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558
典故
5
詞典
478
佛典
74
其它
1
共74,分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1
2
3
4
5
佛類詞典
(續(xù)上)
調(diào)達推山得罪
有罪存濟
無罪存濟
好求法師過罪
犯罪人束縛送獄
作無罪大適悅想
說罪名
無罪歡喜戒
生福滅罪
罪不可避
觀罪性空心
三業(yè)造罪
能滅罪障,遠離鬼神門
不說過罪戒
調(diào)達推山得罪
【三藏法數(shù)】
梵語調(diào)達,華言天熱。謂其生重惡心,推山壓佛。金剛力士為護佛故,以金剛杵反卻擲之,碎石迸來,傷佛足指出血,而得罪報。
有罪存濟
【三藏法數(shù)】
謂有一等之人,矯妄詭詐而求飲食,如是得飲食已,歡喜受用,貪愛不舍,不見生死過患,不知出離之法,是名有罪存濟。
無罪存濟
【三藏法數(shù)】
謂非如前人矯妄詭詐而求飲食,但以正道而乞飲食,得飲食已,如法受用,不貪不愛不著,能見生死過患,善知出離之法,是名無罪存濟。
好求法師過罪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菩薩行者,奉承師長如事父母,聽受其教,則菩提之果可成,若窺伺以求其過,則不惟無聽受之誠,且虧事師之道,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
犯罪人束縛送獄
【三藏法數(shù)】
謂人違國正法,冒犯罪愆,枷鎖縈身,系閉牢獄,受諸刑罰,苦不可言,是為獄苦。
作無罪大適悅想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聽法,當(dāng)念于現(xiàn)法中,雖未證得涅槃及大菩提,即當(dāng)于法如實修行止觀,離諸罪垢,得大悅樂,是名作無罪大適悅想。(止觀者,止即止息散亂,觀即觀照昏暗也。)
說罪名
【三藏法數(shù)】
謂行懺悔時,當(dāng)說自身所犯罪名,或得僧殘罪,或波逸提罪之類,對眾發(fā)露,不得覆藏也。(僧殘罪者,如人被斫,猶有咽喉,故名為殘。若犯此罪僧,作法除故也。梵語波逸提,華言墮,謂死墮地獄也。)
無罪歡喜戒
【三藏法數(shù)】
無罪歡喜戒者,謂菩薩遠離五欲,而于諸戒無所毀犯,故得歡喜之樂也。(五欲者,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也。)
生福滅罪
【三藏法數(shù)】
謂建造佛塔,非惟生自己之福,滅自己之罪,蓋令一切眾生,凡瞻睹頂禮者,無不生一切福,滅一切罪也。
罪不可避
【三藏法數(shù)】
謂人愚癡邪見,不信三寶,不忠不孝,多造惡業(yè),生遭刑法,死墮惡道,如影隨形,欲求脫免,了不可得。故云罪不可避。(三寶者,佛寶、法寶、僧寶也。)
觀罪性空心
【三藏法數(shù)】
謂我罪性本空,無有實體,但從因緣顛倒而生,當(dāng)知罪性不在內(nèi)外,不在中間,本來是空,罪亦何有。若能運此心觀,即是真懺悔也。
三業(yè)造罪
【三藏法數(shù)】
謂諸眾生,恣縱身口意三業(yè),起殺盜淫妄貪瞋等過,無惡不為,是以流轉(zhuǎn)生死也。
能滅罪障,遠離鬼神門
【三藏法數(shù)】
菩提場莊嚴陀羅尼等經(jīng)云:若書寫陀羅尼,置佛像中、塔中、杵中,或書在幢上、紙素竹帛等上,有眾生得睹視者,或身手觸者,或頂戴之者;乃至?xí)阽姽拟忚I之上,有聞聲者,縱有五無間罪,悉皆滅盡;鬼神天魔悉皆馳散,無能侵害也。(五無間者,一趣果無間、二受苦無間、三時無間、四命無間、五形無間也。)
不說過罪戒
【三藏法數(shù)】
不說過罪戒者,謂不應(yīng)說他人好惡長短也。經(jīng)云:聞外道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輩,令生善信,若反更自說他人罪過,是波羅夷罪。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