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49 【介紹】: 宋綿州鹽泉人,字子美,號滄浪翁。蘇舜元弟。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少有大志,當天圣中,學者為文多病偶對,獨其與穆修好為古文歌詩,一時豪杰多從之游。初以父蔭補官,累遷大理評事。慶歷中,范仲淹薦其才,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岳父杜衍與仲淹主新政,多遭讒陷,舜欽坐售故紙錢召妓樂會賓客除名。流寓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以自適。工詩文,其體豪放,時發(fā)憤于歌詩中。又善草書,每酣酒落筆,為時人所傳。后為湖州長史卒。有《蘇學士集
全宋詩
蘇舜欽(一○○八~一○四九),字子美,原籍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東南),自曾祖起移家開封(今屬河南)。仁宗景祐二年(一○三五)進士(《隆平集》卷六),歷任蒙城、長垣縣令,入為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時杜衍、富弼、范仲淹執(zhí)政,主持“慶歷新政”。蘇舜欽為杜衍婿,因進奏院祠神,以出售廢紙公錢宴會,為人所劾,以監(jiān)守自盜罪削職為民,閑居蘇州。后復為湖州長史,慶歷八年(一○四八)十二月卒(《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年四十一。有《蘇學士文集》十六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二有傳?!√K舜欽詩,以沈文倬點?!短K舜欽集》為底本。沈氏點校本以清康熙中宋犖校定徐惇復刊印本為底本,曾參校清黃丕烈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黃本)、陳乃乾過錄何焯校本(簡稱陳本)、清光緒中李星根等重編??肀荆ê喎Q李本)、黃丕烈過錄顧廣圻校記(簡稱顧校)、陳乃乾過錄錢泰吉校記(簡稱錢校)等。此次據(jù)《全宋詩》體例,對底本校語作若干刪節(jié)、調(diào)整,并據(jù)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蘇學士集》(簡稱四庫本)予以補正。輯錄所得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圖錄
蘇舜欽(1008-1048) 字子美。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人,遷居開封。蘇易簡孫。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慶歷革新,見嫉于守舊黨,罷職閑居蘇州。后復起為湖州長史,不久病故。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有詞見《花庵詞選》。
全宋文·卷八七四
蘇舜欽(一○○八——一○四八),字子美,綿州鹽泉(今四川綿陽東南)人。舜元弟。少慷慨有大志,以父蔭補太廟齋郎,調(diào)滎陽縣尉。景祐元年舉進士中第,改光祿寺主簿,知蒙城縣。丁父憂,居喪于長安。服除,知長垣縣,遷大理評事,監(jiān)在京店宅務。慶歷四年,以范仲淹薦,為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以岳父杜衍與仲淹、富弼主新政,為人傾陷,坐用鬻故紙公錢召 妓樂會賓客被劾除名。寓居蘇州,買水石作滄浪亭,益讀書,時發(fā)憤懣于詩文。八年,復官為湖州長史,同年十二月卒,年四十一。詩文豪健,善草書。有集十六卷。見《歐陽文忠公集》卷三一《蘇君墓志銘》,《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有傳。
戚舜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
戚舜舉,應天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綸子。綸以責死,天禧中舜舉上其父平生奏議,詔復官。天圣中任大理寺丞。又曾知婺州、溫州。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宋會要輯稿》儀制一○之一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
戚舜元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天圣十年明道元年(1032)任雷州知州?;实v元年(1049)任湖州知州,四月到任。
杜惟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定州安喜人,字舜功。杜審琦曾孫。自三班奉職累遷知惠、莫二州。徙知鄰州、慶州。破賊三砦,以功領忠州刺史,為涇原路鈐轄,敕巡警邊州。后知滄州、定州、涇州、瀛州、恩州等,徙大名府路總管,改乾州團練使卒。
戚舜賓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慶歷二年(1042)任淮南路提點刑獄公事。慶歷三年(1043)任判尚書刑部。慶歷三年(1043)任判國子監(jiān)。
李舜元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九一
