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窮而后工(窮而後工)  拼音:qióng ér hòu gōng
文人處于困境時(shí),所寫出來的作品會更美好。所以佳作多產(chǎn)生于窮困之時(shí)。這是宋代歐陽修所提出來的理論。見宋。歐陽修〈梅圣俞詩集序〉。
《分類字錦》:書而后練(書而后練)
晉書·衛(wèi)恒傳》:宏農(nóng)張伯英者,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后練之。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
分類:
《國語辭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拼音:jú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語本《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挂庵^不辭辛苦的竭盡心力,一直到死為止?!肚迨犯濉>矶咂摺j慁i年傳》:「上聞,諭曰:『鵬年積勞成疾,沒于公所,聞其家有八旬老母,室如懸罄。此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臣。』」
《漢語大詞典》:鞠躬盡力,死而后已(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恭敬勤謹(jǐn),盡心竭力工作,一直到死為止。 三國 蜀 諸葛亮 《后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后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覩也?!?宋 葉適 《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嗚呼!豈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乎!”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后序》:“所謂誓不與賊俱生,所謂鞠躬盡力,死而后已,亦義也?!焙蠖嘧鳌熬瞎M瘁,死而后已”。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相爭朝》:“我老臣不能為玉燭于光天,豈忍見銅駝于荊棘,明日奏過圣上,親總六帥,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必再議?!?span id="5jlhuwz" class="book">《水滸傳》第九一回:“ 宋江 、 盧俊義 叩頭奏道:‘臣等蒙圣恩委任,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 《紀(jì)念孫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 中國 而耗費(fèi)了畢生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國語辭典》:謀而后動(謀而后動)  拼音:móu ér hòu dòng
形容預(yù)先計(jì)劃穩(wěn)當(dāng)而后再行動?!段倪x。劉孝標(biāo)。廣絕交書》:「苞苴所入,實(shí)行張霍之家,謀而后動,毫芒寡忒,是曰:『量交。』」也作「謀定后動」。
《分類字錦》:量而后入(量而后入)
禮記》: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
分類:
《國語辭典》:翔集  拼音:xiáng jí
1.群鳥飛翔,留止于一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2.詳察而采輯。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風(fēng)骨》:「若夫镕鑄經(jīng)典之范,翔集子史之術(shù)?!?/div>
《漢語大詞典》:晚食
(1).晚餐。 南朝 梁 沈約 《述僧中食論》:“故推此晚食,併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虛無事?!?span id="z1rjhdr" class="book">《南史·齊明帝紀(jì)》:“太官進(jìn)御食,有裹蒸,帝十字畫之,曰:‘可四片破之,餘充晚食。’”
(2).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斶 ( 顏斶 )愿得歸,晚食以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正以自娛?!敝^饑而后食,其味比于食肉。后用為甘于淡泊之典。 宋 王安石 《寄吳氏女子》詩:“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車軿?!?宋 朱熹 《公濟(jì)惠山蔬四種并以佳篇來貺因次其韻·芹》:“晚食寧論肉,知君薄世榮?!?/div>
《漢語大詞典》:禱祠(禱祠)
