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詞典 2分類詞匯 20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管 → 筦管”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主者
主管人。史記·陳丞相世家:“上曰:‘主者謂誰?’ 平 曰:‘陛下即問決獄,責(zé)廷尉:問錢穀,責(zé)治粟內(nèi)史。’” 南朝 梁 沈約 《南郊恩詔》:“主者詳為條格,疾速施行。” 宋 張齊賢 《洛陽縉紳舊聞記·梁太祖優(yōu)待文士》:“主者留之,不令私去?!?/div>
《漢語大詞典》:司非
(1).謂掌管人們的錯誤、過失。 前蜀 杜光庭 《上元玉局化眾修黃箓齋詞》:“三官紀(jì)過,五帝司非,憑此懺祈,皆希洗蕩?!?br />(2).星宿名。宋史·天文志三:“司非二星,在司危北?!?/div>
《國語辭典》:總裁(總裁)  拼音:zǒng cái
1.匯總裁決?!段簳?。卷四八。列傳。高允》:「然浩綜務(wù)處多,總裁而已?!埂端问贰>矶?。列傳。呂蒙正》:「蒙正至洛,多引親舊歡宴,政尚寬靜,委任僚屬,事多總裁而已?!?br />2.職官名。元修宋、金、遼三史,以丞相脫脫為都總裁,馀人為總裁。后來官修篇幅較大的書,例以進呈領(lǐng)銜的大臣為總裁。又明世直省主考,清會試主司皆稱為「總裁」。
3.某些政黨首領(lǐng)的名稱。銀行、財團或公司等亦設(shè)總裁,以作為領(lǐng)導(dǎo)階層。
《國語辭典》:簽發(fā)(簽發(fā))  拼音:qiān fā
經(jīng)主管人員審核同意后,簽名核發(fā)文件。如:「簽發(fā)公文」、「簽發(fā)執(zhí)照」。
《漢語大詞典》:馬府(馬府)
掌管人事典冊的官府。韓非子·亡徵:“私門之官用,馬府之世﹝絀﹞,鄉(xiāng)曲之善舉,官職之勞廢,貴私行而賤公功者,可亡也?!?陳奇猷 集釋:“馬府者,當(dāng)為掌典冊之官。上句既言‘私門之官用’,此句當(dāng)係謂已入名冊之人不用為官也。如此,則馬府所掌者為人事冊籍……‘馬府之世絀’猶言馬府所掌之世族名冊罷而不用?!?/div>
《漢語大詞典》:鋪司(鋪司)
古時驛站的主管人員。元史·兵志四:“ 至元 八年,申命州縣官,用心照刷及點視闕少鋪司鋪兵。凡有遞轉(zhuǎn)文字到,鋪司隨即分明附籍,速令當(dāng)該鋪兵,裹以軟絹包袱,更用油絹捲縛,夾版束繫,齎小回歷一本,作急走遞,到下鋪交割附歷訖,於回歷上令鋪司驗到鋪時刻,并文字總計角數(shù),及有無開拆、磨擦損壞,或亂行批寫字樣,如此附寫一行,鋪司畫字,回還?!?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出堂規(guī)》:“應(yīng)付原役領(lǐng)回者,應(yīng)發(fā)鋪司傳遞者?!?/div>
《國語辭典》:銷假(銷假)  拼音:xiāo jià
請假期滿或中途注銷假期,恢復(fù)上班、上學(xué)。
《國語辭典》:會銜(會銜)  拼音:huì xián
二人或二人以上在公文上簽署名銜?!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四回:「聯(lián)合了山東同鄉(xiāng)京官,會銜參了一本?!?/div>
《漢語大詞典》:繾綣司(繾綣司)
傳說中的掌管人間婚姻之仙界官署。 宋 陶谷 清異錄·氤氳大使:“ 起 再拜,以 寵 事訴,青巾笑曰:‘世人陰陽之契,有繾綣司總統(tǒng),其長官號氤氳大使?!?清 趙慶熺 《黃鶯兒·簽詞》:“好好繫紅絲,不須求繾綣司,婚婣真箇天公賜?”
《國語辭典》:總辦(總辦)  拼音:zǒng bàn
總理事務(wù)的人。如清末的保甲局、釐捐局,民初的招商局、硝礦局等皆設(shè)有總辦?!段拿餍∈贰返诙换兀骸傅菍W(xué)堂的事,祇有你是內(nèi)行,就請你做個總辦罷?!?/div>
《國語辭典》:報帳(報帳)  拼音:bào zhàng
把領(lǐng)用或經(jīng)手的款項,詳列其使用經(jīng)過和清單,報告主管單位。也作「報賬」。
《漢語大詞典》:簽條(簽條)
(1).貼在卷軸及書籍封面上的字條。 章士釗 《蘇報案始末記敘》:“吾為題《革命軍》簽條。” 魯迅 《書信集·致鄭振鐸》:“序文我想還是請 建功兄 寫一寫。簽條則請 兼士 。” 巴金 《家》十一:“祖父方才給我的一本線裝書,我看了封面上白紙簽條的題名《劉芷唐先生教考戒淫淺訓(xùn)》就覺得頭痛?!?br />(2).寫有文字、貼在封套正中的紙片。《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三回:“我便過去,見已套好了一大疊帖子,簽條也粘好了,旁邊一本簿子,開列了人名,我便照寫了?!?br />(3).由主管人批注意見的紙片。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六:“他拿起茶幾上的一支粗大的紅藍鉛筆準(zhǔn)備要在簽條上寫,‘一萬五千塊錢,可夠吧?唵?’”
《漢語大詞典》:玉毀櫝中(玉毀櫝中)
論語·季氏:“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櫝中,是誰之過與?” 朱熹 集注:“言在柙而逸,在櫝而毀,典守者不得辭其過?!焙笠浴坝駳持小北硎疽蛑鞴苋耸毝斐蓢?yán)重?fù)p失。 唐 陸贄 《論嶺南請于安南置市舶中使?fàn)睢?/a>:“玉毀櫝中,是將誰咎?珠飛境外,安可復(fù)追?” 明 李東陽 《雜記》卷九:“然玉毀櫝中,責(zé)亦難辭,理宜罷黜,更復(fù)何言?”
《國語辭典》:五道將軍(五道將軍)  拼音:wǔ dào jiāng jūn
舊時迷信傳說五道將軍是東岳部下的神將,掌管世人的生死?!缎咽篮阊?。卷一四。鬧樊樓多情周勝仙》:「奴陽壽未絕。今被五道將軍收用?!挂沧鳌肝宓馈?。
《國語辭典》:五瘟使  拼音:wǔ wēn shǐ
傳說中散播疾病的五個使者。分別為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yè),各執(zhí)杓罐、劍與劍袋、扇、錘、火壺,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見《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五瘟使者》。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我是個散相思的五瘟使。」也稱為「五瘟使者」、「五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