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外江佬
亦稱“ 外江老 ”。亦稱“ 外江人 ”。 粵 閩 等地對外省人的稱呼。 魯迅 《三閑集·在鐘樓上》:“我何嘗不想了解 廣州 ,批評 廣州 呢,無奈慨自被供在大鐘樓上以來,工友以我為教授,學(xué)生以我為先生, 廣州 人以我為‘外江佬’,孤孑特立,無從考查?!?鄒韜奮 《經(jīng)歷》五五:“我在事前就聽見說‘外江老’--不是 廣東 人--尤其是名字被多數(shù)人知道的文人,要出面登記,是很不容易通過的,因為他們怕有什么政治作用?!?許地山 《東野先生》五:“她知道事情不好,可是‘外江人’既沒有親戚,又不詳知那人底鄉(xiāng)里,幫忙的只有她自己底眼淚罷了?!?/div>
《漢語大詞典》: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
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等地工人舉行大罷工和游行示威,反對資本家的殘酷剝削,要求實行八小時工作制。經(jīng)過流血的斗爭,取得了勝利。1889年在恩格斯組織召開的第二國際成立大會上,決定5月1日為國際勞動節(jié)。簡稱“五一”
《漢語大詞典》:斯芬克司
①即“獅身人面像”。古代埃及、希臘和西亞等地的一種石雕像?,F(xiàn)存最大的為位于埃及吉薩哈夫拉金字塔前的巨像,建于公元前26世紀(jì),長73米,高20米。據(jù)說古埃及以此象征帝王“法老”的威嚴(yán)。后泛指一切具有人頭、牛頭或羊頭獅身的雕像和圖案。②希臘神話中帶翅膀的獅身人面女妖。傳說她常令過路行人猜謎:什么動物早晨用四只腳,中午用兩只腳,晚上用三只腳走路?猜不出者即遭殺害。后因被俄狄浦斯道破謎底是人而自殺。
《漢語大詞典》:伊本·拔圖塔
阿拉伯旅行家。1325年開始離鄉(xiāng)旅行,到過北非、敘利亞、阿拉伯半島、小亞細(xì)亞以及波斯、中亞、印度等地,遍訪伊斯蘭教各國,據(jù)稱到過錫蘭(今斯里蘭卡)和中國。后出使西班牙和西非。他的旅行見聞被記錄成書,稱為《伊本·拔圖塔游記》。
《國語辭典》:咬秋  拼音:yǎo qiū
立秋日食瓜的習(xí)俗。清。張燾《津門雜記。卷上。歲時風(fēng)俗》:「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div>
《漢語大詞典》:錫?。ㄥa?。?/div>
戲曲劇種。流行于 江蘇 南部和 上海 等地。原名“常錫文戲”,由 無錫 灘簧和 常州 灘簧在 清 末合流發(fā)展而成。曲調(diào)柔和清快,富有 江 南水鄉(xiāng)民間音樂的特色。
《漢語大詞典》:小掛千(小掛千)
北京 等地舊俗過春節(jié)時,店鋪門前所粘有吉祥語的小紅紙或小黃紙。 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掛千》:“掛千者,用吉祥語鎸於紅紙之上,長尺有咫,黏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者,乃佛前所懸也。其物民戶多用之,世家大族鮮用之者。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餘者,曰小掛千,乃市肆所用也?!?/div>
《國語辭典》:螺溪石硯(螺溪石硯)  拼音:luó xī shí yàn
由濁水溪上游南投、彰化等地所產(chǎn)之螺溪石雕制成的硯臺。種類繁多,其中以紫紺、水綠色尤為罕見。中多浮現(xiàn)松痕。密理堅致,研墨易發(fā),實為上品。如:「南投縣的水里、名間鄉(xiāng)及彰化二水的源泉等,是螺溪石硯的重要產(chǎn)地?!?/div>
《國語辭典》:杭州評詞(杭州評詞)  拼音:háng zhōu píng cí
流行于杭州、馀杭等地的說唱藝術(shù)。由南詞演變而來,盛行于清末民初。表演時以胡琴伴奏,說唱內(nèi)容通常為才子佳人的故事。
《國語辭典》:杭州評話(杭州評話)  拼音:háng zhōu píng huà
流行于杭州、紹興等地的說書藝術(shù)。表演者一人,只說不唱,使用手帕、扇子、醒木板等道具。多以當(dāng)?shù)胤窖匝菔鰵v史、俠義、神怪等故事。
《國語辭典》:杭州灘簧(杭州灘簧)  拼音:háng zhōu tān huáng
流行于浙江、杭州、馀杭等地的彈唱藝術(shù)。由五、七或九人分別扮演生、旦、凈、丑等角色,以胡琴、琵琶、簫、笛、鼓板伴奏。唱詞多屬七字句,曲牌有滿江紅、風(fēng)入松等。
《國語辭典》:嘉南平原  拼音:jiā nán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云林、嘉義、臺南、高雄等地,以栽培稻米、蔗糖為主,是臺灣最富庶的平原。
《國語辭典》:最低消費額(最低消費額)  拼音:zuì dī xiāo fèi é
餐廳、舞廳等地方規(guī)定每位客人最少的花費數(shù)目。
《國語辭典》:烏孜別克族(烏孜別克族)  拼音:wū zī bié kè zú
中國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散居于新疆伊寧、塔城、喀什、烏魯木齊等地。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察合臺語支,多使用維吾爾和哈薩克語文。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從事商業(yè),部分經(jīng)營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也稱為「幼斯畢」、「烏士百」、「月祖伯」。
《國語辭典》:新康德主義(新康德主義)  拼音:xīn kāng dé zhǔ yì
十九世紀(jì)后半期至二十世紀(jì)初期,盛行于德國等地的哲學(xué)流派。創(chuàng)始人為李普曼和朗格,取康德之根本研究而自成體系,特別著重于康德之理性批判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