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封侯相
 
燕頷封侯
  
班筆擲
 
班超束書
 
擲筆
 
安能守筆硯
 
定遠見棄
 
相關人物
班超


《后漢書》卷四十七〈班梁列傳·班超〉~57~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閒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后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四]而當封侯萬里之外?!钩瑔柶錉?。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yǎng)老母」。帝乃除超為蘭臺令史,后坐事免官。

簡釋

投筆:指棄文就武。唐魏征《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例句

班筆行看擲,黃陂莫漫澄。 元稹 紀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

赴敵甘負戈,論兵勇投筆。 劉長卿 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

朅來投筆硯,長揖謝親族。 劉長卿 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年少不應辭苦節(jié),諸生若遇亦封侯。 嚴維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擲筆不作尉,戎衣從嫖姚。 姚合 送任畹評事赴沂海

封侯應不遠,燕頷豈徒然。 岑參 送張都尉東歸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岑參 銀山磧西館

看取不成投筆后,謝安功業(yè)復何如。 崔涂 東晉

一朝棄筆硯,十年操矛戟。 崔融 塞垣行

昔聞班家子,筆硯忽然投。 張宣明 使至三姓咽面

投筆尊前起,橫戈馬上辭。 張說 送趙二尚書彥昭北伐

龍泉恩已著,燕頷相終成。 張說 送趙順直郎中赴安西副大都督

嘗矜有奇骨,必是封侯相。 張謂 同孫構免官后登薊樓

昔去驚投筆,今來分掛冠。 李商隱 大鹵平后移家到永樂縣居書懷十寄劉韋二前輩二公嘗于此縣寄居

封侯萬里者,燕頷乃徒勞。 李頻 送許棠歸涇縣作

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 杜甫 后出塞五首

垂淚方投筆,傷時即據鞍。 杜甫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

將軍欲定遠,見棄不應賒。 楊師道 詠硯

武人榮燕頷,志士戀漁竿。 權德輿 送山人歸舊隱

壯懷空擲班超筆,久客誰憐季子裘。 殷堯藩 九日

何言投筆去,終作勒銘回。 沈佺期 塞北二首之二

多君有奇略,投筆佐元戎。 獨孤及 送游員外赴淮西

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王昌齡 從軍行二首之一

燕頷多奇相,狼頭敢犯邊。 王涯 從軍詞三首之二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 祖詠 望薊門

