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廣東瓊山人,字舜卿。正德九年進士。授行人,擢南京戶科給事中,劾都御史汪鋐等不職者數(shù)十人。累官至浙江按察使。有《學思子》、《讀經(jīng)論》。
全粵詩·卷二一四林士元,字舜卿。瓊山人。明武宗正德九年(一五一〇)進士,授行人。嘉慶四年(一五二五)擢南京戶科給事中,十一年擢湖廣副使,備兵衡永。后轉(zhuǎn)廣西參政,分守蒼梧。十五年征大藤峽,士元督餉紀功,有貴勢子弟希報功次,絕不假借。捷奏,擢浙江按察使。未赴,以憂歸,遂不起。祀桂林名宦。著有《北泉論草》及文集十卷。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〇二有傳。林士元詩,以民國二十年??诤D蠒钟 逗D蠀矔返诹鶅浴侗比萏眠z稿》為底本。
維基林士元,字舜卿,廣東瓊山縣東洋人,同進士出身。正德五年庚午科舉人,九年(1514年)登甲戌科三甲208名進士,授行人,奉使冊封唐藩。嘉靖四年(1525年)三月擢升南京戶科給事中,十一年二月升湖廣副使、備兵衡州、永州,轉(zhuǎn)廣西參政,分守蒼梧道。十七年征討廣西斷藤峽弩灘諸巢賊,士元督餉紀功,十八年閏七月升一級,擢浙江按察使,未赴任,丁憂歸鄉(xiāng),卒于家。所著有《學思子》、《讀經(jīng)錄》及文集十卷。
人物簡介
維基姚汝皋(1489年—?),字舜卿,號汝川,河南開封府襄城縣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七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八十六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一十八名進士。工部觀政,授大理寺評事,因諫武宗南巡,十四年四月降刑部照磨,十六年五月復(fù)除兵部主事,累官兵部郎中,大禮議期間,參與左順門事件。被廷杖。后升四川布政司參議,嘉靖八年(1529年)三月以平芒部功受賞,改山西,致仕。
人物簡介
維基王舜漁(1489年—1535年),字于澤,號石溪,直隸蘇州府常熟縣人,匠籍。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五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名,登第二甲第十二名進士。授工部主事,分司浙江。歷刑部廣東司署員外郎事主事,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升山東按察司僉事,九年九月升本司副使,兵備臨清,十二年四月工部都水司管河署郎中劉守良參奏王舜漁故意將窯戶王匠關(guān)押在監(jiān)獄,想要耽誤郊磚燒造,又不時捕逮本署人役,肆行挫辱,且攻訐其殘賊民命,科罰民財,徇私納賄諸不法事,隨后兩人都被免職,還籍聽勘。
人物簡介
維基仲選(1490年—?),字思舜,號萬山,直隸淮安府沭陽縣人,軍籍。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名舉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中式辛巳科會試第三百三十一名,登第三甲第二百一十三名進士。嘉靖二年(1523年)五月選授南京廣西道試御史,八年疏劾尚書王瓊、吳一鵬、胡瓚等,出為湖廣武昌府知府,十四年改任萊州府知府,十六年四月升云南副使,十七年正月考察閑住。
人物簡介
維基榮愷(1490年—?),字舜舉,順天府大興縣人,民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九十五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二百名進士。歷官山東布政司遼東參議、陜西按察司副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94—1568
【介紹】: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舜舉,號靜思。嘉靖八年進士。授蕭山知縣。擢戶科給事中。諫世宗遣郭勛代享太廟,謂“更不親行,則跡涉怠玩”。帝大怒,執(zhí)至闕下杖八十,杖折者三?;杷?,以良藥得蘇。削籍,而名震海內(nèi)。穆宗初,起通政參議,以老致仕。有《張靜思文集》。
人物簡介張選(1491-1568)字舜舉,號靜思,無錫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授蕭山知縣。擢戶科給事中,會太廟袷祭,世宗遺勛臣代行,選抗疏力諫,廷杖削籍。隆慶初,(1567)起通政參議。尋致仕,卒。選著有《靜思文集》十卷,《四庫總目》行于世。
維基張選(1494年—1568年),字舜舉,號靜思,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今江蘇省無錫市)人。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七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二十一名,登第三甲第四十四名進士,授蕭山縣知縣,嘉靖十二年,擔任戶科給事中。嘉靖十三年,進言反對嘉靖帝游玩怠政,招致廷杖八十,削籍。明穆宗即位后,起用為通政使司參議,因年老給予致仕。與顧可久、楊淮、黃正色等人并稱“錫谷四諫”。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舜夫,白水人。正德丁丑進士,除工部主事歷官按察僉事有彭衙集
