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留樹
 
劍懸
   
掛劍墳前
 
寶劍懸
 
思掛劍
 
延陵心
 
掛延陵
  
延陵輕寶劍
 
把劍覓徐君
 
帶邱墓
 
帶丘墓
 
留墓劍
 
寶劍非所惜
 
掛墳松
  
掛劍酬知己
 
掛徐君劍
 
劍掛宰上
 
結(jié)交期一劍
 
留劍
 
送劍
 
相酬無寶劍
 
延州空掛
  
把劍覓徐
 
寶劍贈君
  
人情掛劍
 
樹頭千金劍
 
信義高吳季
 
延陵件
 
贈墓劍

相關(guān)人物
季札
 
徐君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459~
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新序·節(jié)士第七》~22~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帶寶劍以過徐君,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使于晉,顧反,則徐君死于楚,于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吳國之寶,非所以贈也?!寡恿昙咀釉唬骸肝岱琴浿?,先日吾來,徐君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顾烀搫χ轮镁?。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褂谑羌咀右詣炀辜慈?。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

簡釋

掛劍:表示追念亡友。宋黃庭堅《李浸州挽詞》:“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p>


例句

曾被桂樹枝,寒光射林藪。 元稹 說劍

碑傳門客建,劍是故人留。 崔堤 秦州薛都督挽詞

蕪漫藏書壁,荒涼懸劍枝。 崔融 哭蔣詹事儼

徒懸一寶劍,何處訪徐公。 張說 右侍郎集賢學(xué)士徐公挽詞二首之一

故老空懸劍,鄰交日散金。 張說 和魏仆射還鄉(xiāng)

一朝賓客散,留劍在青松。 張說 崔尚書挽詞

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方干 哭江西陳陶處士

嘆嗟懸劍隴,誰識夢刀祥。 李隆基 過王浚墓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杜甫 別房太尉墓

