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0詞典 1分類詞匯 69
《高級漢語詞典》:貪污
貪求私利,取非分的財物
分類:貪污
《國語辭典》:侵官  拼音:qīn guān
侵犯他人的職權(quán)?!蹲髠?。成公十六年》:「侵官冒也,失官慢也?!埂秶Z。晉語八》:「伯華曰:『外有軍,內(nèi)有事。赤也,外事也,不敢侵官?!弧?/div>
《漢語大詞典》:使官
謂利用職權(quán)。《商君書·農(nóng)戰(zhàn)》:“今上論材能智慧而任之,則智慧之人希主好惡,使官制物,以適主心?!?br />使臣。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 仲尼 之世,王國為君。隨制飲酒,揚(yáng)波使官?!?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他生於六一七年,十三歲(六二九年)繼位,十八歲(六三四年)遣使官到 唐朝 求婚?!?/div>
《漢語大詞典》:越職(越職)
超出職權(quán)范圍。 漢 劉向 《條災(zāi)異封事》:“欲竭愚誠,又恐越職?!?唐 李翱 《勸河南尹復(fù)故事書》:“意盡詞真,無以越職出位言為罪?!?宋 蘇軾 《論河北京東盜賊狀》:“越職獻(xiàn)言,不敢自外。”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一節(jié):“任用官吏要使之稱職,不許官吏越職辦事。”
《漢語大詞典》:托后(託後)
托付以身后大事。指使承繼帝位或繼承職權(quán),輔佐大政。《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不然,空使謗議上及山陵,下流后世,遠(yuǎn)聞百蠻,近布海內(nèi),甚非先帝託后之意也。”后漢書·劉表傳:“及 表 病甚, 琦 歸省疾,素慈孝, 允 等恐其見 表 而父子相感,更有託后之意?!?span id="vdsetgy"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徐宣傳》:“ 高祖 用 陳平 之智而託后於 周勃 也?!?/div>
《國語辭典》:攝行(攝行)  拼音:shè xíng
代理職務(wù)、代行職權(quán)?!妒酚洝>硪?。五帝本紀(jì)》:「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
《國語辭典》:京兆尹  拼音:jīng zhào yǐn
1.地名。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內(nèi)史東部為其轄區(qū),為京師三輔之一,治所在今陜西西安市。轄境約當(dāng)今西安以東、華縣以西;渭河以南,秦嶺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稱京師。簡稱為「京兆」。
2.職官名:(1)漢代轄治京兆地區(qū)的行政長官,職權(quán)與俸祿與郡守相當(dāng)。后亦借指京師地區(qū)的行政長官。簡稱為「京兆」、「京尹」。(2)民國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國定都北京,改清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設(shè)京兆尹,直隸于大總統(tǒng),為中央政府的特別官制,現(xiàn)已廢除。
《漢語大詞典》:代行
謂代人行使職權(quán)。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吏部二·大計糾內(nèi)閣:“每年初冬朝審罪犯,俱太宰主筆,相仍已久。至庚午秋復(fù)當(dāng)審時, 高 以首揆兼掌吏部,則事體非舊例可比,謂宜遣他尚書代行,而 高 奮然自請往讞,所釋放最多,較他年加數(shù)倍?!?南丁 《科長》:“ 劉局長 走了后,人民委員會又派了一位副局長來代行局長職務(wù)。”
《國語辭典》:侵越  拼音:qīn yuè
侵犯越界?!杜f唐書。卷一二五。張鎰傳》:「盟文所有不載者,蕃有兵馬處蕃守,漢有兵馬處漢守,不得侵越?!?/div>
《國語辭典》:小費(fèi)(小費(fèi))  拼音:xiǎo fèi
在正額以外加給的賞錢。如:「投宿大飯店,少不了要給些小費(fèi),謝謝服務(wù)員的辛勞。」
《國語辭典》:主權(quán)(主權(quán))  拼音:zhǔ quán
1.獨(dú)立自主,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權(quán)力?!段拿餍∈贰返谒奈寤兀骸复髱浀淖h論,誠然寓意深遠(yuǎn),但是各式事情,一齊惟顧問官之言是聽,恐怕大權(quán)旁落,大帥自己一點(diǎn)主權(quán)沒有?!?br />2.近代構(gòu)成國家的四要素之一。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政治權(quán)力,對內(nèi)具有排外的管轄權(quán),對外則有不受他國干涉的權(quán)力?!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钢袊Я酥鳈?quán),辦一個小小犯人,都要聽外國人做主?!?/div>
《漢語大詞典》:非職(非職)
非其職守,不是職權(quán)范圍內(nèi)的事。 唐 韓愈 《豐陵行》:“墓藏廟祭不可亂,欲言非職知何如。” 宋 蘇軾 《諫買浙燈狀》:“臣又有非職之言大於此者。”
《國語辭典》:擅自  拼音:shàn zì
獨(dú)斷獨(dú)行,自作主張?!妒酚?。卷九。呂太后本紀(jì)》:「諸呂又擅自尊官,聚兵嚴(yán)威,劫列侯忠臣,矯制以令天下。」《三國演義》第五回:「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diào)遣,擅自進(jìn)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
《國語辭典》:外務(wù)(外務(wù))  拼音:wài wù
1.與外國交涉的事務(wù)。
2.非分內(nèi)應(yīng)為的事。唐。常袞授李廙太子左庶子制〉:「混冥元和,屏絕外務(wù)?!埂都t樓夢》第二三回:「寶玉一發(fā)得了意,鎮(zhèn)日家作這些外務(wù)?!?/div>
《國語辭典》:下野  拼音:xià yě
執(zhí)政者卸除職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