“ 萬年 初立,暴惡,國人不説。”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狀》:“﹝ 郭晞 ﹞領(lǐng)行營節(jié)度使,寓軍 邠州 ,縱士卒無賴。 邠 人偷嗜暴惡者,卒以貨竄名軍伍中,則肆志,吏不得問。”
(2).指殘暴兇惡的人或行為。漢書·刑法志:“凡制刑之本,將以禁暴惡,且懲其未也?!?/div>
《漢語大詞典》:奸穢(姦穢)
亦作“姧穢”。
(1).指邪惡污穢的行為。 晉 陸云 《國人兵多不法啟》:“都督 李嬰 ,行實姧穢。”北齊書·司馬子如傳:“﹝ 司馬世云 ﹞恃叔之勢,所在聚斂,仍肆姦穢。”
(2).指邪惡污穢的人。《后漢書·董卓傳》:“今臣輒鳴鐘鼓如 洛陽 ,請收 讓 等,以清姦穢?!?/div>
《漢語大詞典》:逆道
(1).違背事理。晏子春秋·外篇下十:“且夫見色而忘義,處富貴而失倫,謂之逆道。” 唐 顏真卿 《守政帖》:“吾去歲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茍時,為千古罪人也?!?br />(2).指叛逆的行為。《史記·李斯列傳》:“今 高 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 子罕 相 宋 也;私家之富,若 田氏 之於 齊 也。兼行 田常 、 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 韓玘 為 韓安 相也?!?漢 王符 潛夫論·衰制:“愚君闇主,託坐於左,而姦臣逆道,執(zhí)轡於右?!?/div>
《漢語大詞典》:廉角
(1).棱角。 宋 蘇軾 《文登蓬萊閣下作詩遺垂慈堂老人》詩:“ 陽侯 殺廉角,陰火發(fā)光采?!?br />(2).喻方正的行為。 明 李東陽 《祭樸翁先生黎公文》:“厠官翰林,復(fù)為公徒,示我以廉角,造我以范模,謂形跡不可以不慎,而富貴不可以力圖?!?/div>
《漢語大詞典》:末失
指衰世違反禮儀的行為。禮記·檀弓上:“小斂之奠在西方, 魯 禮之末失也。” 鄭玄 注:“末世失禮之為。” 孔穎達 疏:“依禮,小斂之奠設(shè)於東方?!?/div>
《漢語大詞典》:邪巧
指邪惡機巧的行為。管子·八觀:“民貧則姦智生,姦智生則邪巧作?!?span id="17mdv1y" class="book">《后漢書·寇榮傳》:“陛下發(fā)神圣之聽,啟獨覩之明,拒讒慝之謗,絶邪巧之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