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管 → 筦管”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國語辭典》:仲父  拼音:zhòng fǔ
1.稱謂。古稱父親的大弟。
2.孔子??鬃用?,字仲尼,故稱為「仲父」。
3.齊桓公對(duì)管仲的尊稱?!盾髯印V倌帷罚骸?jìng)勅灰姽苤僦茏阋酝袊病炝⒁詾橹俑??!?br />4.秦始皇對(duì)呂不韋的尊稱?!妒酚洝>戆宋?。呂不韋傳》:「莊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為王,尊呂不韋為相國,號(hào)稱仲父。」
5.晉人對(duì)王導(dǎo)的尊稱。《晉書。卷六五。王導(dǎo)傳》:「時(shí)荊揚(yáng)晏安,戶口殷實(shí),導(dǎo)為政務(wù)在清靜,每勸克己勵(lì)節(jié)……朝野傾心,號(hào)為仲父?!?/div>
《國語辭典》:管晏  拼音:guǎn yàn
1.管仲與晏嬰。二人為春秋時(shí)代齊國的賢相。
2.善于治國的賢臣才士?!痘茨献?。主術(shù)》:「執(zhí)術(shù)而御之,則管晏之智盡矣?!?/div>
《漢語大詞典》:管葛
管仲 和 諸葛亮 的并稱。兩人皆古代名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yù):“ 殷淵源 在墓所幾十年,于時(shí)朝野以擬 管 葛 ?!?劉孝標(biāo) 注引《續(xù)晉陽秋》:“ 陳郡 殷浩 素有盛名,時(shí)論比之 管 葛 ?!?唐 杜甫 《別張十三建封》詩:“君臣各有分, 管 葛 本時(shí)須。” 宋 陸游 《自警》詩:“少年不自量,妄意慕 管 葛 ?!?/div>
《漢語大詞典》:士鄉(xiāng)(士鄉(xiāng))
春秋 齊 管仲 輔佐 齊桓公 時(shí),劃分地方行政區(qū)域,使士、農(nóng)、工、商四民分別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區(qū)稱“士鄉(xiāng)”。國語·齊語:“ 管子 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后漢書·鄭玄傳》:“昔 齊 置‘士鄉(xiāng)’, 越 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div>
《漢語大詞典》:管蕭(管蕭)
管仲 和 蕭何 的并稱。兩人均為歷史上的名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論:“ 亮 之器能政理,抑亦 管 蕭 之亞匹也?!?span id="ocsjzpd" class="book">《新唐書·張文瓘傳》:“ 李勣 為長史,嘗嘆曰:‘ 稚圭 ( 張文瓘 字),今之 管 蕭 ,吾所不及?!?/div>
《國語辭典》:管商  拼音:guǎn shāng
1.管仲與商鞅,為法家之祖。二人分別為齊、秦之相,行使法治,使兩國稱霸諸侯。
2.善于治國的臣子?!稇?zhàn)國策。齊策四》:「而治可以為管商之師,議義聽行?!?/div>
《國語辭典》:射鉤(射鉤)  拼音:shè gōu
管仲原為齊公子糾做事,公子糾與齊桓公小白爭(zhēng)王位,管仲射中小白帶鉤,后來小白用管仲為相的故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漢語大詞典》:中鉤(中鉤)
(1).猶中規(guī)。鉤,圓規(guī)。莊子·馬蹄:“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yīng)繩。’”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duì),曲如折,止如藳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br />(2).指 春秋 時(shí) 管仲 射 齊 公子 小白 中其帶鉤事。管子·小匡:“ 管夷吾 親射寡人,中鉤,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太宗 嘗謂曰:‘卿罪重於中鉤,我任卿逾於 管仲 ,近代君臣相得,寧有似我於卿者乎?’”
(3).猶上鉤。 唐 韓愈 《寄三學(xué)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宋 莊綽 雞肋編卷中:“釣絲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視其沒,則知魚之中鉤?!?/div>
《漢語大詞典》:三選(三選)
(1).經(jīng)過三次選拔。 春秋 時(shí), 管仲 為 齊桓公 制定的選拔官吏的方法。國語·齊語:“設(shè)之以國家之患而不疚……升以為上卿之贊。謂之三選?!?韋昭 注:“三選,鄉(xiāng)長所進(jìn),官長所選,公所訾相?!?br />(2).選三種人。文選·班固〈西都賦〉:“三選七遷,充奉陵邑?!?李善 注:“三選,謂選三等之人。七遷,謂遷於七陵也。漢書曰:‘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於諸陵?!w亦以強(qiáng)干弱枝,非獨(dú)為奉山園也?!?/div>
《漢語大詞典》:五屬(五屬)
(1).五服內(nèi)的親屬。漢書·韋賢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顏師古 注:“五屬謂同族之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也?!?br />(2). 春秋 齊國 管仲 制定的邊邑行政組織。五屬為四萬五千家,置大夫一人。管子·小匡:“ 桓公 曰:‘五鄙奈何?!?管子 對(duì)曰:‘制五家為軌,軌有長;六軌為邑,邑有司;十邑為率,率有長;十率為鄉(xiāng),鄉(xiāng)有良人;三鄉(xiāng)為屬,屬有帥;五屬一大夫,武政聽屬,文政聽鄉(xiāng)?!?/div>
《漢語大詞典》:伊管
商 伊尹 和 春秋 管仲 的合稱。 伊尹 助 商湯 建 商 ; 管仲 名 夷吾 ,相 齊桓公 稱霸,均為賢相。漢書·鄒陽傳:“蒙 堯 舜 之術(shù),挾 伊管 之辯?!?顏師古 注:“ 伊 , 伊尹 ; 管 , 管仲 。”漢書·賈誼傳贊:“ 劉向 稱‘ 賈誼 言三代與 秦 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dá)國體,雖古之 伊 管 未能遠(yuǎn)過也’?!?宋 歐陽修 《賈誼不至公卿論》:“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儉,緩除刑罰,善養(yǎng)臣下者, 誼 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謂可任公卿,而 劉向 亦稱遠(yuǎn)過 伊 管 ?!?/div>
《國語辭典》:鮑叔牙(鮑叔牙)  拼音:bào shú yá
人名。春秋齊大夫,生卒年不詳。少與管仲友善,知管仲賢而貧,分財(cái)多與;后鮑叔牙事齊桓公,管仲事公子糾,公子糾死,管仲囚,鮑叔牙乃薦管仲于桓公,卒佐桓公成霸業(yè)。世多稱其知人而篤于友誼。
《漢語大詞典》:管鮑交(管鮑交)
春秋 時(shí) 管仲 、 鮑叔牙 二人相知最深,后因稱朋友間深厚的交誼為“管鮑交”。北史·李彪傳:“ 彪 雖與 宋弁 結(jié) 管 鮑 交, 弁 為大中正,與 孝文 私議,猶以寒地處之,殊不欲相優(yōu)假, 彪 亦知之,不以為恨?!?/div>
《漢語大詞典》:管張(管張)
管仲 與 張儀 的合稱。兩人分別為 春秋 齊國 與 戰(zhàn)國 時(shí) 秦國 的政治家。晉書·溫嶠傳:“ 嶠 雖無 管 張 之才,而明公有 桓 文 之志,欲建匡合之功,豈敢辭命?!?/div>
《漢語大詞典》:管國(管國)
春秋 時(shí) 齊國 管仲 和 鄭國 子產(chǎn) 的并稱。 國 , 鄭國 子產(chǎn) 字。 清 唐甄 潛書·性才:“ 管 國 為蕛稗, 申 商 為彗孛,非性之才,所成如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