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約801—約866或約812—約870 【介紹】: 唐太原祁人,本名岐,字飛卿。溫彥博裔孫。少敏悟,工詩詞。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宣宗大中中,以攪擾試場,黜為隨縣尉。襄陽節(jié)度使徐商署為巡官。不得志,去歸江東。后至長安,任國子助教。貶方城尉,卒。其詩辭藻華麗,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其詞多寫閨情,風(fēng)格濃艷,后收入《花間集》,為花間派詞人之首,又與韋莊并稱溫韋。時試律賦,八韻一篇,相傳庭筠文思敏捷,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韻只須八叉八吟,故號為溫八叉、溫八吟,有《金筌集》及詩集等。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12—870 本名岐,字飛卿,排行十六,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少負(fù)才華,尤長于詩賦,然生性傲岸,好譏諷權(quán)貴,得罪宰相令狐绹,因此累舉不第,僅任方城尉、隋縣尉、國子監(jiān)助教等微職。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夏承燾有《溫飛卿系年》。溫庭筠為晚唐詞壇巨擘,亦有詩名,當(dāng)時與李商隱齊名,號為“溫李”。時人又稱其與李商隱、段成式之詩風(fēng)為“三十六體”,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故也。才性敏捷,每與試,押官韻,未嘗起草,每一韻一吟,場中曰“溫八吟”。又謂八叉手成八韻,故又稱“溫八叉”或“溫八韻”。溫詩語言風(fēng)格較為秾艷,予人以綺錯婉媚之感。此種特征尤以樂府篇什為最。其懷古之作,多含諷諭意義;其寫女性之詩則多具悲劇色彩。亦有少量直接揭示社會矛盾之篇什,故不能將溫詩一概斥之為“側(cè)艷之詞”。詩體以近體為較擅,氣韻清拔,格調(diào)高峻,如《過陳琳墓》、《經(jīng)五丈原》等。其寫景小詩則清新可喜,如《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向稱名句。由清人曾益編集作注、顧予咸補輯、顧嗣立補注重訂之《溫飛卿詩集箋注》,乃最完善之溫詩注本,存詩近330首?!?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9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斷句6。唐詩匯評
溫庭筠(約801-約870),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才情敏捷,每入試,八叉手而成八韻,人號“溫八叉”。然恃才傲物,放浪不羈,又好譏諷權(quán)貴,多犯忌諱,故屢舉進(jìn)士不第。曾東游吳越,南極黔巫,西北至蕭關(guān)、回中,行蹤極為廣泛。大中末,謫為隋縣尉。徐商鎮(zhèn)襄陽,辟為巡官,與段成式、韋蟾等唱和。咸通七年,官國子助教,竟流落而終。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又工詞,為《花間集》中首要詞人,后人尊為花間鼻祖。有《握蘭集》三卷、《金筌集》十卷、《詩集》五卷、《漢南真稿》十卷,均佚。今有《溫飛卿集》七卷,別集一卷行世?!?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九卷。詞學(xué)圖錄
溫庭筠(?-866) 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ㄩg詞人鼻祖。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十卷,皆佚,詞存《花間集》、《金奩集》中,王靜安輯《金荃詞》一卷。全唐文·卷七百八十六
庭筠本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數(shù)舉進(jìn)士不第。徐商鎮(zhèn)襄陽。署為巡官。歷方城隋縣尉卒。
作品評論
(李商隱)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文思清麗,庭筠過之。唐摭言
溫庭筠燭下未嘗起草,但籠袖憑幾,每賦一詠一吟而已,故場中號為“溫八吟”。北夢瑣言
溫庭云字飛卿,或“云”作“筠”字,舊名岐,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曰“溫李”。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多為鄰鋪假手,號口“救數(shù)人”也。唐才子傳
(庭筠)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筆成萬言……側(cè)詞艷曲,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才情綺麗,尤工律賦。《批點唐音》
