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1詞典 1分類詞匯 200
《漢語大詞典》:???/div>
(1).核實考察。隋書·王劭傳:“??急娛?,太平主出於 亳州 陳留 之地,皆如所言。”
(2). 唐 代官名。屬吏部,主管考核官員功過。新唐書·百官志一:“ 貞觀 初,歲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其后屢置監(jiān)考、??肌⒅际??!?/div>
《漢語大詞典》:徵信
考核證實;取信,憑信。 唐 柳宗元 《徵咎賦》:“再徵信乎策書兮,謂炯然而不惑?!?清 方苞 《臺拱岡墓碣》:“豫為銘幽之文,其言視不肖子 苞 為可徵信於后世?!?沈昌直 《〈柳溪竹枝詞〉序》:“故大之如二《雅》《頌》,既在在為國故朝章所寄;小之即閭巷歌謡,所陳者不出一鄉(xiāng)一里之間,而語本天真,事皆徵信,寥寥短章,亦實為一方志乘之所自出?!?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篇:“志怪之作,莊子謂有齊諧,列子則稱夷堅,然皆寓言,不足徵信?!?/div>
《漢語大詞典》:清定
(1).清平安定;使安定。后漢書·張奐傳:“ 奐 遣司馬 尹端 、 董卓 并擊,大破之,斬其酋豪,首虜萬餘人,三州清定?!?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任城威王彰傳》:“ 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span id="xw3hf8o" class="book">《北齊書·李渾傳》:“未明,達城下,賊徒驚散,生擒 社客 ,斬首送 洛 。海隅清定?!?br />(2).指對官吏進行清理考核,決定進退升降。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魏 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這些人任官時,政府按照他們的品第,分別除授;已經(jīng)入仕的人,也要三年清定一次?!?/div>
《漢語大詞典》:勾檢(勾檢)
考核檢查。北史·于仲文傳:“上士 宋謙 奉使勾檢, 謙 緣此別求他罪?!?宋 王禹偁 《滁州官舍》詩之二:“勾檢簿書寧失俗,逢迎使命亦隨時?!?span id="iwvsr5g" class="book">《明史·方岳貢傳》:“ 岳貢 本吏材,及為相,務勾檢簿書,請覈赦前舊賦,意主搜括,聲名甚損。”
分類:考核檢查
《漢語大詞典》:較能(較能)
考核賢能。 唐 白居易 《議庶官遷次之遲速策》:“此先王較能之大方,致理之要道也?!?/div>
分類:考核賢能
《漢語大詞典》:衡校
謂品評考核。 清 曾國藩 《苗先簏墓志銘》:“督學使者爭欲致之幕下,與共衡校?!?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四:“令考官於第三場悉心衡校?!?/div>
分類:品評考核
《國語辭典》:存照  拼音:cún zhào
1.將契約、文書等保存起來以備后日的查考、核對?!度辶滞馐贰返诙寤兀骸附裼袘{,立此過繼文書,永遠存照?!?br />2.保存起來以備查考、核對的文書或契約。
《漢語大詞典》:課事(課事)
考核官吏政績的事宜。漢書·京房傳:“ 房 奏考功課吏法……上召見諸刺史,令 房 曉以課事,刺史復以為不可行?!?/div>
《漢語大詞典》:考辭(考辭)
(1).亦作“ 考詞 ”。古代考核官吏成績的評語。舊唐書·穆宗紀:“貶考功員外郎 李渤 為 虔州 刺史,以前書宰相考辭太過,宰相 杜元穎 等奏貶之?!?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下:“ 唐 考功法,雖執(zhí)政大臣,皆有考詞,亦有賜考者,亦有自書其考者?!?span id="be5dige" class="book">《宋史·職官志三》:“舊制,考課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辭。 元豐 官制行,悉罷?!?br />(2).謂考慮選取恰當?shù)霓o句。文選·陸機〈文賦〉:“選義按部,考辭就班?!?呂延濟 注:“考摘清濁之詞以就班類而綴之?!?/div>
《漢語大詞典》:九班
晉 代考核官吏的一種制度。晉書·劉頌傳:“久之,轉(zhuǎn)吏部尚書,建九班之制,欲令百官居職希遷,考課能否,明其賞罰?!?span id="qousfbd" class="book">《晉書·孝愍帝紀》:“悠悠風塵,皆奔競之士,列官千百,無讓賢之舉。 子真 著《崇讓》而莫之??; 子雅 制九班而不得用?!?/div>
《國語辭典》:搜閱(搜閱)  拼音:sōu yuè
搜索查閱。《紅樓夢》第七四回:「我的東西,倒許你們搜閱;要想搜我的丫頭,這卻不能?!?/div>
《漢語大詞典》:稽度
考核衡量。 漢 蔡邕 《光武濟陽宮碑》:“稽度乹則,誕有靈姿?!?span id="b3ytznt" class="book">《后漢書·孔融傳》:“稽度前典,以正禮制?!?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廟碑》:“稽度既備,傭役維時?!?/div>
分類:考核衡量
《漢語大詞典》:平轉(zhuǎn)(平轉(zhuǎn))
唐 代所擬考核官吏的一種辦法。政績在中等者,作內(nèi)外平級的調(diào)遷,以歷試其能,謂之平轉(zhuǎn)。新唐書·趙憬傳:“四議考課,曰:‘今內(nèi)庶僚,外刺史,課最尤者,擢以不次,善矣。臣謂黜陟宜責歲限,若任要重未當遷者,加爵或秩。其餘進退,宜示遲速之常。若課在中、考如限者,平轉(zhuǎn)而歷試之,即無茍且之心、滯淹之慮。’”
《漢語大詞典》:考列
(1).考訂編排。后漢書·皇后紀序:“故考列行跡,以為《皇后本紀》?!?br />(2).經(jīng)考核后列入。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支日記》:“但我總覺得不能因為他們這么吃,便將 中國 菜考列一等,正如去年雖然出了兩三位‘高等華人’,而別的人們也還是‘下等’的一般?!?/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