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1詞典 1分類詞匯 200
《國語辭典》:考據(jù)(考據(jù))  拼音:kǎo jù
依據(jù)可靠資料對古代文物制度加以考核辨證,詳明真?zhèn)蔚难芯糠椒āR沧鳌缚甲C」。
《國語辭典》:考據(jù)學(考據(jù)學)  拼音:kǎo jù xué
詮釋古書,求其證據(jù),辨其真?zhèn)蔚膶W問。也稱為「考證學」。
《漢語大詞典》:課績(課績)
考核政績。 唐 王勃 《拜南郊頌》:“歸俘獻捷,課績分材?!?span id="nyphsfv" class="book">《宋史·選舉志四》:“若別論課績,或負過名須考驗,行遣如法?!?明 張居正 《考滿辭加恩疏》:“茲當課績,方俟黜幽,豈意圣慈更加隆施。”
分類:考核政績
《漢語大詞典》:鉤考(鉤攷)
亦作“鉤攷”。 探求考核。周禮·天官·司會“以逆邦國都鄙官府之治” 漢 鄭玄 注:“逆受外鉤考之?!?孫詒讓 正義:“《鬼谷子·權(quán)篇》 陶弘景 注云:‘求其深微曰鉤?!?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國語·晉語》 韋 注云:考,校也。鉤考亦謂鉤求考校之,察其是非也。” 宋 王安石 《太子太傅田公墓志銘》:“自 景德 會計,至公始復鉤考財賦,盡知其出入?!?清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二:“必鉤攷文辭,強加箋解?!?章炳麟 《秦獻記》:“然其律令在官,空為文具,終不鉤考,以致其誠?!?br />亦作“鉤攷”。 見“ 鉤考 ”。
分類:探求考核
《國語辭典》:功課(功課)  拼音:gōng kè
1.定治事的程序,以稽核其進度、成績?!稘h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宣考績功課,簡在兩府?!?br />2.學生的課業(yè)?!段拿餍∈贰返诙寤兀骸杆滩蛔∫埥绦嵲诘墓φn,先生沒法,只得出去買了幾張暗射地圖?!挂沧鳌腹ふn」。
3.佛教徒的早、晚課,內(nèi)容包括唱贊、誦經(jīng)、持咒等。
《國語辭典》:卓異(卓異)  拼音:zhuó yì
1.優(yōu)越的人才?!逗鬂h書。卷三九。劉般傳》:「誠宜簡練卓異,以厭眾望?!固?。黃滔?!创嵗芍猩狭詈鄦ⅰ担骸笧楣俾分夥?,作仕流之卓異。」
2.清制,吏部于三年舉行一次大考察,才能優(yōu)越的官吏,稱為「卓異」?!读凝S志異。卷四。促織》:「撫軍不忘所自,無何,宰以『卓異』聞。」
《漢語大詞典》:考第
(1).考核評定的等第。 北魏 蕭寶夤 《論考績表》:“雖當時文簿,記其殿最,日久月深,駁落都盡……方求追訪聲跡,立其考第,無不茍相悅附,共為脣齒?!?span id="p1fvi6e"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應考之官家,具録當年功過行能,本司及本州長官對眾讀,議其優(yōu)劣,定為九等考第,各于所司準額校定,然后送省?!?br />(2).考核定等第。 唐 白居易 《李德循除膳部員外郎制》:“揆才考第,得補為郎。”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德宗》:“上自考其詩:以 劉太真 及 李紓 等四人為上等; 鮑防 、 于紹 等四人為次等; 張濛 、 殷亮 等二十三人為下等;而 李晟 、 馬燧 、 李泌 三宰相之詩,不加考第?!?/div>
《國語辭典》:年功  拼音:nián gōng
公務員任職時按年考核的功績。如:「年功加俸」。也稱為「年勞」。
《漢語大詞典》:考定
考核審定。漢書·劉歆傳:“﹝ 歆 ﹞典儒林史卜之官,考定律歷,著《三統(tǒng)歷譜》?!?唐 韓愈 《唐故相權(quán)公墓碑》:“﹝公﹞考定新舊令式,為三十編,舉可長用?!?魯迅 《華蓋集·“碰壁”之馀》:“而有些人偏要硬派我做學者。至于何時封贈,何時考定,卻連我自己也一點不知道。”
《漢語大詞典》:一殿