維基王謳(1491年—1526年),字舜夫,號彭衙,陜西西安右護衛(wèi)軍籍白水縣人。陜西鄉(xiāng)試第二十六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五十八名,廷試三甲二百二十五名進士。吏部觀政,授官工部主事,改刑部,遷刑部員外郎,歷官山西按察使司僉事,因病致仕歸鄉(xiāng)。卒年三十六,著作有《王彭衙詩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92—1571
【介紹】:
明山東濮州人,字允吉,一字舜澤,號谷原。嘉靖五年進士。知吳縣,改束鹿,皆有惠政。以廣東道御史按宣、大,授計平大同亂軍。遷兵部侍郎兼都御史,總督宣、大軍務(wù),守邊有功。進兵部尚書,坐事削籍歸,旋復(fù)職,致仕卒。喜為詩,文詞駢麗,詩格粗豪奔放。有《逌旃瑣語》、《谷原文草》、《谷原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允吉,一字舜澤,濮州人。嘉靖丙戌進士,自束鹿知縣擢御史歷官巡撫保定山西副都御史總督宣大兵部左侍郎進尚書有縠原詩集
維基蘇祐(1492年—1571年),字允吉,初號舜澤,改號谷原,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濮州人,同進士出身。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舉人,十六年丁外艱,嘉靖五年(1526年)丙戌科進士,授吳縣知縣,丁嫡母喪歸。服除,改束鹿縣知縣,十一年十一月選授廣東道試監(jiān)察御史,巡按宣府、大同,十四年出按江北,十六年巡按山西,監(jiān)臨省試,代掌河南道。十八年六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提調(diào)學校,二十一年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分理雁門三關(guān),二十三年十一月升大理寺右少卿,二十四年三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二十六年四月升右副都御史、巡撫山西。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五月升刑部右侍郎,十一月改兵部右侍郎,二十九年三月轉(zhuǎn)本部左侍郎,以大同督撫官缺,六月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暫行總督事兼管巡撫,九月詔留大同,實任總督宣大軍務(wù),三十二年六月以六年考滿,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原職管事,進兵部尚書銜,因得罪嚴嵩,三十三年四月因年老被罷職回籍,六月以不請兵餉失事連坐,與大同巡撫都御史侯鉞一同被錦衣衛(wèi)逮捕至京訊問,九月被削籍為民。隆慶五年次子蘇澹應(yīng)試時卒于京師,哀痛而病,其年九月卒,年八十。萬歷元年(1573年)恢復(fù)官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92—1538
【介紹】:
明福建南平人,字舜祥,號劍溪。正德九年進士。授知潛山縣,改南昌,施政不懼權(quán)貴。擢南京禮科給事中。以議大禮,不納,引疾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舜臣,號鳳峰。嘉靖八年進士。任寧波知府時,厲禁通番下海,反對用兵海島。當?shù)啦宦?,出兵失敗。官至湖廣參政。忤朝廷權(quán)貴乞歸,家居杜門著書。文章頗尚古雅。有《夜燈管測》、《環(huán)溪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舜臣,松江華亭人。嘉靖己丑進士,歷官寧波知府升湖廣布政司右參政有環(huán)溪漫集
維基沈愷(1495年—?),字舜臣,號鳳峰,直隸松江府華亭縣人,民籍。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三十五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會試第七十八名,登第二甲第六十三名進士。初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出為寧波府知府,歷升湖廣布政使司左參政,三十一年正月以久病曠職,被勒令致仕。
人物簡介
明刻黃鶴樓校集注郭鳳儀,明代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嘉靖五年(1526)進士。累官按察副使。
維基郭鳳儀(15世紀—16世紀),字舜符,河南開封府祥符縣人。郭鳳儀是正德九年進士郭鳳翱之弟,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中舉人,嘉靖五年(1526年)成進士,獲授寧國推官,審判明允,因父母去世回鄉(xiāng);服闕后轉(zhuǎn)任黃州知府,為政崇尚平恕,旱災(zāi)時為當?shù)厝似碛?,官至云南副使。他擅長古文,尤其精于詩歌,能臨急就章,肖像畫也傳神,有《均奕集》流傳。兒子郭中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仕至廣平府知府,和郭鳳儀、郭鳳翱一樣知名。
人物簡介
維基俞稷(1490年—?年),字舜牧,浙江嚴州府建德縣人。治《易經(jīng)》,行三,由國子生中式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三名舉人,年三十四歲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三名,第三甲第五十七名進士。授江西新淦縣知縣,嘉靖七年(1528年)正月選授南京山西道試御史,九年巡按南直隸,不久解任歸鄉(xiā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97—1559