因君指似封侯骨,漸擬回頭別醉鄉(xiāng)。 秦韜玉 寄李處士

莫向尊前更惆悵,古來投筆盡封侯。 許渾 贈河東虞押衙二首之二

此去知投筆,須求利劍磨。 許渾 送友人罷舉歸東海

終童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 錢起 送傅管記赴蜀軍

雁門太守能愛賢,麟閣書生亦投筆。 錢起 送崔校書從軍

一朝愿投筆,世難激中腸。 韋應物 始建射侯

不有封侯相,徒負幽并客。 顧況 從軍行二首

封侯萬里外,未肯后班超。 顧況 送從兄使新羅

懷鉛慚后進,投筆愿前驅。 駱賓王 久戌邊城有懷京邑

龍庭但苦戰(zhàn),燕頷會封侯。 駱賓王 夕次蒲類津

投筆懷班業(yè),臨戎想顧勛。 駱賓王 宿溫城望軍營

曳裾誠已矣,投筆尚凄然。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魏徵 述懷

蘇武執(zhí)節(jié)歸,班超束書起。 鮑溶 壯士行

燕頷已知飛食肉,龍門猶自退為魚。 黃滔 寄南海黃尚書

《漢語大詞典》:筆硯(筆硯)
亦作“ 筆研 ”。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span id="ymdzdmf" class="book">《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唐 李復言 《續(xù)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漢語大詞典》:同筆硯(同筆硯)
亦作“ 同筆研 ”。 謂在一起學習。亦指在一起學習的人,同學。 宋 陳亮 《與勾熙載提舉書》:“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 明 謝肇浙 《五雜俎·事部二》:“ 萬歷 癸未, 蘇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機 為首卷,二君蓋同筆研桑梓,至相善也?!眳⒁姟?同硯席 ”。
分類:學習
《國語辭典》:共筆硯(共筆硯)  拼音:gòng bǐ yàn
一起使用毛筆、硯臺等文具。比喻在一起共同學習?!读凝S志異。卷四。辛十四娘》:「邑有楚銀臺之公子,少與生共筆硯,相狎?!?/div>
《國語辭典》:不親筆硯(不親筆硯)  拼音:bù qīn bǐ yàn
不從事寫作。如:「他早已不親筆硯,改行從商了?!?/div>
《漢語大詞典》:楮墨筆硯(楮墨筆硯)
紙墨筆硯。借指文墨、文字。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音律》:“要知此種文字,作之可憐,出之不易。其楮墨筆硯,非同己物,有如假自他人;耳目心思,效用不能,到處為人掣肘?!?/div>
《分類字錦》:金箱筆硯(金箱筆硯)
王建 宮詞 眾中偏得君王笑,偷把金箱筆硯開。
分類:箱篋
《國語辭典》:翰池  拼音:hàn chí
硯臺、墨池。唐。駱賓王上兗州刺史啟〉:「莎雞振羽,截碧蒲于翰池。」
分類:筆硯
《漢語大詞典》:墨池
(1).洗筆硯的池子。著名書法家 漢 張芝 、 晉 王羲之 等,均有“墨池”傳說著稱后世。 唐 裴說 《懷素臺歌》:“ 永州 東郭有奇怪,筆家墨池遺跡在?!?宋 曾鞏 《墨池記》:“﹝ 臨川 ﹞ 新城 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 王羲之 之墨池?!?br />(2).指硯。 宋 范正敏 《遯齋閑覽·墨地皮棚》:“ 王僧彥 父名 師古 ,常自呼硯為墨池?!?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四:“文房四寶都拈住,謾把松煙試,墨池點得兔毫濃,拂拭錦箋一紙。” 郁達夫 《采石磯》七:“他拿起筆來,往墨池里掃了幾掃,就模模糊糊的寫了下去?!?br />(3).指習書寫字處。 唐 元稹 《酬樂天早春閑游西湖》詩:“墨池憐嗜學,丹青羨登真?!?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八:“白首何人?墨池誰子?后生是畏,前圣有言。”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玩具·高麗貢紙:“其表文咨文俱鹵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陳矣?!?br />(4).制筆時,以羊青毛為最內層,以兔毫為次層,做成“墨池”(又稱“筆柱”、“承墨”),用以吸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筆墨:“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筆柱’,或曰‘墨池’、‘承墨’。復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齊,亦使平均?!?/div>
《漢語大詞典》:墨研
指筆硯文具。 宋 梅堯臣 《次韻永叔試諸葛高筆戲書》:“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div>
分類:筆硯文具
《漢語大詞典》:褚先生
(1).指 漢 褚少孫 。史記·三代世表:“ 張夫子 問 褚先生 曰:‘言 契 、 后稷 皆無父而生。今案諸傳記咸言有父,父皆 黃帝 子也,得無與謬乎?’” 司馬貞 索隱:“ 褚先生 名 少孫 , 元 成 間為博士?!?br />(2). 唐 韓愈 《毛穎傳》:“ 穎 與 絳 人 陳玄 、 弘農 陶泓 及 會稽 褚先生 友善,相推致,其出處必偕?!卑矗?韓 文以筆硯紙擬人為說,后遂以“褚先生”為紙的別稱。
