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01詞典 1分類詞匯 200
共200,分1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考課
考試
課最
考察
三考
課試
考訂
省校
課程
綜核
體察
考正
會課
校定
參驗
《漢語大詞典》:考課(考課)
按一定的標準對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以決定其升降賞罰。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晉 世 杜預 議攷課, 鎦毅 議罷九品中正……皆可謂綜覈事情矣?!?br />(1).檢查收成。國語·周語上“耨穫亦於籍”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 汪遠孫 《國語發(fā)正》:“孟子:‘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颊n,即省斂也?!?br />(2).指征斂的優(yōu)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br />(3).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優(yōu)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謂之“考課”。東觀漢記·張酺傳:“﹝刺史﹞考課眾職。”《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zhuǎn)以能升?!?span id="px9mcf1" class="book">《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明 丘浚 大學衍義補·正百官嚴考課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內(nèi)外官皆以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則 有虞 之制也?!?br />(4).指考核學生的成績。新唐書·選舉志上:“吏民子弟學藝者,皆送于京學,為設考課之法。”
《國語辭典》:考試(考試)  拼音:kǎo shì
出試題測驗考生的程度或技能。如:「入學考試」、「術(shù)科考試」。
《漢語大詞典》:課最(課最)
(1).古時朝廷對官吏定期考核,檢查政績,政績最好的稱“課最”。漢書·兒寬傳:“輸租繦屬不絶,課更以最?!?span id="d1khjwo" class="book">《資治通鑒·漢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課上上曰最。”晉書·賀循傳:“刺史 嵇喜 舉秀才,除 陽羨 令,以寬惠為本,不求課最?!?宋 劉攽 《方仕致仕》詩:“息交便爾賓客絶,省事何説課最為。”
(2).泛指成績上等。 章炳麟 《劉永圖傳》:“﹝ 劉永圖 ﹞以事歸,宿留 上海 中國公學,習理化,卒業(yè)課最?!?/div>
《國語辭典》:考察  拼音:kǎo chá
考核、視察。如:「民意代表經(jīng)常有機會出國考察?!埂逗鬂h書。卷六三。李杜列傳。李固》:「切責三公,明加考察?!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肝覀儑镄屡闪艘晃缓芍衼砜疾鞂W生,我們莫如去求求他罷?!?/div>
《國語辭典》:三考  拼音:sān kǎo
古代官吏以三次考績決定升降賞罰的制度,稱為「三考」?!稌?jīng)。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固???追f達。正義:「言帝命群官之后,經(jīng)三載,乃考其功績,經(jīng)三考則九載,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固?。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兩衙多請告,三考欲成資?!?/div>
《國語辭典》:課試(課試)  拼音:kè shì
考核、測驗?!逗鬂h書。卷六。孝順帝紀》:「令諸以詔除為郎,年四十以上課試如孝廉科者,得參廉選,歲舉一人?!?/div>
《國語辭典》:考訂(考訂)  拼音:kǎo dìng
考校訂正。如:「他從事古籍的考訂工作已經(jīng)有好多年了。」
《漢語大詞典》:省校
審察考核。漢武故事:“上少好學,招求天下遺書,上親自省校,使 莊助 、 司馬相如 等以類分別之?!?/div>
《國語辭典》:課程(課程)  拼音:kè chéng
1.為達教育目標所規(guī)畫與實施的一切教學科目或活動。
2.古代依物價高低而訂定的稅額?!对?。卷七。世祖本紀四》:「諸路課程,歲銀五萬錠,恐疲民力,宜減十分之一。」
《國語辭典》:綜核(綜核)  拼音:zòng hé
綜聚而考核。《漢書。卷八。宣帝紀》贊曰:「孝宣之治,信賞必罰,綜核名實?!挂沧鳌妇C覈」。
分類:考核
《國語辭典》:體察(體察)  拼音:tǐ chá
1.體會、省思?!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學者當以圣賢之言反求諸身,一一體察。」
2.考察。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奉老爺?shù)难哉Z。著我扮做個貨郎,挑著這繡鞋兒,體察這一樁事?!?/div>
《漢語大詞典》:考正(攷正)
考查訂正。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余偶得其書,稍加攷正,具列於后?!?br />(1).考查核實。 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下:“中常侍 趙忠 喪父,殮為璵璠玉匣, 穆 下郡考正,乃至發(fā)墓視尸,其家稱冤自訴?!?span id="vucer8r" class="book">《漢書·朱穆傳》作“下郡案驗”。
(2).省察糾正;考核訂正。漢書·藝文志:“該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span id="2humoai" class="book">《梁書·蕭子顯傳》:“又採眾家后漢,考正同異,為一家之書?!?宋 曾鞏 《〈新序〉目錄序》:“臣既考正其文字,因為其序?!?王先謙 《〈漢書補注〉序例》:“海內(nèi)耆古之士,承流嚮風,研窮 班 義,考正注文。”
《國語辭典》:會課(會課)  拼音:huì kè
1.舊時考核官吏成績或?qū)W??颊n?!稘h書。卷七八。蕭望之傳》:「后為茂陵令,會課,育第六?!固啤n亷煿?。注:「如今之考第高下?!?br />2.古代士子集社研習文業(yè)。宋。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志〉:「嘗與予及亡弟揆中、由義會課,每旬作雜文一篇、四六表啟一篇、古律詩一篇。」
《漢語大詞典》:校定
考核訂正。后漢書·伏湛傳:“ 永和 元年,詔 無忌 與議郎 黃景 校定中書《五經(jīng)》、諸子百家、藝術(shù)?!?宋 陸游 《跋唐御覽詩》:“姑校定訛謬,以俟完本?!?魯迅 《集外集·〈窮人〉小引》:“歧異之處,便由我比較了 原白光 的日文譯本以定從違,又經(jīng) 素園 用原文加以校定?!?/div>
《國語辭典》:參驗(參驗)  拼音:cān yàn
參考以驗證?!冻o。屈原。九章。惜往日》:「弗參驗以考實兮,遠遷臣而弗思?!埂杜f唐書。卷一九一。方技傳。僧玄奘傳》:「嘗謂翻譯者多有訛謬,故就西域,廣求異本以參驗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