溫生作詩,全無興象,又乏清溫,句法刻俗,無一可法,不知后人何故尊信。大抵清高難及,粗俗易流,差便于流俗淺學(xué)耳。余恐鄭聲亂耳,故特排擊之。唐詩鏡
溫庭筠詩如浪芷浮花,初無根蒂,麗而浮者,傷其質(zhì)矣。唐音癸簽
溫飛卿與義山齊名,詩體麗密概同,筆徑較獨酣捷。七言樂府,似學(xué)長吉,第局脈緊慢稍殊,彼愁思之言促,此淫思之言縱也。《詩源辨體》
庭筠五言律有六朝體,酷相類。七言人錄者調(diào)多清逸,語多閑婉,在晚唐另為一種。《載酒園詩話又編》
大抵溫氏之才,能瑰麗而不能澹遠(yuǎn),能尖新而不能雅正,能矜飾而不能自然,然警慧處,亦非流俗淺學(xué)所易及。正如苧蘿女,昵之雖欲傾城,然使其終身負(fù)薪,則亦不平。《唐音審體》
飛卿樂府歌行,不妨出義山之上,而今體詩不逮遠(yuǎn)甚。雖曰義山學(xué)杜,飛卿學(xué)李,淵源本異,而工力淺深,自不可掩。野鴻詩的
飛卿古詩與義山近體相埒,題既無謂,詩亦荒謬;若不論義理而只取姿態(tài),則可矣。《唐詩別裁》
語曰:“情生于文,文生于情。”情不足而文多,晚唐詩所以病也。得此意以去取溫詩,則真詩出矣。一瓢詩話
溫飛卿,晚唐之李青蓮也,故其樂府最精,義山亦不及。……唯長詩則溫不迨李。李有收束法,凡長篇必作一小束,然后再收,如山川跌換之勢;溫則一束便住,難免有急龍急脈之嫌。石洲詩話
飛卿七古,調(diào)子元好,即如《湖陰同》等曲,即阮亭先生之音節(jié)所本也。然飛卿多作不可解語。且同一濃麗,而較之長吉,覺有傖氣,此非大雅之作也。石洲詩話
溫詩五律,在姚武功之上。《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溫飛卿久困名場,故學(xué)力獨為透到。其于玉溪,何止偏師之攻!顧華玉盛詆之,亦蚍蜉撼樹也。《石園詩話》
愚謂飛卿才思艷麗,韻格清拔,隨題措辭,無不工致,恰如其“有絲即彈,有孔即吹”之妙。《南堂輟鍛錄》
溫飛卿五律甚好,七律唯《蘇武廟》、《五丈原》可與義山、樊川比肩。五七古、排律則外強(qiáng)中干耳。《東目館詩見》
飛卿與玉溪并稱,其歌謠豈玉溪所能幾及!清拔處亦不似長吉劌心鏤肝。《唐七律雋》
溫、李并稱,飛卿松秀似勝義山,而宋人學(xué)西昆者有此精到否?三唐詩品
其源濫觴明遠(yuǎn),而衍派子山,是義山一流。顧律多浮藻,無婉密之音。五言規(guī)古,自存璆亮。歌行煉色揣聲,密于義山,疏于長吉。劉彥和謂“窮力追新”,陸士衡謂“雅而能艷”者。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人。南平平江節(jié)度使王保義之女。五歲能通《黃庭內(nèi)外經(jīng)》。及長善琵琶。據(jù)傳夢仙人自稱麻姑,傳以樂曲,自此每夕得授音律,歲余得百調(diào)。后適高從誨子保節(jié)。又云復(fù)夢麻姑相邀,翌日猝然而逝。
人物簡介
【生卒】:1080—1133 【介紹】: 宋河間人,字朝美。徽宗崇寧四年上舍登第。調(diào)滄州教授。入為太學(xué)博士、國子司業(yè)。高宗建炎中,知東平府,金人圍急,死守數(shù)月,城破,猶力戰(zhàn),突圍至行在。改江、淮等路制置發(fā)運使,有治聲。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次年除簽書樞密院事,獻(xiàn)“十議”以圖中興。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有遺稿《瀛海殘編》。全宋詩
權(quán)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今屬河北)人?;兆诔鐚幩哪辏ㄒ灰弧鹞澹┻M(jìn)士,授青州教授。歷睦親西宅宗子正,提舉河?xùn)|學(xué)事,除太學(xué)博士,改國子司業(yè)。宣和初,遷左司員外郎使遼,還為集英殿修撰,知易州。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知冀州。高宗建炎間歷知東平、江州、建康,改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入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除簽書樞密院兼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宋名臣言行錄別集上》卷一)。有《瀛海殘編》十卷,已佚。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樞密兼參知政事權(quán)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六有傳。今錄詩四首。全宋文·卷三三九七
