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晚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晡時(shí)之粥食也。于律法雖觸不過中食之戒,然禪院則稱為藥石而用之也。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又曰小食。畫字不成之柔者。禪林之常法,朝吃粥。僧祇律二十九曰:「粥初出釜,劃不成字者?!?/div>
粥之利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四分律曰:「食粥有五事:善除饑,除渴,消宿食,大小便調(diào)適,除風(fēng)患。食粥者,有此五善事?!股o律二十九之偈曰:「持戒清凈人所奉,恭敬隨時(shí)以施粥,十利饒益于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宿食風(fēng)除饑渴消。是名為藥佛所說?!?/div>
粥之時(shí)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明相現(xiàn)而得見手中文以來可食之。(參見:開齋)。釋門正統(tǒng)三曰:「粥則見于手中文,齋則過午不食。」
八種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佛在迦尸國竹園,與諸比丘安居時(shí),居士等作種種之粥施佛與僧。故有八種之名:一酥粥。以牛馬等之酥,和米粟煮為粥也。二油粥。以荏酥麻等之油,和米粟煮為粥也。三胡麻粥,取胡麻之子和米粟煮為粥也。四乳粥,以牛馬等之乳和米粟煮為粥也。五小豆粥,以綠豆赤豆等和米粟煮為粥也。六摩沙豆粥,摩沙豆疑即大豆,蓋梵語摩訶,華言大。今言摩沙者,乃梵音遠(yuǎn)近不同。以此豆和米粟煮為粥也(摩沙Ma%s!a譯豆顆)。七麻子粥。以黃麻子和米粟煮為粥也。八薄粥,或用米或用粟煮為稀粥也。十誦律二十六。
【三藏法數(shù)】
(出十誦律)
佛在迦尸國竹園中,與諸比丘一處安居。爾時(shí),諸居士作種種粥,持詣竹園,以施佛僧。故有八種之名。(梵語比丘,華言乞士。居士者,清凈自居也。)
〔一、酥粥〕,酥粥者,謂以牛馬等酥,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二、油粥〕,油粥者,謂以荏酥麻等油,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三、胡麻粥〕,胡麻粥者,謂取胡麻子,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四、乳粥〕,乳粥者,謂以牛馬等乳,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五、小豆粥〕,小豆粥者,謂以綠豆、赤豆等,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六、摩沙豆粥〕,摩沙豆,疑即大豆也。蓋梵語摩訶,華言大,今云摩沙者,乃梵音,遠(yuǎn)近不同也。謂以此豆,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七、麻子粥〕,麻子粥者,謂以黃麻子,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八、薄粥〕,薄粥者,或用米,或用粟,煮為稀粥也。
粥疏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高僧齊己,蜀人,幼舍俗,依溈山祐禪師。時(shí)仰山義寂禪師住豫章觀音院。己總轄庶務(wù),有粥疏曰:「粥名良藥,佛所稱揚(yáng)。義冠三種,功標(biāo)十利。更祈英哲,各遂愿心。既備清晨,永資白業(yè)。」見釋氏稽古略三。
粥飯僧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言但吃粥飯無有一用之僧也。南部新書曰:「清泰朝李專美除北院,甚有舟楫之嘆。時(shí)韓伯裔已登庸。因賜之詩曰:伯裔登庸汝未登,鳳池雞池冷如冰,如何且作宣徽使,免被人呼粥飯僧?!刮宕防钣迋髟唬骸笍U帝謂愚等無所事,常目宰相曰:此粥飯僧耳,以為飽食終日而無所用心也?!?/div>
粥罷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晨朝吃粥之后也。敕修清規(guī)圣節(jié)曰:「至五更住持行香回,再覆,粥罷上堂?!?/div>
粥罷鐘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粥后打鐘三下,此名粥罷鐘。或曰:此展單之鐘也,非為粥罷?;蛟唬捍巳碌窍绿弥娨?。
粥頭
【佛學(xué)大辭典】
(職位)掌早粥之僧也。
酥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參見:粥)附錄。
【三藏法數(shù)】
酥粥者,謂以牛馬等酥,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又曰小食。畫字不成之柔者。禪林之常法,朝吃粥。僧祇律二十九曰:「粥初出釜,劃不成字者?!?/div>
摩沙豆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八種粥之一。(參見:粥)附錄。
【三藏法數(shù)】
摩沙豆,疑即大豆也。蓋梵語摩訶,華言大,今云摩沙者,乃梵音,遠(yuǎn)近不同也。謂以此豆,和于米粟,煮為粥也。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又曰小食。畫字不成之柔者。禪林之常法,朝吃粥。僧祇律二十九曰:「粥初出釜,劃不成字者?!?/div>
