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明真
純真;淳樸。 漢 阮瑀 《隱士詩》:“何患處貧苦,但當守明真?!?/div>
分類:純真淳樸
《國語辭典》:清真  拼音:qīng zhēn
1.純潔天真。唐。李白 王右軍詩:「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
2.儉樸純真。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清真寡欲,萬物不能移也。」
3.回教徒順教時,須念頌清真言三句,因而稱其教為「清真教」,寺廟為「清真寺」。
《國語辭典》:渾然(渾然)  拼音:hún rán
1.不分明、不可分別的樣子?!逗鬂h書。卷八○。文苑傳下。趙壹傳》:「渾然同惑,孰溫孰涼?」也作「混然」。
2.完全、全然。唐。韓愈至鄧州北寄上襄陽于相公書〉:「渾然天成,無有畔岸?!?/div>
《國語辭典》:真率  拼音:zhēn shuài
坦率直爽,不造作。唐。杜甫樂游園歌〉:「長生木瓢示真率,更調鞍馬狂歡賞?!埂督鹗?。卷一○七。張行信傳》:「為人純正真率,不事修飾?!?/div>
《漢語大詞典》:正一
(1).純真之一。道家認為“一”為世界萬物之本,永恒不變。 南朝 齊 顧歡 《夷夏論》:“佛號正真,道稱正一,一歸無死,真會無生,在名則反,在實則合。” 唐 盧照鄰 《病梨樹賦》:“高談正一,則古之 蒙莊子 ;深入不二,則今之 維摩詰 ?!?南唐 譚峭 化書·道化·正一:“命之則四(虛、神、氣、形),根之則一,守之不得,舍之不失,是謂正一。”
(2).道教的一派。原為五斗米道,為 東漢 張陵 所創(chuàng)。傳說 太上老君 親授 張陵 《太平洞極經》、太玄經、《五斗經》、《正一經》各若干卷。 張陵 傳授于后裔及其門徒。后 張陵 被尊為“天師”、“正一天師”,其所創(chuàng)之道派亦稱為“天師道”、“正一道”。 唐 宋 后南北天師道與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統(tǒng)稱為“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經》,崇拜鬼神,畫符念咒、驅鬼降妖、祈福禳災等。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事 潘師正 ,傅其符籙及辟穀、導引、服餌之術。 師正 特賞異之,謂曰:‘我自 陶隱居 傳正一之法,至汝四葉矣?!?span id="xvu2plj" class="book">《元史·釋老傳·張與材》:“八年,授正一教主,主領三山符籙?!?span id="iekpoj8" class="book">《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這一房道士,世傳正一道教,善能書符遣將,剖斷人間禍福?!?/div>
《漢語大詞典》:無假(無假)
(1).謂本即純真,無借虛飾。 晉 陶潛 《命子》詩:“人亦有言,斯情無假。”
(2).猶不須。 北周 庾信 《園花》詩:“自紅無假染,真白不須妝?!?span id="xvuci1d" class="book">《北齊書·楊愔傳》:“我不恨卿,無假驚怖?!?/div>
《漢語大詞典》:粹溫
純真溫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廉深簡絜,貞夷粹溫?!?宋 黃庭堅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詩:“澗松無心古須鬣,天球不琢中粹溫。”宋史·哲宗紀一:“﹝ 元豐 ﹞七年三月, 神宗 宴羣臣於 集英殿 ,王侍立,天表粹溫,進止中度,宰相而下再拜賀?!?/div>
分類:純真
《國語辭典》:真理  拼音:zhēn lǐ
真實不變的道理。唐。方干 游竹林寺詩:「聞僧說真理,煩惱自然輕?!?/div>
《漢語大詞典》:真教
(1).指佛教,佛法。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融覺寺:“雖石室之寫金言, 草堂 之傳真教,不能過也。”《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花經變文》:“至心啟告十萬尊,誰解宣揚微妙法,若能為我談真教,身為奴僕不為難?!?br />(2).指純真的教化。 明 劉元卿 《賢奕編·警喻》:“彼其所以章軌真教,敦典崇禮,敷政明刑,其術萬方,無非使人同歸于善而已?!?/div>
《國語辭典》:混然  拼音:hùn rán
1.無分別的樣子?!盾髯?。非十二子》:「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也作「渾然」。
2.渾樸無所知的樣子。《荀子。儒效》:「鄉(xiāng)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堯禹,豈不賤而貴矣哉?」
《國語辭典》:葆真  拼音:bǎo zhēn
保持真性?!肚f子。田子方》:「緣而葆真,清而容物?!挂沧鳌副U妗埂?/div>
分類:保持純真
《漢語大詞典》:含真
具有純真的本性。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晉 牽秀 《彭祖頌》:“含真蕩穢,離俗遺務?!?晉 陶潛 《勸農》詩:“傲然自足,抱樸含真?!?/div>
分類:純真
《漢語大詞典》:還初(還初)
(1).恢復原來的地位。魏書·顯祖紀:“諸非勞進超遷者,亦各還初?!?br />(2).回到人性本初純真的狀態(tài)。 王闿運 《〈衡陽縣志〉序》:“述前 明 篤行諸生,還初超然?!?/div>
《漢語大詞典》:純至(純至)
謂純真之至。后漢書·韋彪傳:“ 彪 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周書·皇甫遐傳:“ 遐 性純至,少喪父,事母以孝聞?!?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十:“ 晁文元 公天資純至,年過四十,登第始娶,前此未嘗知世事也?!?/div>
分類:純真
《漢語大詞典》:樸散
本謂純真之道分離變異。后亦謂淳樸之風消散。語本老子:“樸散為器?!?王弼 注:“樸,真也。真散則百行出,殊類生,若器也?!?唐 李白 《酬王補闕惠翼莊廟宋丞泚贈別》詩:“樸散不尚古,時訛皆失真?!?王琦 注:“樸散,謂淳樸之風散失也?!?唐 劉知幾 史通·六家:“樸散淳銷,時移世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