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56,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理氣
投藥
入藥
藥品
發(fā)散
藥味
齊和
內(nèi)服
花粉
下藥
克伐
藥玉船
針藥
百毒
針膏
《國語辭典》:理氣(理氣)  拼音:lǐ qì
1.調(diào)理呼吸?!段倪x。潘岳。笙賦》:「援鳴笙而將吹,先嗢噦以理氣?!?br />2.文章的義理與氣勢。明。宋濂〈故灊峰先生府君墓志銘〉:「其學以圣賢為宗,其文以理氣為主,其行以忠信為本?!?br />3.理與氣,為性理學用語。理是事物的條理或準則,氣則是一種極細微的物質(zhì)?!吨熳诱Z類。卷一。太極天地上》:「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砼c氣本無先后之可言?!?br />4.中醫(yī)上使用有行氣解郁、補中益氣等作用的藥物,來治療氣滯、氣逆、氣虛等病的方法。清。姚衡《寒秀草堂筆記。卷三。賓退雜識》:「螃蟹石七兩,一匣,治肚疼,保心理氣,去毒火?!?br />5.專以星象方位定吉兇的堪輿家稱為「理氣」。
《國語辭典》:投藥(投藥)  拼音:tóu yào
投下藥物。如:「心臟病有很多種,必須對癥投藥,才能有效治療?!?/div>
分類:投下藥物
《國語辭典》:入藥(入藥)  拼音:rù yào
入于藥材之列,即可用做藥物。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三○。果部。橘》:「凡用須以新瓦焙香,去殼取仁,研碎入藥。」
分類:入藥藥物
《國語辭典》:藥品(藥品)  拼音:yào pǐn
能治病的物質(zhì)。也作「藥物」。
《國語辭典》:發(fā)散(發(fā)散)  拼音:fā sàn
1.散開。如:「波紋由中心向外發(fā)散?!?br />2.散發(fā)。如:「夜來香一到晚上,就發(fā)散出濃郁的香味?!?br />3.中醫(yī)指將體內(nèi)的熱發(fā)露于外。
《國語辭典》:藥味(藥味)  拼音:yào wèi
1.藥品的氣味?!稘h書。卷三○。藝文志》:「經(jīng)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br />2.方劑中所使用的藥物種類。如:「他開的藥味太多了?!?br />3.中藥所具有特殊的味,通常有辛、甘、酸、苦、咸等五味。
《漢語大詞典》:齊和(齊和)
(1).使食物的滋味調(diào)和適口。 漢 桓寬 鹽鐵論·通有:“庖宰烹殺胎卵,煎炙齊和,窮極五味?!?漢 劉向 新序·雜事四:“臣請譬之以五味, 管仲 善斷割之, 隰明 善煎熬之, 賓胥無 善齊和之,羹以熟矣,奉而進之,而君不食,誰能彊之?”禮記·少儀“凡齊執(zhí)之以右居之以左” 漢 鄭玄 注:“齊,謂食羹醬飲有齊和者也。” 孔穎達 疏:“凡齊者,謂以鹽梅齊和之法。”
(2).指作料、藥物等的劑量。《淮南子·本經(jīng)訓》:“煎熬焚炙,調(diào)齊和之適,以窮 荊 吳 甘酸之變。”漢書·藝文志:“度箴石湯火所施,調(diào)百藥齊和之所宜。”
《國語辭典》:內(nèi)服(內(nèi)服)  拼音:nèi fú
1.從口中服下藥物。如:「內(nèi)服藥」。也作「口服」。
2.王朝官員。《書經(jīng)。酒誥》:「越在內(nèi)服,百僚庶尹,惟亞、惟服、宗工?!?/div>
《國語辭典》:花粉  拼音:huā fěn
1.花藥里的粉粒,多為黃色,也有青色或黑色的。
2.一種中藥。用栝樓根所研制成的粉末。參見「天花粉」條。
《國語辭典》:下藥(下藥)  拼音:xià yào
1.品質(zhì)低劣的藥物。晉。張華《博物志》卷七:「下藥治病,謂大黃除實,當歸止痛?!?br />2.調(diào)配藥劑。唐。元稹 病醉詩:「那知下藥還沽底,人去人來剩一卮?!埂堆θ寿F征遼事略》:「卿燒為灰,與英公下藥?!?br />3.下毒。如:「他成天緊張兮兮,總以為別人會在他飯里下藥?!?/div>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討伐。《后漢書·章帝紀》:“克伐 鬼方 ,開道 西域 。威靈廣被,無思不服?!?br />(2).損害。鏡花緣第六一回:“可惜這兩宗美品,世人不知,視為棄物;反用無益之苦茗,聽其克伐?!?br />(3).中醫(yī)學名詞。指使用性峻傷元的攻破消導藥物。《醫(yī)宗金鑒·內(nèi)治雜證法·脅肋脹痛》:“若行克伐,則虛者益虛,滯者益滯,禍不旋踵矣?!?br />(1).征服;克服。 晉 王嘉 拾遺記·周:“ 武王 資圣智而剋伐,觀天命以行誅?!?br />(2).中醫(yī)采用的驅(qū)除、攻逐等治療方法,稍過即傷元氣,因有“剋伐”之稱。 清 侯方域 《南省試策四》:“譬如有人病積痞者,無不劑而救之之理,即使驟畏剋伐,亦必漸次破除其壘塊,盪滌其腸胃,而后徐養(yǎng)之以和平?!?/div>
《漢語大詞典》:藥玉船(藥玉船)
用藥玉制成的酒杯。石料經(jīng)藥物煮煉后,色澤光潤,稱藥玉,猶今之料玉。 宋 楊萬里 《秋涼晚酌》詩:“古稀尚隔來年在,且釂今宵藥玉船。” 清 唐孫華 《次韻答倪草亭》:“逢時休羨金魚佩,對景思傾藥玉船。”
《漢語大詞典》:針藥(針藥)
亦作“鍼藥”。
(1).針灸、藥物。 漢 桓寬 鹽鐵論·相刺:“ 扁鵲 不能治不受鍼藥之疾?!?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袁粲傳》:“共執(zhí)國主,療其狂疾,火艾針藥,莫不畢具。”
(2).施針用藥,治療。 隋 王通 中說·魏相:“子謂北山 黃公 善醫(yī),先寢食而后針藥?!?br />(3).針劑。 茹志鵑 《百合花》:“等我和醫(yī)生拿了針藥趕來,新媳婦正側(cè)著身子坐在他旁邊。”
《漢語大詞典》:百毒
指各種藥物。 唐 韓愈 《譴瘧鬼》詩:“醫(yī)師加百毒,熏灌無停機?!?宋 蘇軾 《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之六:“閒居蓄百毒,救彼跛與盲。”
分類:藥物
《漢語大詞典》:針膏(針膏)
針灸和藥物。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若見明於凝滯,幸求教於針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