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1詞典 7分類詞匯 64
《漢語大詞典》:趙法(趙法)
元 趙孟頫 以書法著名,世稱其筆法為“趙法”。 明 郎瑛 七修類稿·事物八·王天碧:“ 仁和 王天碧 澄 ,號 雪村 ,幼攻詩,書有 趙 法?!?清 包世臣 藝舟雙楫·論書二·跋榮郡王臨快雪內(nèi)景二帖:“ 南唐 祖本,宇內(nèi)罕覯,《潭》、《絳》、《大觀》、《寶晉》諸刻,具體 宋 人。《停云》、《鬱岡》,悉成 趙 法?!?/div>
《漢語大詞典》:遒潤(遒潤)
謂筆法剛勁飽滿。 唐 孫過庭 《書譜》:“骨既存矣,而遒潤加之,亦猶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彌勁;花葉鮮茂,與云日而相暉。” 王闿運 《郭新楷傳》:“ 新楷 命詞遣意,輕重悉宜。又妙工真楷,筆跡遒潤?!?/div>
《漢語大詞典》:挑踢
書寫的一種筆法。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書學·隸書》:“ 唐 人隸書……同是一種戈法,一種面貌,既不通説文,則別體雜出,而有意圭角,擅用挑踢與 漢 人迥殊?!?br />挑選。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一折:“你拋撇了這丑婦家中寶,挑踢著美女家生哨?!?/div>
《國語辭典》:小斧劈  拼音:xiǎo fǔ pī
國畫皴法之一,鉤勒山石紋理,嶄刻如斧劈一般,其較細碎者稱為「小斧劈」。宋朝劉松年、明朝唐寅等人,皆擅長此種畫法。
《國語辭典》:隨意畫(隨意畫)  拼音:suí yì huà
一種自在畫。不拘筆法,任意描成的畫。
《國語辭典》:筆觸(筆觸)  拼音:bǐ chù
1.畫筆接觸到畫面上所留下來的痕跡。
2.文筆。如:「他寫的散文,筆觸細膩。」
《漢語大詞典》:屈筆(屈筆)
猶曲筆。因有顧忌而委曲敘事的一種筆法。 明 陳文燭 《〈少室山房筆叢〉序》:“辨往哲之屈筆,聞者解頤?!?/div>
《漢語大詞典》:戰(zhàn)掣(戰(zhàn)掣)
顫動拖拽。國畫的一種筆法。也叫“顫掣”。 明 楊慎 《畫品·花竹》:“ 李煜 好金索畫, 唐希雅 常效之。乘輿縱騎,因其戰(zhàn)掣之勢,以寫竹樹?!?/div>
《漢語大詞典》:戈磔
指書法中戈和磔兩種筆法。 清 陳維嵩 《寶鼎現(xiàn)·題〈定武蘭亭〉初拓和蘧庵先生原韻》詞:“論戈磔,爭夸典午,人擅韭花兼躉尾?!?/div>
《漢語大詞典》:戈腳
亦稱“ 戈法 ”。 漢字筆法之一種。指“刂”筆。此劃較長,寫時若不從容行筆,必致頭尾重,中間輕。 漢 隸戈法落筆顧右,略呈波折,楷從隸出,以免僵直。宣和書譜·唐太宗:“釋 智永 善 羲之 書,而 虞世南 師之,頗得其體。 太宗 乃以書師 世南 ,然嘗患戈腳不工。偶作‘戩’字,遂空其落戈,令 世 南足之,以示 魏徵 。 徵 曰:‘今窺圣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太宗 嘆其高於藻識。然自是益加工焉?!?清 錢泳 《履園叢話·書學·隸書》:“篆用圓筆,隸用方筆,破圓為方,而為隸書。故 兩漢 金石器物俱用 秦 隸,至 東京 漢安 以后漸有戈法波勢,各立面目。”
分類:漢字筆法
《漢語大詞典》:護尾(護尾)
筆法的一種。行筆至尾再反收其筆鋒。 陳思 書苑菁華引 漢 蔡邕 《九勢》:“護尾,畫點勢盡,力收之?!?/div>
《漢語大詞典》:逆筆(逆筆)
形反而神同的一種筆法。 清 翁方綱 《同學一首送別吳穀人》:“ 義山 以移宮換羽為學 杜 ,是真 杜 也; 山谷 以逆筆為學 杜 ,是真 杜 也?!?/div>
分類:反而筆法
《漢語大詞典》:戲判(戲判)
謂用游戲的筆法、詼諧的詞語批寫公文。 后蜀 何光遠 鑒誡錄·戲判作:“ 王蜀 宋開府 僥忝樞衡,紊亂時政,所為妖媚,下筆縱橫,凡斷國章,多為戲判。用三軍為兒戲,將萬機為詭隨,取笑四方,結(jié)怨上下,以至一身受戮, 后主 遭誅?!?/div>
《漢語大詞典》:澀筆(澀筆)
謂看似古拙不流利,實則莊茂而沉著有力的筆法。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北碑當 魏 世,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綜其大致,體莊茂而宕以逸氣,九沉著而出以澀筆,要以茂密為宗?!?/div>
《漢語大詞典》:篆籀筆(篆籀筆)
寫篆文和籀文所用的筆法。 明 宋濂 《題李伯時飛騎習射圖》:“ 濂 屢見 李伯時 《飛騎習射圖》,其描寫位置如一……其精神流動,全用篆籀筆寫成?!?/div>