權(quán)邦彥(一○八○——一一三三),字朝美,河間府樂壽(今河北獻(xiàn)縣)人。崇寧四年登太學(xué)上舍第,授從事郎、青州教授,調(diào)滄州教授。歷太學(xué)博士、國子司業(yè),知易、相、冀州。建炎元年召還,命知荊南府,改東平府。金人破城,突圍奔行在,除寶文閣直學(xué)士兼知江州、本路制置使。四年,知建康府,改江淮制置發(fā)運使。紹興元年召為兵部尚書兼侍讀,二年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quán)參知政事。三年卒,年五十四,謚質(zhì)肅。著有《瀛海殘編》十卷。見所撰《宋通直郎通判洺州楊公墓志銘》,楊萬里《權(quán)公墓志銘》(《誠齋集》卷一二四),《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97—1169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與道?;兆谡桶四赀M(jìn)士。初為海州沐陽縣尉,累官江西、湖北、浙東安撫使。秦檜死,入為侍讀,奏諫帝王之于史在觀得失、究治亂。以左宣奉大夫致仕。卒謚莊敏。全宋文·卷四一二○
王師心(一○九七——一一六九),字與道,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政和八年登進(jìn)士第,授沭陽縣尉。紹興初知長溪縣,改太府寺丞、將作少監(jiān),除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歷知袁、衢、洪諸州,入為戶部侍郎、敕令所詳定官。出守荊南府,召權(quán)吏部尚書,再出知紹興府、福州,兼浙東、福建路安撫使。乾道元年致仕。五年十二月卒于家,年七十三,謚莊敏。見汪應(yīng)辰《顯謨閣學(xué)士王公墓志銘》(《文定集》卷二三),《金華先民傳》卷三,《金華賢達(dá)傳》卷三。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薛良朋(一一一六——一一八五),字季益,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紹興八年進(jìn)士,歷知麗水、徽州,隆興二年以左朝奉大夫、直顯謨閣、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知臨安府,乾道元年除直龍圖閣,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遷吏部,出守福、泉、荊南、成都,制置四川。食祠祿于家十年,淳熙十二年卒,年七十。見《止齋文集》卷四九《敷文閣直學(xué)士薛公壙志》,《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一四七、職官二○之六○。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湖廣溆浦人,字山甫,號南條。永樂四年進(jìn)士。歷官交趾按察僉事,在任廉潔審慎,各族民人皆服。調(diào)山東,致仕歸。篋中惟俸金三兩。家居不入城市,生計困窘,絕無怨悔。維基
荊政芳,字山甫,號南條,湖廣溆浦縣(今屬湖南)人。永樂丙戌進(jìn)士。永樂四年(1406年)二甲第六十五名進(jìn)士,授官交趾按察司僉事,后改山東。其為官清廉,素食布衣。
人物簡介
【介紹】: 清江南宜興人,字竹逸,一字鳴岐,晚號荊南墨農(nóng)。順治十五年進(jìn)士,官永昌府推官。有《荊南墨農(nóng)全集》。詞學(xué)圖錄
徐喈鳳(1622-1689) 字鳴岐,更字竹逸,號荊南山人。宜興人。順治十五年(1658)進(jìn)士。授云南永昌推官。晚年受聘主持重修《宜興縣志》。工詞,陽羨派成員,其年開新詞風(fēng),喈鳳鼓吹之功多焉。有《蔭綠軒詞》。個人簡介
徐喈鳳,字鳴岐,號竹逸,宜興人。順治十五年(公元一六五八年)進(jìn)士。官永昌府推官。歸田后,自號荊南墨農(nóng)。喈鳳工詩詞,著有滇游詩集、愿息齋詩文集、蔭綠軒詞初集、續(xù)集、秋泛詩余、兩游詩余,總名為《荊南墨農(nóng)集》,《四庫總目》傳于世。槜李詩系·卷四十一
字竹溪,宜興人。維基
徐喈鳳,字鳴岐,號竹逸,宜興人。陽羨派重要詞人。徐守魁之子。天啟二年出生,因家貧不能上學(xué),白天耕作,夜里讀書,常偷聽老師講學(xué),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jìn)士。官至永昌府推官。后“以本籍奏銷降調(diào)”,退歸鄉(xiāng)里。晚年自號荊南墨農(nóng),與任繩隗、吳本嵩、潘眉、蔣景祁、陳鳴遠(yuǎn)有往來??滴醵迥晷蕖兑伺d縣志》。卒年不詳。著有《滇游詩集》、《愿息齋詩文集》、《蔭綠軒詞初集》、《續(xù)集》、《秋泛詩余》、《兩游詩余》,集為《荊南墨農(nóng)集》。
人物簡介
【生卒】:1731—1802 【介紹】: 清山西臨晉人,字健中,號南溪。乾隆二十四年舉人。歷湖南、麻陽、永順等縣知縣。所至有惠政,屏陋規(guī),平冤獄。嘉慶間擢至安徽巡撫。生平求治不避嫌怨,自處刻苦,大學(xué)士劉墉稱其為第一清官。
人物簡介
崔荊南(1819年1月21日—?年),字孟楚,號云湘,一號晴江,四川華陽縣(今屬成都市)人。清朝翰林,又善昆曲演奏。崔荊南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二甲第二十一名進(jìn)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年少即得入詞林,顧影自喜。可惜未及散館而卒。荊南風(fēng)度優(yōu)雅,通曉音律,喜好昆曲,善奏蕭管。民國《華陽縣志》有其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