欲掛留徐劍,猶回憶戴船。 杜甫 哭李尚書

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杜甫 哭韋大夫之晉

罷琴明月夜,留劍白云天。 沈佺期 哭蘇眉州崔司業(yè)二公

不期先掛劍,長恐后施鞭。 王維 哭祖六自虛

還聞漢明主,遺劍泣東平。 盧僎 讓帝挽歌詞二首之一

遽痛蘭襟斷,徒令寶劍懸。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

心許留家樹,辭直斷佞臣。 竇群 題劍

人送劍來歸隴上,雁飛書去叫衡陽。 竇鞏 哭呂衡州八郎中

樹悲懸劍所,溪想釣璜馀。 蘇颋 奉和魏仆射秋日還鄉(xiāng)有懷之作

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駱賓王 夕次舊吳

《國語辭典》:結(jié)交(結(jié)交)  拼音:jié jiāo
結(jié)識相交?!逗鬂h書。卷六三。李固傳》:「究覽墳籍,結(jié)交英賢。」《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全虧結(jié)交了我們,相與起來,替他幫門戶,才熱鬧起來,沒人敢欺他。」也作「結(jié)識」。
《分類字錦》:縈結(jié)交通(縈結(jié)交通)
趙蕃甸人獻嘉禾賦:徵其瑞質(zhì),稽彼大同;見芬敷而共貫,信縈結(jié)以交通。
分類:禾稼
《國語辭典》:結(jié)交延譽(結(jié)交延譽)  拼音:jié jiāo yán yù
結(jié)識權(quán)貴或名流,以提高個人聲譽?!队魇烂餮?。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凡古今書籍,不惜價錢,買來與丈夫看?!殖鲑D財,教丈夫結(jié)交延譽?!?/div>
《漢語大詞典》:論交(論交)
(1).爭論與交談。 唐 李頎 《行路難》詩:“秋風(fēng)落葉閉重門,昨日論交竟誰是。”
(2).結(jié)交;交朋友。 唐 高適 《送前衛(wèi)縣李寀少府》詩:“怨別自驚千里外,論交卻憶十年時?!?宋 陳師道 《贈魯直》詩:“相逢不用蚤,論交宜晚歲?!?清 龔自珍 《哭鄭八丈》詩:“論交三世久,問字兩兒趨?!?張昭漢 《癸丑暮秋偕璧子漫游長江歌以紀(jì)事》:“古人論交恩義重,徙倚琴臺有餘痛?!?/div>
《漢語大詞典》:所與(所與)
(1).友好。左傳·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
(2).結(jié)交。后漢書·爰延傳:“故 周公 戒 成王 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div>
《國語辭典》:交加  拼音:jiāo jiā
1.不同事物一齊降臨、發(fā)生。如:「貧病交加」、「風(fēng)雨交加」。南朝梁。簡文帝〈阻歸賦〉:「雁疲飛而不息,何愁緒之交加?」
2.交錯混雜。唐。杜甫 春日江村詩五首之三:「種竹交加翠,栽桃爛熳紅。」《儒林外史》第四○回:「竹樹交加,亭臺軒敞?!?br />3.依偎。唐。韓偓 春閨詩二首之一:「愿結(jié)交加夢,因傾瀲滟尊?!固?。韋莊 春愁詩:「睡怯交加夢,閒傾瀲滟觴。」
4.相關(guān)。《武王伐紂平話。卷中》:「姜尚道:『賢丈今日有人命交加之事?!弧埂队魇烂餮?。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怎知道卻惹得一場橫禍,變得人命交加。」
5.厲害?!抖鲙肪矶骸纲\陣?yán)飪豪蓱垦鄄辉?,道:『這禿廝好交加!』」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生各支勒殺,陳玄禮鬧交加。」
6.侵凌、欺負?!肚迤缴教迷挶?。簡貼和尚》:「前日一件物事教我把去賣,吃人交加了,到如今沒這錢還他?!?br />7.結(jié)交、交接?!逗筇茣?。卷七十八。孫程列傳》:「既無知人之明,又未嘗交加士類。」
《國語辭典》:相交  拼音:xiāng jiāo
1.交叉。如:「兩線相交」。
2.相互的交誼。《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憑著一味甜言媚語哄他,從此做了長相交,也未見得。」
《國語辭典》:交契  拼音:jiāo qì
1.交情。唐。王勃與契苾將軍書〉:「仆與此公早投交契,夷險之際,始終如一?!?br />2.結(jié)交。《水滸傳》第九○回:「昔日與燕將軍交契,不想一別有十?dāng)?shù)個年頭,不得相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我倆人交契,專以義氣為重,何乃以財利介意?」
3.朋友。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倒招了個女嬌娃結(jié)眷煙,和你這老禪師為交契。」《西游記》第六七回:「我們又不與他有親,又不相識,又不是交契故人,看他做甚?」
《國語辭典》:連延(連延)  拼音:lián yán
連續(xù)綿延?!杜f唐書。卷一九六。吐蕃列傳上》:「山路狹隘,連延百馀里,人不得馳。」唐。元稹競舟〉詩:「連延數(shù)十日,作業(yè)不復(fù)憂?!埂端问贰>矶?。列傳。宋琪》:「自易水距此二百馀里,并是沿山,村墅連延,溪澗相接,采薪汲水,我占上游?!?/div>
《國語辭典》:通好  拼音:tōng hǎo
彼此往來交好?!侗笔?。卷六四。柳虬傳》:「侯景作亂江南,周文令帶韋使江、郢二州,與梁邵陵、南平二王通好?!?/div>
《漢語大詞典》:攬結(jié)(攬結(jié))
(1).采摘系結(jié)。晉書·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攬結(jié),女兒可攬擷。’” 唐 陸龜蒙 《書帶草賦》:“弱可攬結(jié),勻能布護?!?br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詩:“ 九江 秀色可攬結(jié),吾將此地巢云松?!?明 文徵明 《賦得廬山送盧師陳》:“秀色從來堪攬結(jié),壯游還待發(fā)文章?!?br />(3).猶結(jié)交。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四川鐵路案檔案》:“逆紳實欲攬結(jié)軍人,暗用反間?!?/div>
《漢語大詞典》:交納(交納)
