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1詞典 1分類詞匯 200
《漢語大詞典》:校能
(1).比試才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劫比羅伐窣堵國:“是太子與諸釋引強校能,弦矢既分,穿鼓過表,至地沒羽,因涌清流,時俗相傳,謂之 箭泉 ?!?br />(2).考核才能。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吏部罷書判身言之選,設三式以任人,一曰校能之式,每歲以朝右崇重者一人,與吏部郎校天下羣吏之理最在第一至第三者,校定日據(jù)其功狀而登進之。”
《國語辭典》:考堂  拼音:kǎo táng
1.舊時宣布官吏考核結(jié)果的場所。《新唐書。卷一三二。柳芳傳》:「會尚書省應考績事,元日陳貢棐,集于考堂,唱其考第,進賢以興善,簡不肖以黜惡?!?br />2.核計朝廷財務出納的廳堂。《新唐書。卷二二三。奸臣傳上。李林甫傳》:「博濟亦憸薄自肆,為戶部郎中,部有考堂,天下歲會計處?!?/div>
《漢語大詞典》:論課(論課)
謂評論、考核軍功或政績。后漢書·百官志五:“秋冬遣無害吏案訊諸囚,平其罪法,論課殿最?!?/div>
《漢語大詞典》:改試(改試)
指改變選拔官吏的考核辦法。 漢 張衡 《論舉孝廉疏》:“自初舉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餘力,乃艸文法耳。今詔書一以能誦章句結(jié)奏案為限,雖有至孝,不當其科……自改試以來,累有妖星震裂之菑,是天意不安於此法故也?!?/div>
《漢語大詞典》:勾覆
稽考核查。北史·何稠傳:“ 稠 營造輿服羽儀,所役工十萬餘人,用金銀錢物巨億計。帝使兵部侍郎 明雅 ,選部郎 薛邁 等勾覆,數(shù)年方竟,毫釐舞舛?!?span id="2817cps" class="book">《隋書·何稠傳》作“勾覈”。舊五代史·唐書·郭崇韜傳:“ 崇韜 乃置內(nèi)勾使,應三司財賦,皆令勾覆,令 紹宏 領(lǐng)之?!?/div>
《漢語大詞典》:四試(四試)
(1).古代諸侯、州伯定期考核官吏的制度。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考試之法,大者緩,小者急,貴者舒而賤者促。諸侯月試其國,州伯時視其部,四試而一考。天子歲試天下,三試而一考,前后三考而絀陟,命之曰計?!?br />(2).指科舉中的四級考試。 元 鮮于樞 困學齋雜錄:“轉(zhuǎn)運 田特秀 ,字 彥實 , 易縣 人。 大定 十九年進士……二十五歲,鄉(xiāng)、府、省、御四試皆中第五。”
《國語辭典》:考證  拼音:kǎo zhèng
依據(jù)可靠資料對古代文明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詳明真?zhèn)蔚难芯糠椒?。也作「考?jù)」。
《漢語大詞典》:詳核(詳核)
見“ 詳覈 ”。
(1).詳細考核。2.詳細確實。
《漢語大詞典》:考課法(考課法)
考核、鑒別官吏優(yōu)劣的法令。漢書·京房傳:“宜令百官各試其功,災異可息。詔使 房 作其事。 房 奏考功課吏法?!?span id="txk1thc"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盧毓傳》:“帝納其言,即詔作考課法?!?span id="a5af0lh"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六》:“州縣於進丁、入老,收落失實,以故課役不均,皆守令弛職,可申嚴《考課法》。”參見“ 考課 ”。
《漢語大詞典》:考課(考課)
按一定的標準對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以決定其升降賞罰。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晉 世 杜預 議攷課, 鎦毅 議罷九品中正……皆可謂綜覈事情矣。”
(1).檢查收成。國語·周語上“耨穫亦於籍”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汪遠孫 《國語發(fā)正》:“孟子:‘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考課,即省斂也?!?br />(2).指征斂的優(yōu)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
(3).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優(yōu)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謂之“考課”。東觀漢記·張酺傳:“﹝刺史﹞考課眾職?!?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zhuǎn)以能升?!?span id="u1t8af6"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明 丘浚 大學衍義補·正百官嚴考課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內(nèi)外官皆以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則 有虞 之制也?!?br />(4).指考核學生的成績。新唐書·選舉志上:“吏民子弟學藝者,皆送于京學,為設考課之法。”
《漢語大詞典》:勞課(勞課)
對官吏勞績的考核。資治通鑒·唐德宗貞元十八年:“ 衢州 無他虞, 齊總 無殊績,忽此超奬,深駭羣情,若 總 必有可録,愿明書勞課,然后超資改官,以解眾疑。”
《漢語大詞典》:隱核(隱核)
考核,校核。《晉書·張輔傳》:“故述辯士則辭藻華靡,敍實録則隱核名檢,此所以 遷 稱良史也?!?/div>
分類:考核校核
《漢語大詞典》:效試(效試)
考核試驗。效,通“ 校 ”。 漢 孔融 《薦彌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須效試?!?/div>
分類:考核
《漢語大詞典》:校否
考核過失。《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且臺閣臨下,考功校否,眾職之屬,各有官長,旦夕相考,莫究於此?!?/div>
分類:考核過失
《漢語大詞典》:坐課(坐課)
謂因上級考核。漢書·酷吏傳·咸宣:“其后小吏畏誅,雖有盜弗敢發(fā),恐不能得,坐課累府,府亦使不言?!?/div>
分類:上級考核
《漢語大詞典》:簡功(簡功)
(1).考核功績。孔叢子·問軍禮:“有司簡功行賞,不稽于時。其用命者,則加爵受賜于祖尊之前?!?br />(2).輕視功利。戰(zhàn)國策·燕策三:“論不修身,義不累物,仁不輕絶,智不簡功?!?鮑彪 注:“簡,猶棄也?!?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三:“諺曰:‘仁不輕絶,知不簡功?!喒壌笳?,仇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