【介紹】:
明浙江永康人,字舜敷,號松溪。初師從章懋,后從王守仁游。嘉靖八年進士。授翰林編修。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三十三年,供事西苑。所撰青詞,頗有所規(guī)諷,帝銜之。后以上疏辭南京工部右侍郎,勸帝享安靜和平之福,被誣為謗訕,除其名。卒謚文恭。有《松溪集》、《程文恭遺稿》。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舜敷,永康人。嘉靖己丑賜進士第二,累官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改南工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謚文恭有松溪集
維基程文德(1497年—1559年),字舜敷,初號益齋、后號質(zhì)庵、復(fù)號松溪,學稱松溪先生,浙江永康縣(今浙江省永康市)人,榜眼,翰林院學士、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父親程銈為弘治十二年進士,曾因忤逆劉瑾,多年不升;劉瑾被誅殺后,官至四川按察使司副使。程文德早年接受家庭影響,首先受業(yè)于胡璉、林文俊。十四歲,再拜朱芳、李滄為師。十五歲,進入縣學為秀才。十八歲時,前往蘭溪,拜章懋為師;后赴余姚,求學于王守仁,為姚江學派門人。正德十四年,程文德舉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名。嘉靖八年(1529年),會試第四名,殿試第二名進士及第(榜眼),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帝特例加封其父程銈為中憲大夫。嘉靖十一年,進士楊名彈劾吏部尚書汪鋐、武定侯郭勛、太常陳道瀛、金赟仁等,嚴厲指責嘉靖帝任用不當,嘉靖帝震怒,當即逮捕楊名入獄,楊名被拷打?qū)⒔杷溃还┱f奏章草案曾讓程文德過目。程文德因此受牽連,一并下詔獄。在被嘉靖帝命人拷問后,程自稱是幕后主使者,后被貶為信宜縣典史。他在途徑梧州時,被兩廣總督陶諧留下,聘任為嶺表書院主講。次年,奔赴信宜縣,被邀至高明書院主講。嘉靖十四年,汪鋐被罷免致仕,程文德升任江西安福縣知縣,任內(nèi)建造復(fù)古書院,并治理民政有方。不久父喪離職,丁憂除服后,起用為南京兵部員外郎。嘉靖二十年,轉(zhuǎn)為南京兵部郎中。后升為廣東提學副使,未赴任,改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再升至禮部右侍郎。俺答汗入犯京師,程文德鎮(zhèn)守宣武門,當時京師外難民紛紛奔來入城,京師九門中,唯獨宣武門放行,數(shù)萬人因此得以生還;不久,轉(zhuǎn)任吏部左侍郎。嘉靖三十二年,出任會試主考官,后兼任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教授庶吉士。嘉靖三十三年,北直隸、南直隸、河南、山東四省饑荒,程文德上書請賑災(zāi),得到批準。同年,供事于西苑的程文德,感嘆宮中每年設(shè)醮祈禱,耗費大量經(jīng)費,撰寫《元宵詞》中言語諷刺,嘉靖帝因此懷恨在心。當時禮部尚書一職空缺,當時朝廷推舉程文德?lián)?;嚴嵩父子控制朝廷,嚴世藩向程文德索賄,遭到拒絕。次年,南京吏部尚書一職空缺,朝廷舉薦程文德;此時,嚴嵩上疏稱其寫青詞有欺君之心,程文德因而再次得罪明世宗,而被貶南京工部右侍郎;隨后他進諫勸嘉靖帝享平靜和平之福,明世宗認為他是誹謗嘲弄,而將程文德貶為民。程文德回籍后,專注于著書。死后,監(jiān)察御史王好問請體恤;萬歷初年,加贈程文德禮部尚書,謚文恭。程文德墓現(xiàn)為永康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保定府慶都人,字伯木,號堯山居士。嘉靖八年進士。授吳縣知縣。請裁抑織造中使?jié)O獵、清理豪強兼并土地。入為戶部員外郎。時有倚嚴嵩勢欠賦者,嚴追之。遷河南布政司參議,以忤嵩歸。
維基張舜元(1498年—?),字伯才,直隸保定府慶都縣民籍,山西廣靈縣人。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九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二十九名,登第三甲第四十七名進士。官至布政司參議,二十三年正月考察去職閑住。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華舜欽(1499-1568),字叔俞,無錫人。性質(zhì)英爽,讀書務(wù)求神悟,嘉靖辛丑進士,為紹興、大名知縣,入為戶部四川司主事。
維基華舜欽(1499年—1568年),字叔俞,號余溪,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民籍。正德八年(1513年)十五歲入縣學,嘉靖十六年(1537年)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一名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中式辛丑科會試第二百七十名,登第三甲第二十九名進士。初授浙江會稽縣知縣,二十二年丁父喪,歸家守制。二十五年起任直隸大名縣知縣,開辟城墻南門。二十七年擢升戶部主事,次年榷稅河西務(wù)關(guān),二十九年監(jiān)兌浙江,事竣還部,因北虜入寇京畿,明年辛亥奉命督餉密云、通州諸處。三十一年榷稅江西九江,三十二年遷員外郎、署郎中,掌司事,三十三年秋實授郎中,冬十一月外放,官至江西瑞州府知府,聞母喪奔歸。三十六年春服闋家居,以考察罷官。隆慶二年(1568年)八月以腹疾卒于家,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