分類:筆硯
《漢語大詞典》:算袋
亦作“ 算帒 ”。 舊時百官貯放筆硯等的袋子。資治通鑒·唐則天后神功元年:“賜以緋算袋。” 胡三省 注:“ 唐 初職事官,三品以上賜金裝刀、礪石,一品以下則有手巾、算袋。 開元 以后,百官朔望朝參,外官衙日,則佩算袋,各隨其所服之色,餘日則否?!?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卷一:“腰帶乃是九環(huán)十三環(huán)帶也……環(huán)以佩魚龜算帒等也?!?/div>
《漢語大詞典》:硯草(硯草)
撰擬草稿。作文需用筆硯,故云。 宋 王禹偁 《謫居》詩:“請纓無壯志,硯草亦胡為?”
《國語辭典》:封侯  拼音:fēng hóu
封贈的侯爵?!妒酚?。卷一一一。衛(wèi)將軍傳》:「貴人也,官至封侯?!埂段倪x。班彪。王命論》:「其后果定于漢,陵為宰相封侯?!?/div>
《漢語大詞典》:封侯骨
封侯的骨相。漢書·翟方進傳:“ 蔡父 大奇其形貌,謂曰:‘小史有封侯骨,當以經術進,努力為諸生學問。’” 宋 辛棄疾 《滿江紅·送湯朝美司諫自便歸金壇》詞:“活國手,封侯骨。騰汗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詩書勛業(yè)?!?/div>
分類:封侯骨相
《漢語大詞典》:投筆(投筆)
謂棄文而就他業(yè)。多指棄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懷》詩:“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宋 楊萬里 《送談星辰許季升》詩:“ 許子 儒冠怨誤身,如今投筆説星辰?!?span id="7vfxzzb" class="book">《瑟榭叢談》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龍門即事》詩:“投筆何須侯萬里,飛書尚欲辟千人。” 王德鐘 《十九歲述懷》詩:“批龍?zhí)交⒅獰o我,投筆荷戈更有誰?”參見“ 投筆從戎 ”。
分類:棄文
《國語辭典》:投筆從戎(投筆從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漢代班超因家貧而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后輟業(yè)而嘆:「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沟涑觥逗鬂h書。卷四七。班超傳》。后指棄文從軍以衛(wèi)國建功?!赌鹾;ā返诙寤兀骸改愕阔k齋為何安安穩(wěn)穩(wěn)的撫臺不要做,要自告奮勇去打仗呢?雖出于書生投筆從戎的素志,然在發(fā)端的時候,還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軼史?!?/div>
分類:立功西域
《漢語大詞典》:棄筆(棄筆)
猶言投筆。謂放棄文墨之事。 北周 庾信 《謝滕王集序啟》:“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棄筆;未見 陸機 之文,久同燒硯。”參見“ 棄筆從戎 ”。
《漢語大詞典》:棄筆從戎(棄筆從戎)
猶投筆從戎。謂文人棄文就武。 唐 張鷟 游仙窟:“ 蜀 生狡猾,屢侵邊境。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埸,煢魂莫返?!?/div>
分類:文人
《漢語大詞典》:燕頷(燕頷)
(1).形容相貌威武。頷,下巴。 唐 王宏 《從軍行》:“兒生三日掌上珠,燕頷猿肱穠李膚。”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三:“ 童貫 彪形燕頷,亦略有髭,瞻視炯炯,不類宦人?!?span id="dget8kv" class="book">《群音類選·蟠桃記·誕孫相慶》:“看蘭孫,虎頭燕頷,知不是等閑人。”
(2). 東漢 名將 班超 自幼即有立功異域之志。相士說他“燕頷虎頸”,有封“萬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 西域 三十一年,陸續(xù)平定各地貴族的變亂,官至 西域 都護,封 定遠侯 。見后漢書·班超傳。后以“燕頷”為封侯之相。 南朝 陳 徐陵 《出自薊北門行》:“生平燕頷相,會自得封侯?!?唐 岑參 《送張都尉東歸》詩:“封侯應不遠,燕頷豈徒然。” 清 趙翼 《贈相士彭鐵嘴》詩:“幸免鼠目求官訊,本無燕頷封侯狀?!?br />(3).指武將;勇士。 明 徐渭 《次夕降摶雪徑滿鵝鴨卵燒竹照之八十韻》:“燕頷不醒頽錦帳,蛾眉邀醉疊金椑?!?清 孫致彌 《詠史次王玠右先生韻》:“燕頷何年馳鐵馬,羊頭此日總金貂?!?清 陳維嵩 《賀新涼·和竹逸江村遇伎之作》詞:“風前小進休仍卻,從古是、蛾眉燕頷,此身奚託?”
《國語辭典》:虎頭燕頷(虎頭燕頷)  拼音:hǔ tóu yàn hàn
形容相貌威猛,一副富貴之相。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诰懦觯骸钙叱甙翰?,虎頭燕頷如畫,莽男兒走遍天涯?!挂沧鳌秆囝h虎頸」。
《國語辭典》:燕頷虎頭(燕頷虎頭)  拼音:yàn hàn hǔ tóu
形容人容貌生得威儀、有富貴之相。唐。陳子昂 我府君有周居士文林郎陳公墓志銘:「公河目??冢囝h虎頭,性英雄而志尚元默?!埂痘ㄔ潞邸返谒亩兀骸缚偙囝h虎頭,后來功名鼎盛,如何會死?」也作「燕頷虎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