李舜元,仁宗時自國子博士遷虞部員外郎。慶歷八年為開封府界提點諸縣鎮(zhèn)公事?;实v初為屯田員外郎、開封府推官,因過責通判壽州。又曾通判代州。見《宋會要輯稿》兵二一之三六,《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八,《蘇魏公文集》卷三一,《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一一六。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劉舜臣,仁宗慶歷二年(一○四二)為賀契丹國主生辰副使(《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三七)。四年時知石州(同上書卷一五)?;实v二年(一○五○)時為同提點荊湖南路刑獄(同上書卷一六八)。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時知階州(同上書卷二三七)。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舜禪師,俗姓胡,宜春(今屬江西)人。仁宗皇祐間住棲賢寺,后遷云居寺。事見《羅湖野錄》卷二。今錄偈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池州銅陵人,字叔才。仁宗嘉祐四年進士。歷知鄭縣,時王安石變法,舜元以書抵安石,言其懷貳心事君,貪利害民。乞致仕。后官至著作郎。
譚舜臣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譚舜臣,嘉祐間人。見《木龍洞游觀題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婺州人,字仁伯。仁宗慶歷間進士。歷官太常少卿、三司判官。極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出知洪州。與曾鞏相友善。卒于官。
全宋文·卷一○四六
應舜臣(一○○九——?),字仁伯,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徙信州貴溪(今江西貴溪)。年三十八,慶歷六年登進士第。熙寧四年為都官郎中、河陰提舉催促輦運,擢三司鹽鐵判官。累遷太常少卿。極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出知洪州。卒贈金紫光祿大夫、禮部侍郎。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二七,《明一統(tǒng)志》卷五一,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五、一五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092 【介紹】: 宋開封人,字希元。年十歲,父劉鈞與兄劉堯卿戰(zhàn)死,錄為供奉官。歷昌州駐泊都監(jiān),知水洛城。神宗經(jīng)略西邊,召對,以為當先治軍。歷知原、代、雄州。哲宗元祐初知熙州,使姚兕、種誼擊西夏、羌,俘鬼章。累遷徐州觀察使、步軍副都指揮使、知渭州。以曉吏事、謹文法、善料敵,名著北邊各州。
李舜卿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簡介
嘉祐六年(1061)任荊門軍知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2 【介紹】: 宋湖州烏程人,字令舉,號白牛居士。仁宗慶歷六年進士。嘉祐四年復舉制科第一。官著作佐郎。神宗熙寧三年,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反對“青苗法”,疏謂其法乃“別為一賦以敝海內(nèi),非王道之舉”,責監(jiān)南康軍鹽酒稅。有《都官集》等。
全宋詩
陳舜俞(?~一○七五),字令舉,因曾居秀州白牛村,自號白牛居士,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慶歷六年(一○四六)進士,授簽書壽州判官公事(《都官集》附陳杞跋、《至元嘉禾志》卷一三)。嘉祐四年(一○五九),由明州觀察推官舉材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著作佐郎、簽書忠正軍節(jié)度判官公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神宗熙寧三年(一○七○)于知山陰縣任上以不奉行青苗法,降監(jiān)南康軍酒稅(同上書卷二一二)。熙寧八年,卒。有《都官集》三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及他書輯為十四卷(其中詩三卷),近人李之鼎刻入《宋人集》甲編?!?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有傳。 陳舜俞詩,據(jù)李刻《宋人集·都官集》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并酌校他書。另從《會稽掇英總集》、《輿地紀勝》、《永樂大典》等輯得集外詩若干,編為第四卷。
全宋文·卷一五三四
陳舜俞(一○二六——一○七六),字令舉,湖州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嘗居秀州白牛村,自號白牛居士。少學于胡瑗,年二十一,登慶歷六年進士第,授天臺從事。十五年間,再官于臺、明二州。嘉祐四年,自明州觀察推官舉制科第一。歷光祿丞、簽書壽州判官,宰南陽。熙寧初,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三年,以拒行青苗法,上疏自劾,坐責監(jiān)南康軍鹽酒稅。越五年而卒。著有《廬山集》五卷、《都官集》三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三一《張問傳》有附傳,又參本集《上歐陽內(nèi)翰書》、《明州鄞縣鎮(zhèn)國禪院記》、《楓橋詩》、《騎牛歌》等篇及陳杞《都官集跋》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姚舜諧,神宗元豐三年(一○八○),以承議郎通判臺州。事見《嘉定赤城志》卷一○。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五七
姚舜諧,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实v元年進士及第。嘉祐中為廣德縣丞,治平末為司農(nóng)寺主簿。元豐二年通判臺州。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一四,《嘉定赤城志》,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