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508,分3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玉簪
玉容
雙成
麗人
子女
翠鬟
娥眉
粉面
姹女
瓊英
翠蛾
長眉
云髻
艷色
紅巾
《國語辭典》:玉簪  拼音:yù zān
1.首飾,玉制的發(fā)簪。南朝梁。劉孝威〈妾薄命〉詩:「玉簪久落鬢,羅衣長掛屏?!挂卜Q為「玉搔頭」。
2.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屬,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約一公尺。葉大,呈綠色,卵形。六、七月開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頭,有香味。其葉可治蛇傷,花可治喉痛。
《國語辭典》:玉容  拼音:yù róng
1.美麗的容顏?!段倪x。陸機(jī)。擬古詩十二首。西北有高樓》:「玉容誰得顧?傾城在一彈。」
2.對他人容貌的敬稱?!段倪x。陸云。大將軍宴會被命作詩》:「俯覿嘉客,仰瞻玉容?!?/div>
《漢語大詞典》:雙成(雙成)
(1). 董雙成 。神話中 西王母 侍女名。見《漢武帝內(nèi)傳》。 唐 白居易 《長恨歌》:“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 小玉 報 雙成 。”
(2).借指美女。《全唐詩》卷七五六載《春》詩:“繡衣白馬不歸來, 雙成 倚檻春心醉。” 宋 徐鉉 《柳枝詞》之九:“新詞欲詠知難詠,説與 雙成 入管弦。”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 秦淮 佳麗,近有 雙成 ,年甚綺,才色為一時之冠?!?/div>
《國語辭典》:麗人(麗人)  拼音:lì rén
美人、佳人。三國魏。曹植洛神賦〉:「睹一麗人,于巖之畔?!固?。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div>
《國語辭典》:子女  拼音:zǐ nǚ
1.泛指一般男女?!抖Y記。樂記》:「獶雜子女,不知父子?!?br />2.兒子與女兒。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歸心》:「但憐己之子女,不愛己之兒婦?!?br />3.舊時指年輕、貌美的女子?!吨軙?。卷七。宣帝紀(jì)》:「才及踰年,便恣聲樂,采擇天下子女,以充后宮?!?/div>
《國語辭典》:翠鬟  拼音:cuì huán
女子的發(fā)髻。唐。高蟾 華清宮詩:「何事金輿不再游,翠鬟丹臉豈勝愁?!?/div>
《國語辭典》:娥眉  拼音:é méi
1.形容女子眉毛的美好?!冻o。屈原。大招》:「嫭目宜笑,娥眉曼只?!埂段倪x。枚乘。七發(fā)》:「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挂沧鳌付昝肌埂?br />2.美女。唐。白居易〈長恨歌〉:「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娥眉馬前死。」也作「蛾眉」。
分類:女子美女
《國語辭典》:粉面  拼音:fěn miàn
粉嫩潔白的臉?!都t樓夢》第三回:「身量苗條,體格風(fēng)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div>
《漢語大詞典》:姹女
亦作“奼女”。
(1).少女;美女。《后漢書·五行志一》:“ 河間 姹女工數(shù)錢,以錢為室金為堂。” 唐 羅鄴 《自遣》詩:“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蠻奴。” 梁啟超 《澳亞歸舟雜興》詩:“姹女不知家國恨,更彈 漢 曲入胡琴?!?br />(2).道家煉丹,稱水銀為姹女。《參同契》卷下:“河上姹女,靈而最神,得火則飛,不見埃塵?!?蔣一彪 集解引 彭曉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見火則飛騰,如鬼隱龍潛,莫知所往?!?唐 劉禹錫 《送盧處士》詩:“藥爐燒姹女,酒甕貯賢人。” 唐 陸龜蒙 《自遣》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將容易入洪爐?!?span id="lrxd8lz" class="book">《西游記》第十九回:“嬰兒姹女配陰陽,鉛汞相投分日月。”嬰兒,道教對鉛之稱。
