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緊急(緊急)  拼音:jǐn jí
緊要急迫。如:「緊急事件」、「緊急煞車」?!度龂萘x》第四回:「操曰:『丞相差我有緊急公事?!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六:「沈相公,宅上有人到來,有緊急家信報知。」
《國語辭典》:緊急處分(緊急處分)  拼音:jǐn jí chǔ fèn
法律上指公司獲準重整前的臨時保全程序。其有效期間不得超過三個月,必要時得延長期限,其延長期間以兩次為限,每次不得超過三個月。
《國語辭典》:緊急警報(緊急警報)  拼音:jǐn jí jǐng bào
1.對可能或即將來臨的危急事件所發(fā)出的警戒報訊。如:「地震緊急警報」、「海嘯緊急警報」。
2.指住宅或公共場所為防止火災或盜匪所裝設的警示設備。
《國語辭典》:緊急命令(緊急命令)  拼音:jǐn jí mìng lìng
國家遇有緊急事變時,頒布命令,取消原有的國民自由權,稱為「緊急命令」。
《國語辭典》:緊急狀態(tài)(緊急狀態(tài))  拼音:jǐn jí zhuàng tài
嚴重急迫的情況。常用于國家或社會秩序處于戰(zhàn)爭、暴動等危險狀況時。
《國語辭典》:緊急避難權(緊急避難權)  拼音:jǐn jí bì nàn quán
采取緊急避難行為而免予受罰的權利。法律上規(guī)定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財產(chǎn)的緊急危難,而不得已侵害第三者的利益的行為,可不負刑事責任。
《國語辭典》:緊急避難行為(緊急避難行為)  拼音:jǐn jí bì nàn xíng wéi
法律上指為避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體、自由、財產(chǎn)遭受緊急危難,出于不得已的侵害他人行為。我國刑法第二十四條明定為不罰,若行為過當亦得減輕或免除刑罰。
《國語辭典》:緊急傷病急救網(wǎng)(緊急傷病急救網(wǎng))  拼音:jǐn jí shāng bìng jí jiù wǎng
由各級政府醫(yī)療機構和民間醫(yī)療組織所設急救部門所構成的急救組織。包括各級衛(wèi)生機構、各級公立醫(yī)院、各級學校健康中心及各地私人醫(yī)院診所等。
《國語辭典》:緊急醫(yī)療救護網(wǎng)(緊急醫(yī)療救護網(wǎng))  拼音:jǐn jí yī liáo jiù hù wǎng
當急難發(fā)生時,由接受報案、通報有關單位、現(xiàn)場搶救、緊急送醫(yī)、醫(yī)院連系等行動串接起來的有組織的救助行動系統(tǒng)。其中的搶救、送醫(yī)都需有專業(yè)人員的參與。
《漢語大詞典》:緊急關頭(緊急關頭)
見“ 緊要關頭 ”。
《國語辭典》:緊要關頭(緊要關頭)  拼音:jǐn yào guān tóu
緊急重要的時刻。如:「在緊要關頭須加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