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11詞典 3分類詞匯 208
《漢語大詞典》:涉履
(1).踩踏,行走。后漢書·段熲傳:“﹝ 段熲 ﹞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當(dāng)矢石,感厲吏士?!?br />(2).謂經(jīng)受,經(jīng)歷。
《漢語大詞典》:更世
閱世,經(jīng)歷世事。 清 朱仕琇 《溪音序》:“其更世益深,日息其志,邁跡於古,殆將往而不可知也?!?/div>
《漢語大詞典》:躡險(躡險)
謂經(jīng)歷險境。《文選·曹植〈求自試表〉》:“若東屬大司馬、統(tǒng)偏師之任,必乘危躡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李周翰 注:“危、險、謂 吳 蜀 之路?!币槐咀鳌?蹈險 ”。 唐 許棠 《經(jīng)八合坂》詩:“躡險入高空,初疑勢不窮?!?宋 洪邁 《夷堅丁志·司命府丞》:“跨虎而行,登危躡險,由中峰入石洞向所開便門,顧視左右,金庭玉室?!?/div>
《漢語大詞典》:銘誄(銘誄)
銘和誄。泛指記述死者經(jīng)歷和功德的文章。荀子·禮論:“其銘誄繫世,敬傳其名也?!?楊倞 注:“銘,謂書其功於器,若 孔悝 之鼎銘者;誄,謂誄其行狀以為諡也?!?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 周 世盛德,有銘誄之文?!?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七略》惟有詩賦,及 東漢 銘誄論辯始繁, 荀勖 以四部變古, 李允 、 謝靈運(yùn) 繼之,則集部自此箸?!?/div>
《國語辭典》:一幕  拼音:yī mù
1.戲劇分幕時,其中的一段。如:「舞臺上那一幕十八相送的戲,看得觀眾如癡如醉?!?br />2.引申為眼前所見到的一段景象。如:「剛才那一幕街頭警匪槍戰(zhàn)真是驚險萬分!」
《漢語大詞典》:由歷(由歷)
(1).起始和歷程。《宋書·二兇傳·劉濬》:“準(zhǔn)望地勢,格評高下,其川源由歷,莫不踐校,圖畫形便,詳加算考?!?br />(2).仕宦之經(jīng)歷。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二年:“詔:神策六軍使及南牙常參武官,具由歷、功績,牒送中書,量加奬擢?!?胡三省 注:“由者,得官之由;歷者,所歷職任?!?/div>
《國語辭典》:通歷(通曆)  拼音:tōng lì
1.歷書。如:「一切行事均按照通歷所載?!埂稌x書。卷一八。律歷志下》:「穆帝永和八年,著作郎瑯邪王朔之造通歷,以甲子為上元?!?br />2.精通歷法?!端问贰>戆硕?。律歷志》:「恐書成所差或多,見譏能者,乃詔諸道訪通歷者?!?/div>
《漢語大詞典》:苦辣
苦味與辣味。比喻生活道路上所經(jīng)歷的艱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君家后生年紀(jì),未知世間苦辣,錢財入手甚難,君家雖然富厚,不宜如此枉費(fèi)。”
《漢語大詞典》:九劫
(1).謂成佛所經(jīng)歷的漫長劫難。 南朝 梁 沈約 《釋迦文佛像銘》:“能仁奚感,將唯妙法。駐景上天,降生右脇。始出四門,終超九劫?!?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忘身論》:“昔王子投身,功踰九劫;刳肌貿(mào)鳥,駭震三千。”生經(jīng)·墮珠著海中經(jīng):“我等世尊,從無數(shù)劫精進(jìn)不懈,不拘生死五道之患……超越九劫,自致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br />(2).指 釋迦 成佛的現(xiàn)在世。相傳 釋迦 于住劫(分二十小劫)中的第九劫(即現(xiàn)在世)成佛。法苑珠林卷十三:“十一劫是未來,八劫是過去,今 釋迦佛 當(dāng)?shù)诰沤賰?nèi)成佛?!眳⒁姟?中劫 ”。
《漢語大詞典》:中劫
佛家的宏觀時間概念之一。相當(dāng)于世界產(chǎn)生、發(fā)展、衰朽、滅亡(成、住、壞、空)中的一個階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見大智度論法苑珠林卷三:“此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合二十中劫?!?/div>
《國語辭典》:路道  拼音:lù dào
1.道路?!睹魇贰>砣黄?。廣西土司列傳一。潯州》:「然府江東西兩岸,大、小桐江、洛口與斷藤峽、朦朧、三黃等處,村巢接壤,路道崎嶇,聚眾劫掠,終不能除。」《水滸傳》第四七回:「你便從村里走去,只看有白楊樹,便可轉(zhuǎn)灣。不問路道闊狹,但有白楊樹的轉(zhuǎn)灣,便是活路;沒那樹時,都是死路;如有別的樹木轉(zhuǎn)灣,也不是活路。」
2.門路、途徑?!吨熳诱Z類。卷四九。論語。子張篇》:「若是經(jīng)一番,便自知得許多路道,方透徹?!埂逗I匣袀鳌返谝凰幕兀骸笍埿〈宓溃骸嘿狄獙c(diǎn)生意,耐阿有啥路道?』」
3.類屬、派系。如:「那虎背熊腰的漢子不知是哪個路道的?」
《漢語大詞典》:征邁(征邁)
行進(jìn),經(jīng)歷。 三國 魏 阮籍 《采薪者歌》:“寒暑代征邁,變化更相推?!?/div>
分類:經(jīng)歷
《漢語大詞典》:三祇
“三大阿僧祇”的略語。佛教指菩薩修行成佛所經(jīng)歷的三個漫長階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譯,意為曠大劫,無數(shù)長時。《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此菩薩位超十地,果滿三祇;十號將圓,一生成道?!?唐 慧凈 《雜言》詩:“三祇不倦陵二車,一足忘勞超九數(shù)?!?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歸依佛,彈指越三祇?!?/div>
《漢語大詞典》:榮踐(榮踐)
謂榮耀的經(jīng)歷。 唐 陳子昂 《梓州長史楊府君碑》:“又勑直中書待制,未幾又遷秘書郎,直中書省如故,游 鳳凰 之池,觀 蓬萊 之府,是天下之榮踐也?!?/div>
《國語辭典》:歷練(歷練)  拼音:lì liàn
經(jīng)歷體驗(yàn)?!豆僭捴改?。卷三。使令通話》:「他原來是我們的街坊人,很聰明,可是向來沒當(dāng)過跟班的,所以得叫他慢慢兒的歷練歷練才行哪!」
《漢語大詞典》:躔離(躔離)
日月運(yùn)行所經(jīng)歷的距離遠(yuǎn)近。漢書·律歷志上:“舉終以定朔晦分至,躔離弦望。” 顏師古 注引 應(yīng)劭 曰:“躔,徑也。離,遠(yuǎn)也?!?span id="cu1ofxs" class="book">《新唐書·歷志三上》:“故經(jīng)朔雖得其中,而躔離或失其正。” 明 陸垹 《簣齋雜著·歲差》:“若差半杪,積以歲月,則躔離朓朒皆不合原算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