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詞典 4分類詞匯 10
《國語辭典》:縫衣(縫衣)  拼音:féng yī
縫制衣服。如:「一個(gè)成功的服裝設(shè)計(jì)師,縫衣是其基本功夫?!?/div>
《漢語大詞典》:縫掖(縫掖)
亦作“ 縫腋 ”。 大袖單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后漢書·王符傳》:“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 李賢 注:“禮記·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魯 ,衣逢掖之衣。”’ 鄭玄 注曰:‘逢猶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單衣也?!?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縫腋,羔麑豹袪?!?span id="waiwmsf" class="book">《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賤不足以贖 邕 , 鴈門 縫掖有効矣?!?span id="wknlg7u" class="book">《明史·金毓峒傳》:“因言 復(fù)社 一案,其人盡縫掖,不可以一夫私怨開禍端?!?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館蒙示和謝惠連秋懷詩走筆和之》:“安能學(xué)縫掖,巧黠各相半。”
《國語辭典》:電動(dòng)縫衣機(jī)(電動(dòng)縫衣機(jī))  拼音:diàn dòng féng yī jī
以小型電動(dòng)機(jī)替代腳踏縫衣機(jī)中的腳踏動(dòng)力。這種電動(dòng)機(jī)的容量約為八十至一百瓦,多裝置于縫衣機(jī)背側(cè),由皮帶來帶動(dòng)縫衣機(jī)。主軸轉(zhuǎn)動(dòng)后,經(jīng)由機(jī)械的作用,而改變?yōu)榭p針上下移動(dòng)的動(dòng)作。
《高級(jí)漢語詞典》:縫衣工人  拼音:féng yī gōng rén
把服裝剪裁片縫接在一起的工人
《漢語大詞典》:縫衣淺帶(縫衣淺帶)
寬袖大帶。古代儒者之服。亦指儒者。莊子·盜跖:“今子脩 文 武 之道,掌天下之辯,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成玄英 疏:“制縫掖之衣,淺薄之帶?!?郭慶藩 集釋:“縫衣淺帶, 向秀 注曰:‘儒服寬而長大?!?唐 李白 《冬夜裴郎中薛侍御宴集序》:“賢豪畢萃,升降有序,縫衣淺帶,十有五人?!眳⒁姟?縫掖 ”。
分類:大帶儒者
《漢語大詞典》:縫掖(縫掖)
亦作“ 縫腋 ”。 大袖單衣,古儒者所服。亦指儒者。《后漢書·王符傳》:“徒見二千石,不如一縫掖?!?李賢 注:“禮記·儒行:‘ 孔子 曰:“ 丘 少居 魯 ,衣逢掖之衣。”’ 鄭玄 注曰:‘逢猶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單衣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大夫士,狐貉縫腋,羔麑豹袪?!?span id="aoc5g0p" class="book">《舊唐書·文苑傳中·李邕》:“陛下若以臣之賤不足以贖 邕 , 鴈門 縫掖有効矣?!?span id="2rwv8sq" class="book">《明史·金毓峒傳》:“因言 復(fù)社 一案,其人盡縫掖,不可以一夫私怨開禍端?!?清 汪懋麟 《同展成入直史館蒙示和謝惠連秋懷詩走筆和之》:“安能學(xué)縫掖,巧黠各相半。”
《漢語大詞典》:手線(手綫)
慈母為子女縫衣的線。借指母愛。語本 唐 孟郊 《游子吟》:“慈母手中綫,游子身上衣?!?金 元好問 《祖唐臣母挽章》詩:“肩輿燕喜今無復(fù),手綫留殘恨更多。”
《國語辭典》:引線(引線)  拼音:yǐn xiàn
1.縫衣針。
2.從中引導(dǎo)媒介的人?!段拿餍∈贰返诙换兀骸冈瓉砟鞠僧?dāng)過幾年闊幕友,很認(rèn)得幾省的督撫,清抱合官場來往,盡是他從中做引線的。」《孽?;ā返诰呕兀骸附衤犚姇?huì)說中國語,這是絕好的引線了。」
3.替人拉攏、介紹。《醒世姻緣傳》第四回:「也還要晚生與他引引線,扯扯牽兒?!?br />4.內(nèi)線、眼線。《野叟曝言》第三六回:「若不是盜賊引線,就是撞鐘太歲,只嚴(yán)審他,便知端的?!?br />5.引火線、導(dǎo)火線。
《國語辭典》:短線(短線)  拼音:duǎn xiàn
股票術(shù)語。指股票買進(jìn)后,在短期內(nèi)即賣出。
《漢語大詞典》:箴管
指縫綴之事。箴,縫衣針;管,置針線之具。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箴管餘事藻筆摛,才若此者乃可詩?!?/div>
《漢語大詞典》:挫針(挫鍼)
捉針,捏針。謂縫衣服。莊子·人間世:“挫鍼治繲,足以餬口?!?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挫鍼,縫衣也?!?/div>
分類:縫衣衣服
《漢語大詞典》:線軸
用來纏各種線的軸狀物
纏著線團(tuán)的圓軸形的物體
繞縫衣線的小木筒子
《國語辭典》:行針布線(行針布線)  拼音:xíng zhēn bù xiàn
本指裁縫衣服的技術(shù)。比喻安排縝密,規(guī)劃周詳。宋。曾季貍《艇齋詩話》:「韓子蒼少以詩見蘇黃門,黃門贈(zèng)詩云:『我讀君詩默無語,恍然重見儲(chǔ)光羲。』人問黃門:『何以比儲(chǔ)光羲?』黃門云:『見其行針布線似之?!弧挂沧鳌覆骄€行針」。
《國語辭典》:行針走線(行針走線)  拼音:xíng zhēn zǒu xiàn
本指裁縫衣服的技術(shù)。比喻安排縝密,規(guī)劃周詳。元。鄧玉賓〈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團(tuán)兒和氣套。勝葫蘆。么篇〉:「你看他行針走線,拈花摘葉,即世里帶著虛囂?!挂沧鳌覆骄€行針」。
《國語辭典》:步線行針(步線行針)  拼音:bù xiàn xíng zhēn
原指裁縫衣服的技術(shù)。借喻安排縝密,規(guī)劃周詳。元??颠M(jìn)之《李逵負(fù)荊》第二折:「哪怕你指天畫地能瞞鬼,步線行針待哄誰?!挂沧鳌感嗅槻骄€」、「行針布線」、「行針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