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15,分1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瑣屑
碎玉
芥蒂
涓流
星子
幺么
微文
小可
微功
微嫌
線路
細響
纖介
輕微
山溜
《國語辭典》:瑣屑(瑣屑)  拼音:suǒ xiè
瑣細零碎。唐。鄭嵎津陽門〉詩:「青錢瑣屑安足數(shù),白醪軟美甘如飴?!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8460' target='_blank'>梅堯臣 〈送蘇子美〉詩:「殼物怪瑣屑,蠃蜆固無數(shù)?!?/div>
《國語辭典》:碎玉  拼音:suì yù
比喻潔白的牙齒?!肚迤缴教迷挶?。董永遇仙傳》:「那女子啟一點朱唇,露兩行碎玉,向前道個萬福。」《三國演義》第八回:「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div>
《國語辭典》:芥蒂  拼音:jiè dì
微小的梗塞物。比喻積在心里使人不快的嫌隙。宋。蘇軾送路都曹〉詩:「恨無乖崖老,一洗芥蒂胸?!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一:「古來有多少王公大人天子宰相,在塵埃中屠沽下賤起的,大丈夫正不可以此芥蒂?!挂沧鳌傅俳妗?。
《國語辭典》:涓流  拼音:juān liú
細小的水流?!端鍟>硭陌?。楊素傳》:「雖涓流赴海,誠心屢竭,輕塵集岳,功力蓋微?!购蟪1扔魑⑿〉氖挛铩?/div>
《國語辭典》:星子  拼音:xīng zi
1.細碎的東西。如:「唾沫星子」、「火星子」、「油星子」。
2.星星。夜空中閃爍發(fā)光的天體。
《漢語大詞典》:幺么
細小
微小的
微不足道的
《國語辭典》:微文  拼音:wéi wén
1.隱微諷諫的文辭?!段倪x。班固。典引》:「微文刺譏,貶損當世,非誼士也。」明。邵璨《香囊記》第三出:「春秋以褒貶為義,屬詞比事,微文隱義?!?br />2.繁苛的法律條文?!妒酚?。卷一二○。汲黯傳》:「陛下縱不能得匈奴之資以謝天下,又以微文殺無知者五百馀人,是所謂『庇其葉而傷其枝』者也。」
《國語辭典》:小可  拼音:xiǎo kě
1.自稱的謙詞。元。高文秀《黑旋風。楔子》:「小可是這火壚店上一個賣酒的,但是南來北往官員、士庶人等進香的,都在我這店中安歇?!埂端疂G傳》第一二回:「小可數(shù)年前到東京應武舉時,便聞制使大名?!?br />2.平常、輕微而無關緊要。清。洪升《長生殿》第四二出:「哎呀!了不得,這是上用欽工,非同小可?!埂都t樓夢》第五七回:「寶玉發(fā)熱事猶小可,更覺兩個眼珠兒直直的起來,口角邊津液流出,皆不知覺?!?br />3.出身低微的小戶人家?!肚迤缴教迷挶尽=渲竷河洝罚骸负鲇心昝蚕喈?,及第,又有是小可出身;忽有名臣之子,況無年貌相稱?!埂队魇烂餮?。卷四。閒云庵阮三償冤債》:「或有登科及第的,又有小可出身;或門當戶對,又無科第。及至兩事俱全,年貌又不相稱了?!?/div>
《漢語大詞典》:微功
細小的功勞。常用作謙詞。《后漢書·班超傳》:“ 超 之始出,志捐軀命,冀立微功,以自陳效?!?三國 魏 曹植 《責躬詩》:“庶立毫氂,微功自贖。危軀授命,知足免戾?!?span id="4txgyiu"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荀彧傳》“ 太祖 遂為 魏公 矣” 裴松之 注引《獻帝春秋》:“吾以微功見録,位為宰相?!?/div>
《漢語大詞典》:微嫌
細小的嫌隙。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林·王師竹宮庶:“其為庶常時,值同館有以微嫌詈吏部吏者。時, 蒲坂 楊襄毅 為太宰,聞之大怒,愬之 江陵 相公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自盡》:“若其微嫌小隙,殞身于彼者之家……此又刁惡之無足惜者也?!?/div>
分類:細小嫌隙
《國語辭典》:線路(線路)  拼音:xiàn lù
1.指電流的通路。
2.狹小的路徑。宋。蘇軾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詩:「線路不容足,又與牛羊爭。」
3.消息、線索?!段拿餍∈贰返谒囊换兀骸副本┮稽c線路都沒有,座師又替他寫了好幾封信?!?/div>
《漢語大詞典》:細響(細響)
細小響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宗經:“譬萬鈞之洪鐘,無錚錚之細響矣?!?唐 賈島 《送韓湘》詩:“細響吟乾葦,餘馨動遠蘋。”
分類:細小響聲
《國語辭典》:纖介(纖介)  拼音:xiān jiè
小草。比喻非常微小?!稇?zhàn)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者,馮諼之計也。」《漢書。卷九八。元后傳》:「天下知臣被恩見哀,重巍巍也。進退于國為厚,萬無纖介之議?!挂沧鳌笅椤?、「纖芥」。
《國語辭典》:輕微(輕微)  拼音:qīng wéi
輕小、微小。如:「傷勢輕微」。
《漢語大詞典》:山溜(山霤)
亦作“ 山霤 ”。山間向下傾注的細小水流。孔叢子·連叢子上:“山霤至柔,石為之穿?!?晉 陸機 《招隱詩》:“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前蜀 貫休 《湖上作》詩:“山霤穿苔壁,風鐘度雪林。” 宋 歐陽修 《浮槎山水記》:“至於蔭長松,藉豐草,聽山溜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者之樂也。” 明 無名氏 《八聲甘州·合箏》套曲:“見天風淅淅,山溜泠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