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糜弇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06—1264 【介紹】: 宋平江府吳縣人,字仲昭,號省齋。麋溧子。初以父任調(diào)崇仁丞,后歷仕郡縣,為政嚴明,吏不敢欺。擢度支郎官,輪對首奏愛民、講學、求賢、聽言等事。因不阿權勢為丁大全所中,罷去。起知吉州,修浮橋以濟民,人稱“麋公橋”。詔兼提舉江西常平。
全宋文·卷四九八九
省齋,姓名不詳,僅存其號。乾道二年編次刊刻史堯弼《蓮峰集》。

人物簡介

維基
糜有象(1576年—?),原名武于光,字十莖,號象岡,山西太原府代州繁峙縣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本年授山東樂安縣知縣,三十八年補南工部營繕司主事,三十九年終養(yǎng),四十七年補工部屯田司主事,泰昌元年升通政司左參議,天啟元年養(yǎng)病,三年京察。
《國語辭典》:糜子  拼音:méi zi
泛指黍類。性不黏。
分類:糜子
《國語辭典》:面茶(麵茶)  拼音:miàn chá
將面粉加油炒熟后,拌以細糖或芝麻等,要吃時加入滾水,拌攪成糊狀,可當點心或零食?!都t樓夢》第七七回:「這都是太太的話,一句別錯了,你們快飛告訴去,立逼他快來,老爺在上屋里,還等他吃面茶呢?!挂卜Q為「油茶」、「油茶面兒」、「油炒面兒」。
《國語辭典》:炒米  拼音:chǎo mǐ
1.把米炒熟?!赌鲜贰>砭?。陳本紀。武帝》:「齊所據(jù)城中無水,水一合貿(mào)米一升,一升米貿(mào)絹一匹,或炒米食之?!?br />2.炒熟的米,或將煮熟的糯米晾乾后再炒而成的食品。如:「炒米糕?!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纲I了四只雞,五十個蛋和些炒米、歡團之類,親自上縣來賀喜。」
3.蒙古人的日常食物。用煮熟后再炒熟去殼的糜子米拌牛奶或黃油做成。
《漢語大詞典》:粳穄
泛指莊稼。穄,禾屬,似黍而不黏,也叫糜子。 宋 蘇舜欽 《吳越大旱》詩:“尋常秔穄地,爛漫長荊棘?!?/div>
分類:莊稼糜子
《國語辭典》:穄子  拼音:jì zi
植物名。禾本科黍屬,一年生草本。原產(chǎn)于東印度。莖高一公尺馀;葉長闊而尖,平行脈。莖梢生生圓錐花序,分枝纖細;小穗含二朵小花,無芒。穎果呈淡黃色,比粟粒稍大。與黍乃一類兩種,黏者為黍,不黏者為穄子。也稱為「稷」、「糜」。
《國語辭典》:小米面(小米麵)  拼音:xiǎo mǐ miàn
1.用小米磨粉制成的面。
2.北平方言。以糜子、黃豆及白玉米等碾粉制成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