(1).一座殿堂。史記·孝武本紀:“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br />(2).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過而受一定的處罰稱為一負,積若干負稱為一殿。北史·郭祚傳:“ 祚 奏言:‘考察令:公清獨著,德績超倫而無負殿者為上上,一殿為上中,二殿為上下,累計八殿,品降至九?!?span id="j7fadlq" class="book">《通典·刑二》:“﹝ 北齊 ﹞ 武成帝 河清 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閑局六負為一殿,平局八負為一殿,繁局十負為一殿?!?span id="j2fxffs" class="book">《隋書·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閑局六負為一殿?!卑?, 漢 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負”,此為后起之制。
(3).滿殿。 元 胡天游 《七歲游法興寺》詩:“老僧讀罷《楞嚴》呪,一殿神風柏子香?!?/div>
《漢語大詞典》:課功(課功)
(1).考核功績。 宋 王安石 《酬吳季野見寄》詩:“聞道不先從事早,課功無狀取官頻?!?明 張居正 《辭考滿加恩疏》:“竊惟該部所奏,乃課功常典。臣之所處,則值事之變而酌禮之中,非可以常典概論者也?!?br />(2).監(jiān)督做工。 清 黃之雋 《水碓》詩:“溪女鬢插山花紅,列坐臼旁如課功。從容揎袖簸揚畢,勞逸不與吾鄉(xiāng)同?!?/div>
《漢語大詞典》:程課(程課)
(1).指征發(fā)賦稅徭役。逸周書·大匡:“程課物徵,躬競比藏?!?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六:“歲暮井賦訖,程課相追尋?!?span id="iuhmzce" class="book">《新唐書·李巽傳》:“ 元和 四年病革,郎官省候, 巽 言不及病,但與商校程課功利?!?br />(2).定額;定限。隋書·天文志上:“此后百工作役,并加程課,以日長故也?!?宋 何薳 春渚紀聞·兩劉娘子報應:“內(nèi)人有兩 劉娘子 ,其一年近五旬,志性素謹,自入中年,即飯素誦經(jīng),日有程課?!?br />(3).考核檢查。《亢倉子·臣道》:“用中等之人,則當程課其功,示以賞罰。”
(4).猶課程。規(guī)定的學業(yè)內(nèi)容和進程。 宋 蘇轍 《上皇帝書一封》:“今世之取人,誦文書習程課,未有不可為吏者也。” 清 梅曾亮 《項府君墓志銘》:“習科舉學,乃先明而興,客至始盥沐,則程課畢矣。”
《國語辭典》:督課(督課)  拼音:dū kè
督察考核。《漢書。卷七一。雋不疑傳》:「武帝末,郡國盜賊群起,暴勝之為直指使者,衣繡衣,持斧,逐捕盜賊,督課郡國?!埂侗饼R書。卷六。孝昭帝紀》:「其文襄帝所運石經(jīng),宜即施列于學館。外州大學亦仰典司勤加督課?!?/div>
《國語辭典》:考成  拼音:kǎo chéng
長官考核屬下辦事的成效?!读砍烧Z注解。吏部》:「考成:上官考查屬員辦事有無成效。」
《國語辭典》:功令  拼音:gōng lìng
1.古時國家考核和選用學官的法令。《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列傳。序》:「余讀功令,至于廣厲學官之路,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2.法令。《儒林外史》第四○回:「這是朝廷功令,又不是你不肖花消掉了?!?/div>
《漢語大詞典》:總核(總核)
亦作“ 總覈 ”。 謂綜合起來加以考核。 漢 王充 論衡·難歲:“總核是非,使世一悟?!?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林立山》:“今上方總覈名實,書進二事,必登覽?!?/div>
分類:綜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