《國語辭典》:瓊英(瓊英)  拼音:qióng yīng
1.如玉一般的美石?!对娊?jīng)。齊風(fēng)。著》:「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黃乎而,尚之以瓊英乎而?!?jié)h。毛亨。傳:「瓊英,美石似玉者,人君之服也?!挂沧鳌腑偓摗埂?br />2.薔薇科「梅花」的別名。參見「梅花」條。唐。宋璟 梅花賦:「若夫瓊英綴雪,絳萼著霜,儼如傅粉?!?/div>
《漢語大詞典》:翠蛾
(1).婦女細(xì)而長曲的黛眉。 唐 薛逢 《夜宴觀妓》詩:“愁傍翠蛾深八字,笑回丹臉利雙刀?!?金 王澮 《感遇》詩:“游子去萬里,空閨歛翠蛾。” 明 王廷陳 《聞箏》詩:“思繁纖指亂,愁劇翠蛾顰?!?br />(2).借指美女。 前蜀 韋莊 《河傳》詞:“翠娥爭勸 臨卭 酒,纖纖手,拂面垂絲柳。” 清 納蘭性德 《南鄉(xiāng)子·御溝曉發(fā)》詞:“曙色遠(yuǎn)連山色起,青螺?;厥孜⒚洿涠辍!?/div>
《漢語大詞典》:長眉(長眉)
(1).纖長的眉毛。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長眉連娟,微睇綿藐?!?晉 崔豹 古今注·雜注:“ 魏 宮人好畫長眉?!?南朝 梁 何遜 《離夜聽琴》詩:“美人多怨態(tài),亦復(fù)慘長眉?!?br />(2).借指美女。 唐 李賀 《湖中曲》:“長眉 越 沙采蘭若,桂葉水葓春漠漠。” 唐 李賀 《許公子鄭姬歌》:“自從小靨來東道,曲里長眉少見人。”
《國語辭典》:云髻(雲(yún)髻)  拼音:yún jì
女子盤捲如云的發(fā)髻?!段倪x。曹植。洛神賦》:「云髻峨峨,脩眉聯(lián)娟?!乖`嵐庾妗顿慌x魂》第二折:「汗溶溶瓊珠瑩臉,亂松松云髻堆鴉?!?/div>
《國語辭典》:艷色(豔色)  拼音:yàn sè
美麗的容姿。晉。陶淵明〈閑情賦〉:「表傾城之艷色,期有德于傳聞?!埂段倪x。趙至。與嵇茂齊書》:「榮曜眩其前,艷色餌其后?!?/div>
《國語辭典》:紅巾(紅巾)  拼音:hóng jīn
1.紅色的領(lǐng)巾或頭巾?!端疂G傳》第三四回:「一個個身長力壯,都是面惡眼兇,頭裹紅巾,身穿衲襖,腰懸利劍,手執(zhí)長鎗,早把一行人圍住。」
2.特稱元末韓林兒、徐壽輝、明玉珍等徒眾,為滅元的主力。
《漢語大詞典》:紅巾軍(紅巾軍)
亦省稱“ 紅巾 ”。 1. 南宋 初年北方抗 金 義軍。因以紅巾為標(biāo)志而得名。后來 河北 、 淮北 地區(qū)也有。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先是 河?xùn)| 之民,所在出攻城邑,皆用 建炎 年號。又有紅巾軍,於 澤 潞 間嘗劫 宗翰 寨,故 金 捕紅巾甚急;然真紅巾不可得,多殺平民亡命者?!?br />(2). 元 末(公元1351年--1366年) 劉福通 等所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軍,因頭包紅巾而得名。《全元散曲·醉太平》:“堂堂大 元 ,姦佞專權(quán),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明 黃溥 《閑中今古錄摘抄》:“﹝ 元 ﹞到末年,數(shù)當(dāng)亂,任非其人,酷刑橫歛, 臺 溫 處 之民,樹旗村落,曰:‘天高皇帝遠(yuǎn),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謀叛者各起, 黃巖 方谷珍 因而肇亂, 江 淮 紅巾徧四方矣?!?清 褚人穫 《堅瓠七集·元末紅軍》:“ 張仲舉 在都,寄 浙 省參政 周玉坡 云:‘天子臨軒授鉞頻,東南無地不紅巾?!眳㈤?span id="db5bpk3" class="book">《明史·韓林兒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