(1).結(jié)交。宋書·自序傳:“ 儀 淳深隱默,守道不移,風(fēng)操貞整,不妄交納?!?span id="gol71xp" class="book">《儒林外史》第一回:“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br />(2).奉獻;交付。 宋 蘇軾 《論高麗進奉狀》:“印板既成,公然於海舶載去交納,卻受本國厚賞,官私無一人知覺者。”《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 大張員外 叫 張勝 同來 王招宣 府中,説將數(shù)珠交納?!?span id="1yv7ikm" class="book">《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哥哥昨晚回來,今日到寺里交納利錢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相友
彼此友好;結(jié)交。孔叢子·記義:“ 秦莊子 死, 孟武伯 問於 孔子 曰:‘古者同寮有服乎?’答曰:‘然,同寮有相友之義?!?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十:“ 光武 儒者也…… 子陵 意氣豪邁,實人中龍,故有狂奴之稱。方其相友於隱約之中,傷王室之陵夷,嘆海宇之橫潰?!?/div>
《國語辭典》:締交(締交)  拼音:dì jiāo
結(jié)交。《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不愛珍器重寶肥美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縱締交,相與為一。」
《國語辭典》:季札掛劍(季札掛劍)  拼音:jì zhá guà jiàn
春秋吳人季札北過徐君,徐君愛季札劍,季札為使上國,未獻,然已心許之。后還至徐,雖徐君已死,札不背其承諾,乃解劍系其冢樹而去。見《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后傳為重友誼、守信用及吊唁亡友的典范。
分類:吳人季札
《漢語大詞典》:逢賢把贈(逢賢把贈)
漢 劉向 新序·節(jié)士:“ 延陵季子 將西聘 晉 ,帶寳劍以過 徐君 。 徐君 觀劍,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然其心許之矣,致使於 晉 ,故反則 徐君 死於 楚 ,於是脫劍致之嗣君。從者止之曰:‘此 吳國 之寳,非所以贈也?!?延陵季子 曰:‘吾非贈之也。先日吾來, 徐君 觀吾劍,不言而其色欲之。吾為有上國之使,未獻也。雖然,吾心許之矣。今死而不進,是欺心也;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遂脫劍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無命,孤不敢受劍?!妒?季子 以劍帶 徐君 墓樹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脫千金之劍兮帶坵墓?!焙笠浴胺曩t把贈”為詠劍之典。 元 施惠《一枝花·詠劍》套曲:“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div>
《漢語大詞典》:懸劍(懸劍)
史記·吳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懸劍”指守信。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重答劉秣陵詔書》:“但懸劍空壠,有恨如何?” 唐 駱賓王 《夕次舊吳》詩:“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海上述林〉下卷序言》:“凡原本所有的圖畫,也全數(shù)插入--這,自然想借以增加讀者的興趣,但也有些所謂‘懸劍空壠’的意思的?!?/div>
分類:守信
《國語辭典》:掛劍(掛劍)  拼音:guà jiàn
表示對亡友的追懷及信義。參見「季札掛劍」條。唐。方干 哭江西處士陳陶詩:「雖云掛劍來墳上,亦恐藏書在壁中。」
《漢語大詞典》:留徐劍(留徐劍)
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君 。 徐君 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君 冢樹而去。從者曰:‘ 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以“留徐劍”為悼友之典故。 唐 杜甫 《哭李尚書》詩:“欲掛留 徐 劍,猶迴憶 戴 船?!?明 何景明 《哭以道》詩:“他時若掛留 徐 劍,忍向 橋山 覓墓林?!?/div>
《漢語大詞典》:解劍(解劍)
(1).史記·吳太伯世家:“ 季札 之初使,北過 徐 君。 徐 君好 季札 劍,口弗敢言。 季札 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 徐 , 徐 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 徐 君冢樹而去?!焙笠浴敖鈩Α睘椴贿`心諾之典。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陵王墓下作》詩:“解劍竟何及,撫墳徒自傷?!?清 魏耕 《歷歷白榆行》:“解劍空心許,撫躬徒自吁?!?br />(2).指卸官。 南朝 齊 謝朓 《始之宣城郡》詩:“解劍北宮朝,息駕南川涘?!?/div>
分類:不違違心
《漢語大詞典》:遺劍(遺劍)
亦作“ 遺劒 ”。
(1).謂遺失寶劍。后漢書·獨行傳·王烈:“后有老父遺劍於路,行道一人見而守之?!?span id="s7bspnu" class="book">《新唐書·張九齡傳》:“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也?!?br />(2).指遺失的劍。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所謂刻舟以摸遺劍,參天而射五步?!?br />(3). 晉 張華 觀天象,言 豐城 有劍,補 雷煥 為 豐城 令以尋劍。 雷 掘地得兩劍,以一遺 華 。 華 以為劍當(dāng)有二,他日終當(dāng)合。后 華 死,劍失所在。 雷 死,子持劍過 延平津 ,劍忽躍入水,但見二龍各長數(shù)丈,光彩照水。見晉書·張華傳。后遂以“遺劍”指此典實。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石室祕書愁攝電,星池遺劍已成龍?!?br />(4).指死者遺留下來的劍。 唐 張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潤州句容縣令岑君德政碑》:“撫遺劒而空存,想游冠而無及?!?宋 王圭 《冬節(jié)起居南京鴻慶宮等處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別寢,悼遺劒于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