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考?! ?span id="hid8tog" class='label'>拼音:kǎo jiào
考核、考試?!抖Y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儒林外史》第六回:「二人聽這話,心里明白,不講考校的事了?!?/div>
《漢語大詞典》:考課(考課)
按一定的標準對官吏的政績進行考核,以決定其升降賞罰。 章炳麟 《國故論衡·論式》:“ 晉 世 杜預 議攷課, 鎦毅 議罷九品中正……皆可謂綜覈事情矣。”
(1).檢查收成。國語·周語上“耨穫亦於籍” 三國 吳 韋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課之。” 汪遠孫 《國語發(fā)正》:“孟子:‘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考課,即省斂也?!?br />(2).指征斂的優(yōu)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詩:“長吏明知不申破,急斂暴徵求考課。”
(3).按一定標準考核官吏優(yōu)劣,分別等差,決定升降賞罰,謂之“考課”。東觀漢記·張酺傳:“﹝刺史﹞考課眾職。”《三國志·魏志·夏侯玄傳》:“自長以上,考課遷用,轉以能升。”舊唐書·職官志二:“凡考課之法,有四善:一曰德義有聞;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稱;四曰恪勤匪懈。善狀之外,有二十七最?!?明 丘浚 大學衍義補·正百官嚴考課之法:“本朝以百官考課之法,屬之吏部,內外官皆以三年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始行黜陟之典,是則 有虞 之制也?!?br />(4).指考核學生的成績。新唐書·選舉志上:“吏民子弟學藝者,皆送于京學,為設考課之法。”
《分類字錦》:置籍考校
文獻通考:紹興三年,禮部員外郎舒國清言,諸道郡縣頃罹兵燹,請以戶口增否,別立守令考課,分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為之置籍考校??h令課績,知州考之。知州課績,監(jiān)司考之。考功會其已成,較其優(yōu)劣而賞罰焉。從其議。
分類:考課
《分類字錦》:中年考校
禮記: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注:中猶間也。鄉(xiāng)遂大夫間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周禮三歲大比乃考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