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朱繩(朱繩)
(1).弦樂器上的紅色絲弦。 唐中宗 《授李承嘉戶部尚書制》:“堅同白玉,直若朱繩?!?宋 范仲淹 《移蘇州謝兩府》:“佩黃裳之文,庶揚於易教;詠朱繩之直,無忝於詩人?!眳⒁姟?朱絲繩 ”。
(2).紅色的簾繩。 宋 梅堯臣 《和謝希深會圣宮》:“叢楹琢文石,連網(wǎng)絡(luò)朱繩?!眳⒁姟?朱網(wǎng) ”。
《漢語大詞典》:朱絲繩(朱絲繩)
指琴瑟上的絲弦。 南朝 宋 鮑照 《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眳⒁姟?朱絲 ”。
《漢語大詞典》:朱網(wǎng)(朱網(wǎng))
如網(wǎng)絡(luò)的紅色簾幕。古時掛于殿閣或車箱中,用以裝飾或防護。《文選·謝朓〈直中書省〉詩》:“玲瓏結(jié)綺錢,深沉映朱網(wǎng)?!?呂延濟 注:“綺錢、朱網(wǎng),并宮殿之飾也?!?唐 賈彥璋 《宿香山閣》詩:“朱網(wǎng)防棲鴿,紗燈護夕蟲。” 唐 溫庭筠 《臺城曉朝曲》:“朱網(wǎng)龕鬖丞相車,曉隨疊鼓朝天去。”
《漢語大詞典》:彩絲(綵絲)
(1).彩色絲線。 唐 白居易 《紅繡毯》詩:“綵絲茸茸香拂拂,練軟花虛不勝物?!?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母曰:‘是必土偶為妖也?!谝跃Z絲,於來時陰繫其足?!?br />(2).舊俗以綵絲為端午日應(yīng)節(jié)之物。據(jù)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可辟邪崇,又名“長命縷”、“續(xù)命縷”。 唐 代故事,宮中常于端午日以彩絲所結(jié)長命縷賜諸臣。 唐 劉禹錫 《代謝端午日賜物表》:“中使 劉元弼 至,奉宣圣旨,慰勞臣及將佐、官吏、僧道。耆壽、百姓等,兼賜臣墨詔,并衣壹副、金花銀器參事、綵絲壹軸,大將衣肆副、綵絲伍軸?!?/div>
《漢語大詞典》:命縷(命縷)
長命縷的簡稱。長命縷為五色絲,舊俗于端午節(jié)系臂,傳說可祈福消災(zāi)。見 漢 應(yīng)劭 《風(fēng)俗通·佚文十四》。 南朝 梁 王筠 《五日望采拾》詩:“長絲表良節(jié),命縷應(yīng)嘉辰?!?唐 玄宗 《端午三殿宴群臣》詩序:“柏枕桃門,驗方術(shù)於經(jīng)紀;綵花命縷,觀問遺於風(fēng)俗?!?/div>
《漢語大詞典》:青綸(青綸)
即綸布、昆布。海藻類植物。文選·郭璞〈江賦〉:“青綸競糾,縟組爭映?!?李善 注引爾雅:“綸,似綸;組,似組。 東海 有之。” 劉良 注:“青綸、縟組,二草名,皆有彩色。” 南朝 梁 蕭子云 《玄圃園講賦》:“漂青綸之蓑折,蕩碧組之鬖髿?!?/div>
《漢語大詞典》:青綬(青綬)
(1).佩系官印的青色絲帶。亦借指官印。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后漢書·輿服志下:“九卿、中二千石、二千石青綬?!?劉昭 注:“﹝青綬,﹞一號青緺綬?!?唐 劉禹錫 《南海馬大夫遠示著述兼酬拙詩》:“身在絳紗傳六藝,腰懸青綬亞三臺?!?明 陶宗儀 輟耕錄·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清 方文 《送杜于皇北上廷試》詩:“舊交強半拖青綬,政府誰當(dāng)壞白麻?!?br />(2).借指高級官吏。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卓 兵見 堅 士眾甚整,不敢攻城” 裴松之 注引 漢 王粲 《英雄記》:“ 陳郡 太守 胡軫 ……預(yù)宣言曰:‘今此行也,要當(dāng)斬一青綬,乃整齊耳。’”
(3).喻植物藤蔓。 清 譚嗣同 《怪石歌七古》:“石兮石兮何痀僂,女蘿紛披帶青綬?!?/div>
《漢語大詞典》:繡毬(繡毬)
(1).花名。一名“粉團”、“八仙花”。落葉灌木,葉青色。夏季開花,成五瓣,簇聚呈球形,色白或淡紅,甚美麗,為著名觀賞植物。見《廣群芳譜·花譜十七·雪毬》。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懷》詩之七:“童稚癡狂撩亂走,繡毬花仗滿堂前。”《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玫瑰杜鵑,爛如云錦,繡毬郁李,點綴風(fēng)光。”
