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草上霜  拼音:cǎo shàng shuāng
1.草上的霜?!对?。卷一六九。石抹明里傳》:「睿宗嘗從太宗西征,在道絕汲,曷魯晨起,聚草上霜,煮羹以進?!?br />2.一種貴重的羊皮。其毛近皮處為灰黑色,尖端則呈白色,圓捲如珠,似霜在草上,故稱為「草上霜」。
《國語辭典》:氆氌(氆氌)  拼音:pǔ lū
藏族地區(qū)所產(chǎn)的一種手工羊毛織品。種類甚多,一般用來當(dāng)作衣服和坐墊等材料。如:「這次民族文化展,校方特地展示一件用氆氌制成的藏族服飾?!?/div>
《漢語大詞典》:絨繩(絨繩)
用羊毛或兔毛、駝毛等制成的繩。可以編織衣物。警世通言·崔衙內(nèi)白鷂招妖:“解散青絲,剪下一縷,用五彩絨繩結(jié)之?!?茅盾 《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用兩股頭的細絨繩替小小姐結(jié)一件襯衫?!?/div>
《國語辭典》:絨布(絨布)  拼音:róng bù
用棉紗或羊毛等織成,表面有一層細絨的布料。如燈芯絨。
《漢語大詞典》:長襪
長及小腿肚以上的襪子。以絲光棉、羊毛、尼龍或金屬紗等織物為原料,用針織機編織而成。襪統(tǒng)有羅紋,襪體有網(wǎng)狀、鉤織花樣或提花等裝飾。通常與裙子或短褲搭配穿著。有多種色彩,色彩若與服裝相諧調(diào),則有明顯的裝飾作用。
《國語辭典》:絨毯(絨毯)  拼音:róng tǎn
用羊毛、駝毛等織成的毯子。
《漢語大詞典》:羊羧
古時 冉駹 族的羊毛織品。后漢書·西南夷傳·冉駹:“﹝ 冉駹 族﹞能作旄氈、班罽、青頓、毞毲、羊羧之屬?!?明 楊慎 《藝林伐山》卷十四:“羊羧,今寶裝羊皮,酋長婦女以為背飾?!?/div>
《國語辭典》:羊毛脂  拼音:yáng máo zhī
一種得自牛科動物羊之毛的精制脂肪狀物質(zhì)。易與水乳化,可用作親水性軟膏、基劑、潤膚霜、化妝品的成分。
《漢語大詞典》:顩缽羅(顩鉢羅)
梵文Kambala的音譯。意為羊毛。
《國語辭典》:涼爽羊毛(涼爽羊毛)  拼音:liáng shuǎng yáng máo
一種利用羊毛輕軟、吸汗、透氣、隔熱等特性紡成的羊毛紗。所紡制的衣物適于春夏二季穿著。
《國語辭典》:安哥拉羊毛  拼音:ān gē lā yáng máo
安哥拉出產(chǎn)的羊毛。色純,有光澤,可供紡織。
《國語辭典》:天然纖維(天然纖維)  拼音:tiān rán xiān wéi
取之于自然的纖維的總稱。動物纖維如羊毛、蠶絲,植物纖維如亞麻、木棉,礦物纖維如木綿等。
《國語辭典》:波斯地毯  拼音:bō sī dì tǎn
伊朗的傳統(tǒng)工藝品。主要以羊毛為編織材料,構(gòu)圖特殊,多采回紋、多邊形、十字形和星形等幾何圖案相互變化及組合。以強調(diào)明暗感及表現(xiàn)油畫般意境的組畫式為主,頗具特色,世界聞名。
《國語辭典》:西寧毛(西寧毛)  拼音:xī níng máo
青海省所產(chǎn)的羊毛。集中在西寧后外運,稱為「西寧毛」。纖維粗長,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光澤。
《漢語大詞典》:搟氈
①用羊毛、駝毛等搟制成氈子。②蓬松的絨毛、頭發(fā)等結(jié)成片狀:皮襖~了ㄧ頭發(fā)都~了,快梳一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