齋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齋者午食。粥者朝餐。釋門正統(tǒng)三曰:「齋粥而不愆期。」又曰:「粥則見手掌文,齋則過午不食?!箷怨鉂u現(xiàn)至得見掌中之文為粥時(shí)。
臘八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宋時(shí)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見天中記。又清嘉錄卷十二曰:「案荊楚歲時(shí)記,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魏臺(tái)訪議漢以戌臘,魏以丑臘,以臘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諸國志云:天竺國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而唐書歷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故八日為臘八。吳自牧?xí)鴫袅讳浽疲菏掳巳账略褐^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shè)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又夢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諸僧寺送七寶五味粥于門徒斗飲,謂之臘八粥,一名佛粥。陸放翁詩: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周密武林舊事云:寺院及人家,皆有臘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為之。又孫國敉燕都游覽志云:十二月八日,民間作臘八粥,以米果雜成,多者為勝。又吳曼云江鄉(xiāng)節(jié)物詞小序云:杭俗臘八粥一名七寶粥,本僧齋供,今則居室者亦為之矣。詩云:雙弓學(xué)得僧廚法,瓦缽分盛和蔗胎。莫笑今年榛粟少,記曾畫粥斷齏來。而九縣志亦皆云:十二月八日以菜果入米煮粥名曰臘八粥?!估罡ED八粥詩曰:「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diào)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fēng)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時(shí)開元瑞光兩寺官設(shè)粥廠救濟(jì)貧民)集。男女叫號喧,老少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言我無得。此景親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極。所以經(jīng)費(fèi)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舍,君子貴周急。愿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志虛莫償,嗟嘆復(fù)何益。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眷焉對是粥,跂望蒸民粒?!?br />【俗語佛源】
我國在南北朝定夏歷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見《荊楚歲時(shí)記》。我國佛教徒認(rèn)為,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成道的,謂之「臘八節(jié)」。印度人善于煮粥,尤以乳糜為上。關(guān)于臘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成道前夕。《佛本行集經(jīng)》介紹說:釋迦出家前,經(jīng)過六年苦行,毫無收獲,于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獻(xiàn)的乳糜,恢復(fù)了體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脫的正道。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視,所謂「粥名良藥,佛所稱揚(yáng),義冠三種,功標(biāo)十利」。(五代·齊己《粥疏》)文獻(xiàn)記載的臘八粥最早見于宋人筆記。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huì),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埂?a target='_blank'>夢梁錄》、《武林記事》中亦有類似記載。臘八粥亦名佛粥,用精美果蔬雜料煮成,可口而又滋補(bǔ),民間喜食。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shí)記》中錄有具體的配置方法,可以參閱。還有一種說法,臘八粥是從「打齋飯」發(fā)展而來的。古代寺僧用籮筐沿門索食,挑回寺內(nèi)。食之有余,則將飯菜曬干收藏。到臘八節(jié)早上,用以制成粥,回報(bào)信施者,并為之祝福。故而,民間有「千日打齋飯,一日臘八粥」之說。(李明權(quán))
瓔珞粥
【佛學(xué)大辭典】
(飲食)雜糅野菜,加米而造之,菜牽連如瓔珞,故名。永覺賢禪師詩曰:「每挑野菜根,和汝瓔珞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