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昌菹
亦作“ 昌葅 ”。
(1).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 周 天子使 周公閱 聘 魯 , 魯 君饗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后以為主國盛禮款待他國使者之典實。 北周 庾信 《奉和永豐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體猶瘠, 淮陽 疾未祛。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葅?!眳⒁姟?昌歜 ”。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據(jù)傳 周文王 嗜昌菹, 仲尼 食之以取味。后以為傾慕前賢而嗜其所嗜之典實。《梁書·文學(xué)傳下·伏挺》:“事等昌菹,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無憚龍門。”參見“ 昌蒲菹 ”。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古以饗他國之來使,以示優(yōu)禮。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傳說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賢所嗜之物。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來尋吾何能?無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記》:“既慕其名,亦覩其貌,蓋 仲尼 思 文王 ,則嗜昌歜?!?宋 蘇軾 《仁宗皇帝御飛白記》:“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貶以想見其所與之人?!?宋 陸游 《夜坐觀小兒作擬毛詩欣然有賦》:“即今見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端午節(jié)有食菖蒲菹與飲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之三:“黍筒小費名田課,昌歜多浮樂圣杯。” 清 宮鴻歷 《長安午日》詩:“綵結(jié)靈符聊辟鬼,盤堆昌歜故愁吾?!?/div>
《漢語大詞典》:昌蒲菹
亦作“ 昌蒲葅 ”。 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呂氏春秋·遇合:“ 文王 嗜昌蒲菹, 孔子 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后勝之。” 晉 張邈 《自然好學(xué)論》:“尚何假於食膽蜚,而嗜昌蒲葅也!”
《國語辭典》:蒲月  拼音:pú yuè
農(nóng)歷五月。因端午節(jié)在五月,家家戶戶懸菖蒲于門楣,故稱農(nóng)歷五月為「蒲月」。
《漢語大詞典》:煙劍(煙劍)
指霧靄中的菖蒲葉片。 唐 陸龜蒙 《種蒲》詩:“杜若溪邊手自移,旋抽煙劍碧參差?!?/div>
《漢語大詞典》:昌蒲菹
亦作“ 昌蒲葅 ”。 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呂氏春秋·遇合:“ 文王 嗜昌蒲菹, 孔子 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后勝之?!?晉 張邈 《自然好學(xué)論》:“尚何假於食膽蜚,而嗜昌蒲葅也!”
《漢語大詞典》:瞻蒲勸穡(瞻蒲勸穡)
看見菖蒲初生,便督促農(nóng)民及時耕種。語本《呂氏春秋·士容論》:“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南朝 陳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於是鎮(zhèn)之以清靜,安之以惠和。望杏敦耕,瞻蒲勸穡。室歌千耦,家喜萬鐘。”
《漢語大詞典》:杏花菖葉(杏花菖葉)
杏花開放,菖蒲始生。指春耕開始。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將使杏花菖葉,耕穫不愆,清甽冷風(fēng),述遵無廢?!?李善 注:“《氾勝之書》曰:‘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fù)耕之,輒藺之。此謂一耕而五穫?!?span id="rnddvfd" class="book">《呂氏春秋》曰:‘冬至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草之先者也,於是始耕?!?/div>
《國語辭典》:天中五瑞  拼音:tiān zhōng wǔ ruì
舊俗于端午節(jié)插用菖蒲、艾草、榴花、蒜頭、龍船花等五種植物以避邪驅(qū)瘟,稱為「天中五瑞」。
《國語辭典》:白菖  拼音:bái chāng
植物名。天南星科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長根莖,每年春日從根莖簇生劍狀葉,長六十至一百五十公分。初夏葉間抽花莖,花淡黃綠色,排列成肉穗花序。根莖可制香味料。習(xí)俗在端午節(jié)取葉插于檐下。也稱為「蒲劍」、「菖蒲」、「堯韭」。
《漢語大詞典》:白昌
菖蒲的一種??扇胨?。管子·地員:“其草蘄白昌?!?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白昌:“此即今池澤所生菖蒲,葉無劍脊,根肥白而節(jié)疏慢,故謂之白昌?!?/div>
分類:菖蒲入藥
《漢語大詞典》:綠蒲節(jié)(緑蒲節(jié))
即端午節(jié)。民俗于端午節(jié)在門戶上插綠色菖蒲與艾以祓除不祥,故稱。 清 金農(nóng) 《五月二日吳孝廉瀚上舍濂招飲醉成此詩》:“緑蒲節(jié)近晚酒香,先開酒庫招客忙?!?/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