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兵律
軍隊的法規(guī)、紀律。 唐 楊炯 《后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公洞曉戎章,妙詳兵律,軍國是賴,戎幕允歸?!?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七:“ 崔翰 領節(jié) 高陽 ,恃功驕恣,橫越兵律,陛下宜召還誅之,以厭氛祲?!?span id="jme7khu" class="book">《元史·順帝紀八》:“疆域日蹙,兵律不嚴……宜俯詢大臣,共圖克復之宜,預定守備之策?!?/div>
《國語辭典》:軍紀(軍紀)  拼音:jūn jì
軍隊的紀律。如:「國軍軍紀嚴明?!挂卜Q為「軍規(guī)」。
《國語辭典》:法紀(法紀)  拼音:fǎ jì
法律和紀律。如:「整肅法紀」。明。張居正〈請戒諭群臣疏〉:「以朝廷為必可背,以法紀為必可干,則我祖宗憲典甚嚴,朕不敢赦?!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娜兀骸秆鲈撴?zhèn)帶領兵馬,剿滅逆苗,以彰法紀?!?/div>
《漢語大詞典》:出律
《易·師》:“師出以律?!?孔穎達 疏:“律,法也……師出之時,當須以其法制整齊之,故云‘師出以律’也?!焙笠浴俺雎伞敝^軍隊紀律嚴明。 宋 王禹偁 《擬侯君集平高昌紀功碑》序:“顧茲蠢爾之徒,動我赫斯之怒?;噬现J詢百辟,繕理六軍,將興出律之師,爰擇徂征之將?!?/div>
《漢語大詞典》:邊令(邊令)
(1).用以保衛(wèi)邊疆的禁令、紀律。宋書·何承天傳:“今承平來久,邊令弛縱。”
(2).邊地縣份的縣令。 清 方文 《遷安》詩:“莫言邊令好催科,縣小民稀奈若何。”
《漢語大詞典》:烏雜(烏雜)
(1).烏合。 唐 張九齡 《賀克捷狀》:“本是烏雜之徒,足徵破亡之漸?!?span id="yanfxeg" class="book">《前漢書平話》卷中:“時 秦 朝陸沉, 山 東大擾,異姓并起,英雄烏雜?!?br />(2).引申指雜亂無紀律。 唐 白居易 《請罷兵第二狀》:“況神策官健,又最烏雜:以城市之人,例皆不慣。如此,忽思生路,或有奔逃?!?/div>
分類:雜亂紀律
《國語辭典》:迫降  拼音:pò jiàng
飛行中的飛機,因燃料不足、氣流不穩(wěn)定、機件故障或其他原因,難以續(xù)飛,須緊急著陸,稱為「迫降」。
《漢語大詞典》:體肅(體肅)
謂紀律嚴肅。《西游補》第十五回:“ 唐僧 見了名姓,便已曉得是 八戒 ,只是軍中體肅,不便相認?!?/div>
分類:紀律嚴肅
《國語辭典》:慢散  拼音:màn sǎn
散漫沒紀律。《蕩寇志》第八回:「宋江不得已,愿借重令坦并令愛之尊首祭旗,尊血釁鼓,慢散兒郎,以與閣下相戲?!?/div>
分類:散漫紀律
《漢語大詞典》:謀律(謀律)
謀略與紀律。文選·陸機〈辨亡論上〉:“或師無謀律,喪威稔寇?!?李善 注:“言出師之法,必以律齊之。今則不然,各恃兵怙亂,而出師無律也?!?呂向 注:“言群雄之兵,或無謀策之法?!?/div>
分類:謀略紀律
《漢語大詞典》:警容
指警察的外表、紀律、威儀等。《北京日報》1983.7.29:“這次更換警服是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改善警容儀表,提高警服質量,使警服的顏色、制式與軍服、民服明顯區(qū)分開的指示精神,由公安部報經國務院批準的?!?/div>
《國語辭典》:違法亂紀(違法亂紀)  拼音:wéi fǎ luàn jì
違反法律,擾亂綱紀。如:「做人應當奉公守法,千萬不可違法亂紀?!挂沧鳌笖》▉y紀」。
《國語辭典》:違紀(違紀)  拼音:wéi jì
違反紀律。多指軍警違反一切法規(guī)命令而言。如:「軍隊紀律嚴明,凡是服裝儀容不整,不假外宿等,均屬違紀行為?!?/div>
分類:違犯紀律
《國語辭典》:烏合之眾(烏合之眾)  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
比喻暫時湊合,無組織、無紀律的一群人?!读簳>砣?。羊侃傳》:「景進不得前,退失巢窟,烏合之眾,自然瓦解?!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高@綠營的兵固然沒用,然而出來彈壓這般童生。與一班烏合之眾,尚覺綽綽有馀?!挂沧鳌笧鹾现洹埂?/div>
《國語辭典》:松弛(鬆弛)  拼音:sōng chí
放輕松。如:「肌肉松弛」、「為了松弛緊張忙碌的心情,他決定出國渡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