(1).謂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后報(bào)賽以祭。周禮·春官·喪祝:“掌勝國邑之社稷之祝號,以祭祀禱祠焉?!?賈公彥 疏:“禱祠,謂國有故祈請,求福曰禱,得福報(bào)賽曰祠。”周禮·春官·大祝:“國有大故天烖,彌祀社稷,禱祠?!?鄭玄 注:“彌,猶徧也。徧祀社稷及諸所。禱既,則祠之以報(bào)焉?!?賈公彥 疏:“以其始為曰禱,得求曰祠,故以報(bào)賽解祠?!?br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潔為粢盛酒醴,以禱祠祈福於天?!?span id="v42otmq" class="book">《史記·封禪書》:“禱祠 太一后土 ,始用樂舞?!?span id="yg8dfdf" class="book">《史記·李斯列傳》:“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span id="tw1ngif" class="book">《淮南子·泰族訓(xùn)》:“然而郊天望山川,禱祠而求福?!?宋 王安石 《次韻致遠(yuǎn)木人》之二:“暴露神靈難寄托,禱祠村落幾依投?!?/div>
《漢語大詞典》:戰(zhàn)汗(戰(zhàn)汗)
(1).恐懼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謝撫問啟》:“拜伏無路,不勝惶惕。輕冒威重,戰(zhàn)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薦:“ 顥 不勝區(qū)區(qū),敢聞左右。俯伏階屏,用增戰(zhàn)汗?!?元戴善夫《風(fēng)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兒似受戰(zhàn)汗,難施逞樂藝熟閒?!?br />(2).中醫(yī)學(xué)病癥名。在外感熱病過程中,先戰(zhàn)栗而后出汗的一種癥狀。《醫(yī)宗金鑒·張仲景〈傷寒論·太陽病上〉》“脈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沈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從衄解,有從下血而解,有從下利而解,有從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陽戰(zhàn)汗之一端?!?/div>
《漢語大詞典》:端拜
(1).正身拱手。荀子·不茍:“君子審后王之道而論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議?!?楊倞 注:“端拜,猶言端拱。”一說,冠而后拜。 宋 陳叔方 潁川語小卷下:“端,冠也?!税荻h’,乃冠其首而后拜。”
(2).猶致敬。 宋 洪邁 容齋四筆·欒城和張安道詩:“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
《漢語大詞典》:折俎
(1).古代祭祀、宴會時(shí),殺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犧牲的禮器。儀禮·鄉(xiāng)飲酒禮:“賓升自西方,乃設(shè)折俎?!?賈公彥 疏:“凡解牲體之法,有全烝其豚。解為二十體,體解即此折俎是也?!?span id="v7xk0cz" class="book">《左傳·宣公十六年》:“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dāng)享,卿當(dāng)宴。王室之禮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圣:“ 宋 置折俎,以多文舉禮?!?br />(2).引申為參與國家大典。 唐 毛杰 《與盧藏用書》:“ 杰 時(shí)在草莽,運(yùn)厄窮愁,思折俎而無因,嗟掃門而不逮?!?/div>
《國語辭典》:衲被  拼音:nà bèi
1.補(bǔ)綴過的被子。宋。戴復(fù)古 求安詩:「衲被蒙頭睡,翛然百慮寬?!?br />2.宋時(shí)楊億為文愛用典,其所用故事,常令子侄檢出處,每段用小紙片錄記,掇拈所錄而蓄存,當(dāng)時(shí)稱為「衲被」。
《漢語大詞典》:錫貢(錫貢)
謂待天子有令而后進(jìn)貢。有別于常貢。書·禹貢:“厥包橘柚錫貢?!?孔穎達(dá) 疏:“此物……須之有時(shí),故待錫命乃貢,言不常也。” 蔡沉 集傳引 張氏 曰:“必錫命乃貢者,供祭祀,燕賓客則詔之?!?宋 曾鞏 《福州擬貢荔枝狀》:“臣竊以《禹貢》 揚(yáng)州 ‘厥包橘柚錫貢’,則百果之實(shí),列於土貢,所從來已久?!币徽f為常貢。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錫貢解:“祭祀賓客,歲歲常經(jīng)。因此錫命責(zé)貢,仍是歲歲常貢。”
《漢語大詞典》:平奏
謂辨析明白而后上奏。漢書·宣帝紀(jì):“詔諸儒講《五經(jīng)》同異,太子太傅 蕭望之 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span id="lyl6wp6" class="book">《南史·徐勉傳》:“雖寫以尺簡,而終闕平奏?!?span id="unkxpgy"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章帝章和元年》:“帝以眾論難一,故但納之,不復(fù)令有司平奏?!?胡三省 注:“平奏者,平其可行與否而奏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