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瓜菹
腌制的酸瓜。《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 漢 鄭玄 箋:“獻瓜菹於先祖者,順孝子之心也?!?宋 陸游 《村居》詩:“黍酒濃浮甕,瓜菹緑映槃。”
分類:腌制
《漢語大詞典》:橋尾(橋尾)
一種豬肉腌制品。選用豬臀部帶尾的一塊肥瘦間半的肉,加工腌制而成。切片做菜,味香色美。產于 安徽省 定遠縣 的 爐橋鎮(zhèn) ,故名。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一:“今日又得橋尾之賜,仍賒酒與兒女共酌之?!?/div>
《國語辭典》:話梅(話梅)  拼音:huà méi
用梅子腌制成的乾食,味酸帶咸。也稱為「酸梅」。
《漢語大詞典》:杬子
咸鴨蛋。用杬皮汁腌制,故名。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養(yǎng)鵝鴨:“作杬子法:……取杬木皮浄洗細莖,剉,煮取汁。率二斗,及熱,下鹽一升和之。汁極冷,內甕中,浸鴨子,一月任食。” 宋 洪邁 容齋續(xù)筆·咸杬子:“《異物志》云:‘杬子,音元,鹽鴨子也。’以其用杬木皮汁和鹽漬之。今吾鄉(xiāng)處處有之?!?宋 楊萬里 《野店》詩:“深紅杬子輕紅鮓,難得 江西 風味來?!?/div>
《漢語大詞典》:糟腌(糟醃)
亦作“ 糟淹 ”。亦作“ 糟醃 ”。
(1).用酒或糟加上鹽及其他調味品腌制食品。晉書·孔羣傳:“公不見肉糟淹更堪久邪?” 元 白樸 《寄生草·飲》曲:“糟醃兩箇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br />(2).指糟腌的食品。《水滸傳》第二一回:“卻有 鄆城縣 一個賣糟腌的 唐二哥 ,叫做 唐牛兒 。”
《國語辭典》:風雞(風雞)  拼音:fēng jī
剖開雞的腹部,除去臟腑,抹上鹽,然后將雞風乾,稱為「風雞」。
《漢語大詞典》:蒲鲊(蒲鮓)
古代一種腌制的魚類食品。常在外面裹有竹箬、蘆葉等,故名。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作魚鲊:“《食經》作蒲鮓法:取鯉魚二尺以上,削﹝剉﹞,浄治之,用米三合、鹽二合醃一宿,厚與糝?!?唐 王建 《飯僧》詩:“蒲鮓除青葉,芹虀帶紫芽。”
《國語辭典》:蠣黃(蠣黃)  拼音:lì huáng
牡蠣的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六。介部。牡蠣》:「集解:時珍曰:『南海人以其蠣房砌墻,燒灰粉壁。食其肉,謂之蠣黃?!弧?/div>
分類:腌制牡蠣
《國語辭典》:咸菜(鹹菜)  拼音:xián cài
用鹽漬或醬漬的蔬果。《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把些粗重傢伙,并壇子里的咸菜,缸里的米,養(yǎng)的雞鴨,還有積下的幾十串錢,都散給看門的莊客長工,合近村平日服侍他母親的那些婦女?!?/div>
《漢語大詞典》:鲞臘
腌制或風干的魚肉食品。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江海船艦:“ 明 越 溫 臺 海鮮魚蟹鮝臘等類,亦上潬通於 江 浙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三·鯔魚:“ 吳 越 人以為佳品,腌為鮝臘?!?/div>
《漢語大詞典》:山鲊(山鮓)
指腌制的野味。 明 顧璘 《遣懷絕句》:“野鮮蒼兕猛,山鮓鷓鴣香。”
分類:腌制野味
《漢語大詞典》:糟食
(1).粗劣的食物。后漢書·桓鸞傳:“少立操行,褞袍糟食,不求盈餘?!?br />(2).用酒糟腌制的食品。
《漢語大詞典》:昌蒲菹
亦作“ 昌蒲葅 ”。 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呂氏春秋·遇合:“ 文王 嗜昌蒲菹, 孔子 聞而服之,縮頞而食之,三年,然后勝之?!?晉 張邈 《自然好學論》:“尚何假於食膽蜚,而嗜昌蒲葅也!”
《漢語大詞典》:瓜條(瓜條)
把冬瓜瓜肉切成條狀,用糖腌制而成的食品。
《國語辭典》:火腿  拼音:huǒ tuǐ
一種腌制過的豬腿,顏色火紅,故稱為「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