(2).用五色絲綢扎成的球狀物。古代宮廷樂隊舞蹈用的道具。亦用作女子居室或床上的裝飾品。宋史·樂志十七:“三曰拋毬樂隊,衣四色繡羅寬衫,繫銀帶,奉繡毬。”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二:“余少從 李慎言 希古 學(xué),自言昔夢中至一宮殿,有儀衛(wèi),中數(shù)百妓拋毬,人唱一詩:‘……朝來自覺承恩最,笑倩傍人認繡毬。’又云:‘ 隋 家宮殿鎖清秋,曾見嬋娟颺繡毬?!?清 沈廷桂 《虞美人傳》:“內(nèi)設(shè)合歡之牀,剪春羅以為帷,懸繡毬以為綵。”
(3).菊花名。 宋 范成大 菊譜:“繡毬出 西京 ,開以九月中,千葉紫花,花葉尖闊,相次聚生,如金鈴菊中鈴葉之狀?!?/div>
《漢語大詞典》:青絲鞚(青絲鞚)
(1).青色絲繩的馬絡(luò)頭。 南朝 梁元帝 《紫騮馬》詩:“宛轉(zhuǎn)青絲鞚,照耀珊瑚鞭?!?宋 陸游 《懷成都十韻》:“竹葉村醪碧玉壺,桃花駿馬青絲鞚?!?br />(2).借指坐騎。 唐 杜甫 《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詩:“不返青絲鞚,虛燒夜燭花。” 宋 王廷圭 《別葛德?!?/span>詩:“憑君少緩青絲鞚,為我聊傾碧玉巵。”
《漢語大詞典》:黃綿(黃緜)
黃色絲綿。后漢書·禮儀志下:“黃緜、緹繒、金縷、玉柙如故事?!?span id="vtl7x7w"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七》:“六等之冕,皆有黈纊,黃緜為之,其大如橘?!?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悶殺連朝雨雪天,教人何處覓黃緜?!?
《漢語大詞典》:朱綬(朱綬)
紅色絲帶。古代用以系印章、玉佩和帷幕之類。 唐 錢起 《送丁著作佐臺郡》詩:“佐郡紫書下,過門朱綬新?!?唐 錢起 《送河南陸少府》詩:“ 云間 陸生 美且奇,銀章朱綬映金羈?!?宋 陸游 《草堂拜少陵遺像》詩:“至今壁間像,朱綬意蕭散。”
《漢語大詞典》:藍綬(藍綬)
系印紐的藍色絲帶。古代常用絲帶的不同顏色,標識官吏的身份和等級。藍綬表示等級較低的官吏。 五代 齊己 《送司空學(xué)士》詩:“藍綬乍稱新學(xué)士,白衫初脫舊神仙?!?宋 蘇舜欽 《送家靜及第后赴官清水》詩:“白頭佐邑非為晚,藍綬還鄉(xiāng)亦可夸。”
《國語辭典》:百索  拼音:bǎi suǒ
1.各種需求的物品?!盾髯?。王制》:「修火憲,養(yǎng)山林藪澤草木魚鱉百索?!骨?。郝懿行。注:「索者、求也。百物供民求索皆是?!?br />2.漢朝一種風(fēng)俗。以為五月五日用五色彩絲繩裝飾門戶,可以避邪;后來便戴在小兒的頭頸或系在臂上,以避不祥。見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一。百索》。也稱為「避兵繒」、「長命縷」。
《漢語大詞典》:紅絨(紅絨)
刺繡用的紅色絲縷。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詞:“繡牀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一本作“ 紅絨 ”。詞苑叢談·體制·賀黃公詞筌引 明 楊孟載 《春繡》詩:“閒情正在停針處,笑嚼紅絨唾碧窗?!?/div>
《漢語大詞典》:雪絲(雪絲)
(1).白色絲頭。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敘畫:“古絹自然破者,必有鯽魚口與雪絲,偽作者則否?!?br />(2).比喻白發(fā)。 宋 范成大 《送張真甫中書奉祠歸蜀》詩:“后日還朝飽風(fēng)露,黑頭應(yīng)有雪絲侵?!?/div>
《漢語大詞典》:彩縷(綵縷)
彩色絲線。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七夕:“又以菉豆、小豆、小麥於磁器內(nèi),以水浸之,生芽數(shù)寸,以紅藍綵縷束之,謂之種生?!?清 曹寅 《孔雀》詩:“披揚拂綵縷,錯落排金錢?!?/div>
《漢語大詞典》:絳縷(絳縷)
紅色絲線。 唐 杜牧 《出宮人》詩之一:“十年一夢歸人世,絳縷猶封繫臂紗?!?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內(nèi)人爭用絳縷絆其(蛺蝶)腳,以為首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